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3/2/3 8:52:13  阅读:20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我在小学教语文 ,作者唐春红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唐春红

一、单元整体解读

关于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在不用的语境中学习识字方法,识字学词,激发识字兴趣,感受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从内容上看,选取的课文根据地理、节日、“贝”字的文化(钱)、美食,以及语文园地中的时辰进行设置,基本囊括了中国人对祖国山河、对传统节日、对汉字文化、对中华美食的自豪感。

第一篇《神州谣》,单元首篇,除了承担单元的识字任务,还是本单元的开启。歌谣短小精悍,全文四小节,每小节12字,字字珠玑。第一小节聚焦神州之美,所见之处皆成画;第二小节选取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黄河、长江、长城和珠峰,黄河和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在无数的文学作品中象征祖国母亲,长城作为古代重要军事工程,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历史遗存。而珠峰,世界第一高峰,也常常被用来象征中国的高度;第三节,聚焦现实祖国统一问题。 重读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如今只有台湾因为种种历史问题尚未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从二上的选文《日月潭》学生已经大致了解台湾省,知道日月潭这一文化符号,现在由景及人,关注到两岸同胞的血脉同根,让祖国统一的追求在小学生的心中萌生发芽;最后一节,主讲民族团结,这也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我国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第二篇课文聚焦中国的传统节日,选取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乞巧)、中秋、重阳,简要叙述节日活动和节日美食,以介绍春节开始,年末除夕至、春节又到结束,也具有年年轮回、生生不息的意味。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学生在学前和前三学期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知识输入和知识背景,因此本课课后题对于传统节日的学习,重在输出,学生在学习后自己选择一两个节目进行介绍。而在知识脉络连贯性方面的处理,本课联结第一课的民族情谊,除了了解汉族主要的节日,还要了解并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传统节日的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今受西方文化冲击、商家出于追求利润吹捧,过洋节成为年轻人的一大时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节日受到的关注日益降低、传统节日的习俗得不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第三篇直指本单元的学习核心,知道汉字从何而来,大量研究表明,汉字起源于图画,汉字基本都有源头可探寻。本课学习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进行寻古问今,不忘汉字的来时路。文本第一自然段讲“贝”的甲骨文是由具贝类两扇壳张开样而来。第二自然段讲解“贝”由自然之物到钱财之物的原因,一是漂亮珍贵,二是方便携带,最后讲“贝”字偏旁的字大多跟钱财有关。文本段落主旨明确,写作风格和行文结构易于模范,为学生讲述汉字的故事提供范本。

民以食为天,饮食主题的学习也符合低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因此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中华美食这一范畴。中华美食因菜系丰富、讲究火候刀工,在世界饮食界具有无可撼动的重要地位。本文作为单元最后一篇,同时也在回应单元第一篇的中华大地。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我们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情是家国情的更具体体现。曾有学者研究中国的菜名,从中国菜名中我们基本能指导烹饪方式、原材料,这也是中华美食的独特之处。

   

关于识字写字要素

本单元的识字写字训练要素是“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

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乐趣。

与识字写字有关的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

册序

单元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一上

第一单元

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象形字,感受汉语的音韵特点;了解汉字笔顺规则。

一上

第二单元

借助课程表识字。

一上

第四单元

初步建立反义词概念;认识同学的名字。

一上

第五单元

初步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笔顺规则,正确书写。

一上

第六单元

按结构进行汉字分类;巩固方位词。

一上

第七单元

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

一上

第八单元

了解汉字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一下

第一单元

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主动识字;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规划;先看后写再对照,练习书写。

一下

第二单元

初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短语的习惯,不同事物用不同量词。

一下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字典,学会音序查字法;勤查字典,独立识字。

一下

第四单元

了解带点的笔顺特点;“一看二写三对照”。

一下

第五单元

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查字典有一定速度。

一下

第七单元

掌握“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学习分辨形近字,学习笔顺规划,正确书写。

一下

第八单元

在生活情境中积累词语,认识生字,复习控股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二上

第一单元

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左右的宽窄。

二上

第二单元

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学习“部首查字法”。

二上

第三单元

了解汉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在实践运用中减少错别字。

二上

第四单元

写字注意笔画的穿插。

二上

第五单元

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 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

二上

第六单元

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二上

第七单元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

二上

第八单元

了解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左右大致等宽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减少修改次数的书写习惯。

二下

第一单元

了解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

二下

第三单元

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

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下

第四单元

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了解全包围和三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

二下

第七单元

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形态,以及笔顺有所变化;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二下

第八单元

了解相似偏旁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汉字表示的意思。

由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重点内容之一,是阅读、写话、习作的基础。低段的识字既保证量的积累,也重视识字方法的学习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

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识字总量达到1600字,并积累了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识字方法主要有拼音识字、字理识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生活识字、组词识字、归类识字(偏旁、词性、结构、词意等)、猜测识字等,主要低段完成学习,这为中高年级顺利完成识字及读写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册识字单元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一年级对汉字的偏旁、结构、汉字的构字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二年级合体字增多的情况,进一步强化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规律的教学,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

写字方面,在一年级正确书写300个汉字、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顺的基础上,二年级不再呈现新笔画,要写的字也不再做笔顺跟随处理。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能力较强、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写字重视基本功及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课后书写练习及书写提示强调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强调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习惯,为后续年级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回到本单元的训练要素,学生在朗读歌谣《神州谣》的过程中,学习咬文嚼字,运用图像化策略,通过汉字“奔、涌、长、耸”体会黄河之奔腾不息、长江之波涛汹涌、长城之长、珠峰之高高耸入云。另有与韵文相得益彰的四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深化对祖国的文化认同。《“贝”的故事》直指本单元的学习核心,知道汉字从何而来,大量研究表明,汉字起源于图画,汉字基本都有源头可探寻。课文讲述“贝”字由来, “贝”字偏旁的字大多跟钱财有关,同时也串联课后习题“镜”“金”字旁的含义、“珠”“玉”字旁的含义。另外,读一读记一记中根据本课识字要求,以财富为线索,一字组多词,进行拓展识字。《中国美食》以菜肴为抓手,进行归类识字,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烹饪的汉字。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后由烹饪有关的汉字联想相关菜肴,进行汉字的双向学习。课后习题还聚焦“火”类偏旁部首的发现和总结。最后的语文园地作为单元的字词综合性训练部分,体现出较强的承接性和连贯性。“识字加油站”读与食物口感有关的ABB词联想食物,与第四课的训练相辅相成。“字词句运用”根据片偏旁部首意思选用正确汉字与承接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中的“墓、幕、慕”猜字练习,再加之策略习得,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先根据形旁表意的特点猜一猜,最后查字典进行验证。跟之前的识字学习相比多了一个知识求证的过程,传达给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与字典同类型学习的还有,知道有的合体字和可以作为偏旁部首,知道其作为偏旁部首也具有表意功能,并且发现其作为独立汉字和偏旁部首在书写方面需注意的特点。“我的发现”采用观察发现的方式,学生之前已经知道偏旁表意,通过观察、学习后知道不同的偏旁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如“火、灬”、“刀、刂”、“心、忄”。最后的“日积月累”,聚焦中国传统时间名词,了解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和思想,接触十二的数目特点,知道子丑寅卯等不仅仅单指一天的时辰,同时也可以计月、计年。就语文园地三的教学,建议将知识和能力训练落实到相应的课文中,语文园地学习时注重学会学生的发现归纳总结,训练知识梳理能力。       

根据以上对本单元识字写字训练要素对细致分析,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的共性特点,可将单元识字写字目标细化如下:

1. 深入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知道“灬”与“火”的字多与“火”有关、“心”和“忄”多与“情感、心理”有关、“刀”和“刂”多与“刀或切割”有关,“贝”多与“钱财”有关。(知识)

2. 根据不同的生字特点,灵活运用结合语境、根据形声字特点、联系熟字、借助

或实物、归类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方法)

3. 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发现生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乐趣。(习惯)

 

关于口语交际训练要素

本单元还设计有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素主要有两条:就某一话题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问。。

纵观十二册教材,口语交际一直是小学阶段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重点,与本次口语交际训练要素相关的单元分布如下:

册序

单元

口语交际训练要素

一上

第一单元

大胆说注意听,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二上

第一单元

吐字要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二上

第三单元

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

二上

第五单元

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二下

第三单元

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对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

二下

第八单元

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三上

第四单元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可以有礼貌的回应。

三上

第八单元

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三下

第一单元

在交流时,能耐心把被人的话听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三下

第二单元

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的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四上

第一单元

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围绕话题发表意见,不跑题。

四上

第三单元

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四上

第八单元

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恰当使用语音和肢体语言,可以让讲述更生动。

四下

第一单元

听别人的话能抓住要点,转述别人的话意思准确清楚。

四下

第二单元

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五上

第六单元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炎给予积极回应。

五下

第一单元

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能边听听记录。

五下

第七单元

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恰当地组织在一起。列提纲,按一定顺序讲述。

五下

第八单元

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

六上

第四单元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六上

第七单元

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六上

第八单元

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六下

第二单元

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六下

第四单元

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由上表内容可以看出,针对表达与倾听的能力训练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第一学段注重培养倾听和表达两种能力,第二、第三学段加入应对能力的培养。

结合课标中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单元口语交际依托的话题是“长大以后做什么”,学生了解相关职业特点后,说明自己的选择理由。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在发表言论之前需基于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知识储备。另外本次口语交际也明确了倾听要求,要求学生在别人分享的时候认真倾听,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问一问。

学生通过某一话题的训练习得相应的口语交际策略,基于以上分析,可将单元口语交际要素目标细化如下:

1. 针对一个具体话题,有自己的想法。

2. 一句一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简单说明理由。

3. 听清楚他人说话的内容,边听边思考,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二、教学规划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要求中高学段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生有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其意义不只是在扩大识字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为提前进入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任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有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学生认识的汉字就远不止课本要求认识的有限的生字。

本单元以节日、美食、汉字等文化元素为载体,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材料,学习识字方法,在不同的情境中识字学词。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知识,我们知道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该重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汉字造字规律,尽可能使识字教学具象化,让一个个抽象的方块字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实施建议进行单元整合的板块教学,单元学习时间为十课时,四大板块(板块一:主题为境,集中识字;板块二:发现规律,丰富积累;板块三:创设情境,表达运用;板块四:掌握规律,规范书写)学习九课时,一课时总结复习。学生在自主识字学习中进一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拓展认知汉字文化和深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国家观念、培育民族情感,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板块一:主题为境,集中识字

1. 朗读《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在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根据生字特点,尝试自主选择结合语境、根据形声字特点、联系熟字、借助

或实物、归类等多种识字方法,集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板块二:发现规律,注意积累

1. 在课文学习和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及魅力所在。

2. 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和课后练习,调动生活经验,建构汉字与生活的关联。

3. 强化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创设情境,表达运用

1. 根据教学创设的交流情境:寒假美食分享、祖国文化地图制作、汉字故事讲解、节日介绍、汉字王国建造等活动,积极主动分享交流。

2. 就“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一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先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职业,再自信、清楚表达自己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并简单说明理由;认真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板块四:掌握规律,规范书写

1. 观察汉字字形,总结特点,分类书写。

2. 描红、临写,展示交流。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