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预学|三下第1课《古诗三首》

2023/2/2 9:36:12  阅读:155 发布者:

预学|三下第1课《古诗三首》

亲爱的孩子们好!

今天我们来预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先来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语——

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

每个单元的导语一定要放开声音,用心读几遍。这里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工整对仗,又充满诗意。第二句话放眼自然万物,处处皆有可爱的生灵,只要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导语页还提示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1课《古诗三首》,我们可以按最简单的四个步骤来预学。

一、先通读,再一首一首朗读。

为什么要通读呢?因为三首古诗放在一篇课文里,一定是有密切联系的。比如三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诗都是写描写秋天景色的。

那么这三首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呢?读读就知道了。

通读时,声音要放开,读断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都没关系,纠正一下再回读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喜欢默读,丁丁老师不建议这样初读古诗哦。“默读有益于思考,朗读有利于记忆”,这是很有道理的。朗读,不仅便于记忆,还能锻炼发音,提升表达,帮助理解。

同学们不要犯“眼高口低”的毛病。不张口,很难学好语文。有的同学觉得眼睛看看,会了就行。其实不然,眼看不能口读。不肯动口、不爱发声的孩子,朗读课文和口语表达的能力都会比较弱,长期下来,会对自己的声音不自信。

好,我们来读一读这三首诗——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首诗中,第一首大多数同学比较熟悉,第二首也有一部分同学会背,第三首相对生疏一点。

通读时,我们首先会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比如三首诗都是写春天的:前两首诗中,“春风花草香”“春江水暖鸭先知”中都有一个“春”字;第三首诗,从“梅子黄时”“黄鹂四五声”可判断出是初夏。再如,第一首杜甫的《绝句》是五言诗,而后两首是七言绝句。

通读过后,再一首一首地读,声音要清亮,吐字要准确、清晰,给自己以美的享受。如果有这种感觉,你离诗人的内心就近了。

二、凭借对词语的敏感力,尝试理解诗意。

反复朗读中,你一定会关注到诗中的一些词。这些词,都是释义的关键。比如同学们读《绝句》时,脑海中会不会对“迟日”“泥融”产生疑问?会不会对“沙暖睡鸳鸯”产生向往?那就对啦!你的疑问注释中都有,“迟日”的“迟”和迟到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而是春日的意思;“泥融”是指泥土变湿软。

第二首诗《惠崇春江晚景》,题目有点难度。但你只要看注释①,就全明白了。惠崇是北宋名僧,善于作诗画,他有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题画诗。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苏轼的诗吧,诗画是融为一体的。同学们大概可以猜出,诗中的“蒌蒿”“芦芽”都是植物,因为它们都是草字头呀。猜完后上网看看

,听家长科普一下就可以啦。

最后一首《三衢道中》,作者是曾几。对照注释先了解意思,如还不够,再去查查“梅子”“黄鹂”。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如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黄鹂就是黄莺,叫声婉转动听,古诗中常常见过,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大致了解诗意之后,再有节奏地读一读,你的脑海中一定能补白诗中描绘的画面:东风和煦,花草芬芳,衔泥的飞燕,成双成对的鸳鸯,桃花三两枝,鸭子浮春水,蒌蒿满地,芦芽鲜嫩……黄鹂四五声。

三、走近诗人,把古诗读成一个故事。

每一首诗都可以读成一个故事。带着你对作者创作的好奇心,去读一读古诗背后的事情,读懂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这就形成了故事,读懂了诗。

故事一:杜甫写《绝句》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眼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这道即景小诗。读着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经过流离奔波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表达他对初春大自然欣欣向荣的喜爱、欢悦的心情。

故事二:苏轼、惠崇与“鸭戏图”

很多人认为,苏轼和惠崇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其实不然,惠崇和苏轼甚至不一个时期的人。惠崇是宋朝初年有名的僧人,为宋初“九诗僧”之一,王安石曾作诗称赞他:“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意思是说,画家无数,而我最欣赏的是惠崇。《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的名画,一共有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同学们一看就明白苏轼的这首诗配的是鸭戏图。

据说,惠崇的这幅画已无从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到,描绘的是早春时节的景象。桃花才三两枝,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早春江水的回暖。此时,江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河豚大概也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江里来了。河豚不是画中的内容,而是苏轼根据鸭戏图推想出来的。

故事三:曾几的欢乐旅行

曾几是一位旅行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可以到地图上找一找。我有几个浙江衢州的朋友,那里风景秀美,看来古时候就很美呢。我们从曾几的诗中能体会到他对旅途风光的新鲜感受。

诗人出行的时候正是江南梅雨季节,而此时却是晴天,这让诗人的心情很爽。乘着小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一个“却”字,可见他游兴高涨呢——改走山路继续前行,一路绿树成阴,景色宜人,幽静的山林中传来几声黄莺婉转的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幽趣,让人心情舒畅。

也许,你还会发现诗中更多的故事……

四、喜欢古诗,记在心里,念在口中。

相信经过上面的诵读,你已经可以背出这些诗了。把它们记在心里,常在口中念,它们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