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第一语文 ,作者高子阳
一、单元学习任务群:五下第一单元,可以划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二、单元主题:走进心动神移的童年记忆
三、真实单元学习情境: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童年记忆。走进诗歌中古代小朋友的童年,感受稚子弄冰、追蜂戏蝶的快乐与自由;阅读三位作家讲述童年最难忘的一瞬,调查了解长辈的童年,回想自己童年的那些人和事,分享触动内心那一刻的成长故事,发现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
四、单元教学要求:
1.认识“昼、耘”等41个生字,读准“供、晃”等3个多音字,会写“桑、晓”等18个生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诵读、背诵四首古诗,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需要向别人提问,认真倾听、记录别人的回答,根据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5.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把感受到成长的“那一刻”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五、单元教学方法:以大单元理念下的“先写后教”的思想教学这一单元。
六、教材顺序重整:
表达与交流:1.先习作 2.口语交际 7.完成作品
阅读与鉴赏:3.《祖父的园子》 4.《梅花魂》 5.《月是故乡明》 6.《四首古诗》
识字与写字:1.《祖父的园子》 2.《梅花魂》 3.《月是故乡明》 4.《三首古诗》 5语文园地
梳理与探究:梳理《祖父的园子》《梅花魂》《月是故乡明》《三首古诗》,探古今诗人、作家如何写“童年故事”。
七、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玩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先来读一读教材:
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这次习作,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1.相信五年级的你们,能读明白这些文字。写什么?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有什么要求?一是写印象最深(教材提供的三个,千万别写,那不是你的),二是把经过写清楚,三是把“那一刻情形”写具体,四是一定是真实感受,五是题目自拟(请记住“那一刻,我长大了”不是文章题目,绝对不要使用)。
2.请拿出作文本,用40-60分钟的时间在家里完成草稿。
3.写完草稿,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读给父母听听,他们满意,你才能誊写。
第二课时 玩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1.“他们”是你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如果你有上了中学或大学的哥哥、姐姐也可以。
2.怎么走进?第一方式是问聊。这两天在家里,为了不伤他们的心,你就与这些大人一个一个地聊,让他们讲故事的故事给你听。第二方式是倾听记录。第三方式是学会追问。
3.整理记录,然后读给他们听,看看有没有要补充的。
重要的问题:听到他们讲的故事,有没有让你感动的?让你跟着流泪的?跟着大笑的?是否有故事让你有了变化?前面写的文章,有谁写到了听了他们的故事而感觉到自己长大的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好,建议大家用口语交际的精彩故事、感受来改写自己的文章。如此,你的文章就会相当精彩了。
第三-六课时 《祖父的园子》与《呼兰河传》的阅读
1.请同学们自己多读几遍课文,一定把后面的链接也读了。这篇课文不难,一读就懂。课文及链接的文章一起读,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思考一:祖父的园子里有哪些动植物?请一一列出来。
思考二:作者写了好多昆虫,哪一个写得好玩有趣?
思考三: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收获到的是“自由”,哪些地方写了“我”的自由?
思考四:从“我”与祖父的对话中,你如何评价祖父呢?
2.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让孩子读一读《呼兰河传》。只要愿意,网上可以下载,家里有平板电脑的,有电子书的,都可以看。二三个小时就可以看完。
3.如果读了课文,看完这本书,就可以用课文及书中的写作智慧来继续修改前面的文章。
第一智慧:课文与书,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对话句,看看自己写的“那一刻,我长大了”,里面有没有大量的对话句,如果没有,你的这篇文章肯定不好,请加上多个对话句,加多种类型的对话句。
第二智慧:《祖父的园子》哪些文字或者哪些段落写得非常有趣,读者读了都会笑?找一找。然后看看自己的文章,有趣的文字、段落在哪里?你觉得自己所写的能让读者笑吗?如果你的文章缺少“有趣的文字或段落”,请赶紧修改。如果你的文章不能让读者笑,同样要修改。
第三智慧:这篇课文有多处环境描写,找一找,读一读,然后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需要加一些环境描写呢?
第四智慧:这篇文章写的是祖父。如果你没有写,写的是父母,我建议你放弃重写,因为父母已经被多次写过,大家如果都写父母,文章很难得到读者的真正喜爱。想想自己的祖父,看看有没有哪件事让你有长大的感觉。
如果你能按照这四种智慧来修改作文,修改完之后,再读一读,你一定会发现你的文章变化很大。
第七、八课时 《梅花魂》的学习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读几遍。读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写了“外祖父”的几次哭?请用彩色笔画出来。画好后,思考这几次哭的原因,思考“我”是否懂了外祖父的眼泪?
2.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梅花魂》,但文章中没有出现“魂”字,你知道什么是魂?这篇文章哪里写到了“梅花魂”?
3.关于梅花,文章出现了“梅花、墨梅、血梅”,你是如何理解这三种梅的?
4.什么是赤子心?请一定查一查,要不然,你很难准确理解“赤子之心”这个成语。
思考完之后,请以这篇文章的写作智慧,继续修改自己的文章:
写作智慧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梅花魂》,三个字,尤其“魂”字,有着一种力量,那就是读者迫不及待地读这篇文章,请看看自己所写作文的题目,是否也有这样的力量。如果没有,请修改。另外,题目中有“魂”,文章中却不出现这个字,但有很多文字在表达这个魂。你也可以用这种智慧来改自己的文章。
写作智慧二:这篇文章写了外祖父的哭。你见过你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哭过吗?你的文章写过他们的哭吗?如果你们家真有这样的事,可以写写。看看自己的文章,如果没有写外祖父的,可以重写。如果你们没有写他们哭的,也可以重写。
按照这两个智慧,继续修改文章,你的文章肯定不一样了。
第九、十课时 《月是故乡明》的学习
这是季羡林的作品,这一单元共4篇课文4首古诗。可以这么说《月是故乡明》是本单元中最高水平的文章。所以这篇文章需要同学们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一想下面的词句。
1.“陪衬”
2.“幻想”与“恍然大悟”“无法想象”
3.“乐此不疲,天天盼黄昏”
4.“梦中的两个月亮”
5.“大月亮”与“小月亮”
想好后,用大作家的写作智慧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
写作智慧一:这篇文章是篇末点题,简短的一句话,力量很强大!你的文章是在哪里点题的?想不想用篇末点题的方式结尾,如果愿意,不妨修改一下文章。
写作智慧二:这篇文章出现了“三潭印月”(西湖的景),引用了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句子,谈了洞庭湖,还写了北京、济南、欧洲的月亮,瑞士湖上的,非洲大沙漠中的,大海中的,高山上的,还有朗润园里的……不写这一切,如何才能显现“月是故乡明”?这种写法,实在高啊!看看这个非常牛的写作智慧,能否让你的文章再变一变呢?
如果你能以上面的两个智慧修改了文章,你的文章肯定有了极高的水平。不信,你试一试。
第十一、十二课时 四首古诗的学习
这四首古诗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游子吟》,每一首都要求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要求默写。其实这四首,老师都会让学生默写的,没有办法,考试使然。
这四首古诗,不难懂。最有思想,最感人的,就是《游子吟》,这是一首感恩母爱的诗,也是成长中让人感动的诗,与本单元的习作很匹配。不需要讲解,同学们都懂这首诗。
四首诗,最好玩最有趣的,也可以说记录一个最完整的故事是《稚子弄冰》,四句诗,取冰,用彩丝穿,接着敲,最后碎,多完整啊!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生动在表现于我们的面前。
其他两首,读读就懂,没有难度。
这四首诗,给予学生怎么的写作智慧?能否继续帮助学生修改习作?
这一课有一个小练笔,就是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这种从诗到文的写作,可以玩。
我可以说,本单元的习作,100%的学生没有用诗歌的方式来写。其实,写一件事,写成长中的那一刻,完全可以写成诗。如果哪位同学愿意,请把自己的那件印象深刻的事写成一首诗,古诗写不来,就写成现代诗。
第十三、十四课时 继续修改完善,将本次习作变成作品
经过四篇课文、四首诗、一次口语交际的练习,这一次习作,大家根据课文、诗、口语交际训练,已经做了好几次修改。此时的文章,与原来所写肯定不一样了。什么叫作品?多次修改之后的文章才是作品。文章不厌百回改!如此之改,才能慢慢真正做到百回改!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