以下文章来源于我在小学教语文 ,作者于晓非
一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文/李竹平名师工作室 于晓非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其中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
同伴关系是满足小学生社会交往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伴的交往,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这些基本需要。因此,要使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我们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教给孩子互相关心与帮助、互相团结、友爱的道理。当然,这些道理不在于直接告诉,而是引导学生们在朗读中去感受和体味。
本单元识字写字的训练要素是正确使用字典,学会音序查字法。
字典是每个孩子学习路上的好帮手、好老师。在阅读中遇到识字障碍、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都可以借助字典这一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难题。可以说查字典是孩子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重要开端。将会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打开一扇窗户。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经发布:“什么是学会学习,这就如同人不一定会读、写每一个字,但是当他想要读懂一个字的时候,他知道到哪里能够读懂它。” 因此,如何让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那些最具有迁移性和最具有生成性的知识,这类知识就是那些工具性知识,即能够带来知识的知识。
所以,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不仅仅是让学生拥有一项重要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受益无穷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我们将“正确使用字典,学会音序查字法”细化为以下单元识字写字学习目标。
1.认识字典,知道字典可以帮助我们识字。(知识)
2.借助示范,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熟记音序查字法的口诀,运用此方法学会自己查找生字。(方法策略)
3.掌握快速翻阅字典正文页码的方法。(方法)
4.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习惯养成)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为: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积累和运用不同结构类型的词句。3.读好角色的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看,小学生的认识总是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说:“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可见,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是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机灵地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出试验性的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因此,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大胆推测感知词意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规律,也符合认知学习理论。
词语在文章中,总是有它的特殊的语言环境,而上下文中往往有些句子,有的是对该词的具体描写,有的是对该词进行补充说明。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大体与该词的意思一致。本单元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寻找与词语相关的句子,来体会词义,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词汇,体会到如何描述动作,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本单元选编的这三篇课文,可分别作为方法的铺垫、方法的学习和方法的运用来进行有梯度的学习。
对于积累和运用不同结构类型的词句,不仅是在一下的第三单元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全过程的重要学习目标,词语积累是阅读教学和写话教学的基础,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低段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对语感的正确把握,才能奠定以后他们对语文的加倍热爱的情感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才可以逐渐地进行运用和创造。但是积累的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仅限于读读写写背背,需要通过创设语境、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将此项学习目标在课后习题中予以呈现,如《小公鸡与小鸭子》课后“读一读,比一比”是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需要通过朗读感受,避免理性分析。《树和喜鹊》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引导学生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AABB结构的词语。《怎么都快乐》课后“读一读,说一说”意在积累动宾短语,并在此基础上再拓展这类词语,并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归类意识。
通过阅读课文和适当的拓展阅读,在朗读中重点练习读好角色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读好角色对话”重点落实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中。第三自然段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构成段落,可根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课后题第1题即是对此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提示。“读出儿童诗的情趣”这一训练点应在《怎么都快乐》一课中落实,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体会体会儿童诗的情趣,从而读出自己的感受。课后题第1题“朗读课文”应渗透这一训练点。
据此,我们将以上三个阅读训练要素细化为以下5条学习目标:
1. 阅读从不同角度表达伙伴之间情谊的文章,在朗读中体味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的情谊 。
2.在文中找到与特定词语相关的内容信息,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积累意思相对和AABB结构、动宾结构词语,学习按照不同的结构类型将词语归类,帮助自己积累更多词语。
4.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读懂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想法,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5.读懂儿童诗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体会诗中表达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情趣。
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要素为: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一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安排在一、三、五、七单元。其中包括两次独白类话题,如第一单元的“听故事,讲故事”,及第七单元“一起做游戏”, 独白类话题就是指一个人自思自语这类内心活动的话题。一次功能类话题如第五单元的“打电话”,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习语言功能,再运用到生活中,反复实践。
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请你帮个忙”属于交流求助类话题。为了实现这个功能,设计了3个情境:“问路”、“借铅笔”、“帮忙找东西”。之所以这样编排设计,是因为关注到了学生功能性话题的需要,面对熟人或者陌生人的时候,怎样有礼貌的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等,进行求助,让别人愿意帮你。据此,我们将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细化为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学会请别人帮忙时要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知道说话时要把问题说清楚,正视对方的眼睛,态度诚恳。
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无论有没有得到帮助,都要表示感谢,这也是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
二、单元教学整体规划
根据单元整体解读,梳理出本单元识字写字、阅读与口语交际语文训练要素所指向的具体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对单元各个语文要素学习建议如下:
板块一:识字写字与朗读教学
在本单元人文主体要素的引领下,我们需要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良好行为品质和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这需要借助学生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会。
《小公鸡与小鸭子》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语言浅显,特别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比一比等方法识记汉字字形,巩固识字效果,通过老师范读,自主练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在品读课文的相关词句中,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互相关心的感情。以关键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相互关心?”引入,带领学生品读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树和喜鹊》要依托课文情境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纳提高识字效率。引导学生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第1、3自然段中的描写,在具体语言文字中体会树和喜鹊数量上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孤单和快乐的体验,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树和喜鹊能够由孤单到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了邻居,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童诗,描述了儿童生活的多彩和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儿童生活的天真和快乐。本课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进行叙述,口语化较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文本情境中识字写字、理解词语和充分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怎么都快乐”,从而体会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要密切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读文,识记生字,并在学生将小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这朗读来表现儿童生活的多彩和快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此外,小诗中表示动作的短语较多,在教学中要结合课后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并进行拓展练习,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版块二:音序查字法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音序查字法,在学习中会存在很多困难,老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带着孩子翻看字典、认识字典。帮助孩子发现,字典有三部分: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字典正文。在复习巩固26个字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演示,说明什么叫“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再一步一步借助儿歌,引导学生按照步骤学习音序查字法,鼓励学生加强练习,以熟练掌握,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还要明确什么时候需要用音序查字法,当孩子在学习中、在阅读中、生活中,遇到会认但不会写或者不懂意思的字,想深入认识这个生字的字理、意思、偏旁、结构、组词等知识时,就可以运用音序查字法。
板块三:“请你帮个忙”口语交际
在设计本次口语交际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生活情境,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例如:在家庭生活中,请家人进行帮助的情境;在学校生活中,请老师进行帮助的情境;在社会活动中,请别人帮忙的情境中等,要设计学生生活中最真实的情境。将口语交际中的求助功能进行整合。无论是否帮到,都要表示感谢,这也是基本的交际准则。借助上册中“独木不成林”这句话,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互助合作。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围绕这些内容来设计本次的口语交际。在实际情境的交流活动中,还可让学生扮演帮助别人的角色,以体现互帮互助的交流活动。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