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李英: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修订改革特点的教学目标设计新视点

2023/2/2 9:57:13  阅读:178 发布者:

个人简介

 李英,英语教育硕士,高级教师,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英语研训员,无锡市小学英语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

 多年来,在自然拼读教学、语篇教学、绘本故事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学习支架搭建等领域有一定研究。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已结题4项),在省级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并主笔专著两本,参与编写辽宁省级义务阶段英语教材《快乐英语》1-8册。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2年第10

本文拟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修订的核心改革特点出发,与大家探讨基于课程内涵构建单元育人蓝图,基于课程育人路径系统设计单元目标,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精准描述课时目标要求的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新视点。

一、深度理解课程内涵,整体构建单元育人蓝图

译林小学英语教材是继2011年版课标修订后的实验性教材,在江苏地区已经使用了近10年时间。本套教材以单元为教学单位,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强调“任务型教学”和“用英语做事情”的课程实施方式。依据2011年版课标精神,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注重对语言结构、语言知识的传授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如何通过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这将成为改变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缺少文化内涵和思维参与的表层化、碎片化和模式化特征的强有力抓手。广大教师应精准把握目标设计的锚点,在合理分析单元主题和板块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语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及育人侧重点,整体构建单元育人蓝图。

参照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内涵,笔者对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4 Then and now各板块的语篇内容及其素养培育要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具体如下(见表 1):

从上表可以得知,本单元各板块围绕单元主题“人与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主题群,以Mike的家庭为例,依托多模态语篇向学生介绍科技发展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各种变化。基于单元主题,语篇内容,素养要点的梳理,笔者将本单元的育人蓝图设计如下(见下图表)。

单元育人蓝图的勾画把原本孤立、零散的各板块内容围绕主题意义、主题语篇及素养要素等联结成系统组织的课程单元。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语篇阅读中体验--归纳--演绎用以叙述过去与现在不同生活、工作方式及自身成长变化的核心词汇be动词、can、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及一般过去时语法。在描述个人、家庭、社会今昔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发明创造的科技精神及辨证看待科技发展的思维品质。育人蓝图对促进教师建立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宏观的课程目标,整体规划中观的单元总目标和具体微观的分课时目标提供了高位引领,避免了以知识为中心的窄化或异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发生。

 二、深刻理解育人途径,系统架构单元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课程标准,2022)。活动观的提出是本次课程修订的重要改革之一,它从宏大的角度提出了素养立意导向及课程育人的方式。什么是学生应该知道、理解、有能力做到的? 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值得理解? 我们期望学生掌握哪些大概念? 这些问题实质指向于单元目标,即从既有的学习目标出发,从中获取学生必须理解的大观念,进而设置主要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理解与应用这些大观念,以及相关的应知所能(王蔷,2022)。

 根据活动观的学习要求,笔者对六上Unit 4各板块的核心知识与学习路径进行了如下解读,(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 各板块聚焦“科技改变生活”这一主题,围绕“changes” 这一话题,依托核心语言(过去式,一般现在时)呈现了指向主题的多种类型语篇。从结构分布来看,各板块语篇的编写并非完全遵循活动观的学习路径,需要教师从学科育人的向度上,以单元为单位,构建以主题为引领,遵循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路径统筹规划单元教学内容和评价活动,实现基于语篇建构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的整体培育路径,为分课时目标的落实做好系统架构。因此,本单元的整体目标可以设计设计如下: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1.有感情地朗读语篇,学会用be动词、can、不规则动词等词汇的过去式和语言描述科技给生活、工作带来的变化(学习理解)。

   2. 借助图表归纳并掌握过去式、一般现在时、can等核心语言结构;依托今昔对比的人物照片,学会整合运用所学词汇和语言讲述个人能力、长相等变化(应用实践)。

   3. 掌握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情态动词等语言表达方式,借助相关策略阅读新故事,树立为爱科技、爱发明的决心(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4. 掌握be动词及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学会用所学词汇和语言阅读新语篇,从描述家庭的变化逐步迁移到对城市面貌变化的描述,深刻感受科技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迁移创新)。

本单元的整体目标在遵循学习活动观理念的基础上,打破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壁垒,体现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与学生经验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在多模态语篇的接触、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的认知发展过程中生成对科技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变化的深度认识,体现了由基础知识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进阶式的思维发展及综合素养提升过程,促进了教师由“知识本位”向“学生素养发展本位”教学观念的转型。

 三、深刻解读质量标准,精准落实课时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及其学段目标为基础,结合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各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参照课程标准对相应学段提出的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出现把目标定位得太高或者过低的现象(程晓堂、谢诗语,2019 )

在设计单元课时目标时,教师首先要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1-2级质量标准描述,通过确定的动词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体现语用的程序性知识,通过动词的精准描述帮助学生明确单元各课时“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要求。基于二级学业质量标准和核心素养各要素的二级要求描述,笔者就案例单元设计了如下单元各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Story time (课时主题:Changes in Mikes family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根据

和标题,在听、读、看的过程中理解语篇内容,提取、梳理关于Mike个人成长变化和其家人生活及工作因科技带来的变化。

2)在语境中理解be动词、can、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then and now,telephone, mobile phone, anywhere, radio, make/mad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do/did shopping, TV,以及 …ago, she/sheNow he/she…的形式、意义、用法。

3)大声跟读音、视频材料,正确朗读语篇内容。

4)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复述Mike及家人生活、工作的今昔变化,体会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 Grammar time, Fun time, Checkout time(课时主题:My changes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 在语境中熟练运用be动词、can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一般现在时谈论Story time 的内容。

   2)通过观察例句,尝试自主归纳be动词、can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use(d), make/made friends, do/did shopping以及 …ago, he/sheNow he/she

   3)综合运用本课核心句型及旧知:years ago, I wasI couldI couldnt I didntNow I am I can I… 叙述并撰写个人的成长故事My changes

 [第三课时] Sound timeCartoon timeCulture time

   (课时主题:Changes around us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正确理解Cartoon time的故事情节,思考Mrs. Fox, Sam, Bobby之间的对话内容,体会故事幽默,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续编故事。

   2)感知er在单词中的发音,掌握er拼读规则,并尝试朗读含有er的单词及韵句。

   3)根据

了解人类的两大重要发明:飞机和火车,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学会用…people invented …的句式介绍飞机和火车的两大重要发明。

   [第四课时] 拓展语篇:Changes in Wuxi, Ticking time

(课时主题:Changes in our city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补充材料Changes in Wuxi,加深对本课主题意义“科技对城市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认识,学会辨证看待科技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2) 运用核心词汇、语言描述关于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并开展话题写作。

3)通过单元知识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情况开展自评、互评,总结归纳学习单元学习情况。

 上述四个课时的目标制定中,第一课时运用“理解、感知、推测及听、读”等体现输入性技能的动词,设计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结构,理解核心词汇与语言功能,初步掌握主题意义表达的语篇结构,体会单元主题意义“科技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的基础性目标要求。

 第二课时运用“归纳、运用、描述”等动词体现表达性技能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实践语言知识,归纳语言结构,掌握主题意义表达“个人成长变化”所需要的跨学科能力及语言表达框架。

 第三课时运用“理解、体会、感受”等动词,体现通过韵文、图文及卡通故事等多文本的阅读实践内化核心语言,滚动已学外围知识,达成综合表述主题意义语篇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及思维品质的目标要求。

 第四课时则通过运用“运用、描述、写作”等动词,体现运用所学技能开展课外语篇阅读、图文练习、微型写作的综合性目标要求。

 四个课时以具体的动词描述了可观察、可检测的体现单元间各课时层级的目标,既体现了“提取梳理”、“概括提炼”、“讨论意义”等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路径,还关注了主题语境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组,资源的扩容及核心语言的滚动复现,强调了育人蓝图必须在语言学习、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课程要求,使各课时教学内容、活动、评价实现主题关联和层层推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价值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实化、细化、具体化立德树人这一课程根本任务,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课程改革要点的基础上,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语篇的构成,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构建由整体育人蓝图、单元整体素养目标、单元课时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引导学生在整合性、系统性的语篇学习过程中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结构化的单元大概念,最终促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英语学习活动观引领小学英语教学变革的区域研究”(项目编号:D/2021/0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