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公开课
2022/12/27 14:20:37 阅读:143 发布者:
爱在公开课
课堂,涵养生命的园圃,存满智慧的磁场,放飞梦想的乐土,滋养灵魂的旅途,为知识搭建雅美逸境,为心灵着上厚重底色,为未来眷注无限可能。课堂之于教师,犹如舞台之于演员,法庭之于律师,田野之于农人,实验室之科学家。公开课作为推动学科学术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造学科常态课的重要途径更显意义深远。
李希贵老师说:“教书是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作为教师,我对这一“复杂的高级劳动”无限热爱,对学生无限热爱,对公开课无限热爱。
公开课——用真情点亮旅程的花香四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节优秀的公开课基于无数节优秀的常态课,直接呈现授课者当下的生命状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春风化雨雨化田,田舍破晓绕炊烟。”如何评价一堂课?叶澜老师说:“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基于教师教学的自主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无不殊途同归,指向一堂课的起点——情感的真挚,心灵的共鸣,知识的饱满,思想的契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是能施影响于他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具体体现为对学生的爱。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公开课中让我们将真情倾注课堂,将真心献给学生,力求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让课堂诗情画意,让师生善解人意,让知识充满意义。
公开课——用专业守望生命的澎湃绽放
教师的尊严在专业,专业的最重要体现在课堂。“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中,教师的专业尊严在诠释,职业尊严在建构,人格尊严在绽放。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一处分析、每一次互动甚至每一个表情,无不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精神和教育智慧。作为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何以立足?首唯专业。专业,让教师站稳课堂;专业,让学生如沐春风;专业,让教学丰盈饱满。
《智慧郑州·美好共创》
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特色教学环节
公开课——用赤诚悦纳灵魂的自由升腾
“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美好课堂应如诗,充满希望与意义。无论公开课与常态课,每一个教学的瞬间,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汪洋中心驰神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我心中,一节好课无论如何是不能没有哲学和诗的。让学生在哲学和诗中享受人生、体验生活、碰撞思想、感悟生命、获取真知,让课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3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名为“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的公开课。课讲得非常好,以至于前来听课评课的老师甚至忘记了做记录。课后邻校的一位老师说:“您为自己的学生奉献了真心,您的每一句话都满含深意,请问,您花了多长时间备课?”“我一生都在备这节课,”这位教师说,“实际上我的每一节课,都是用一生来准备的,但直接准备这个课题,大概只用了15分钟。”
一生只备一节课,一课即是一人生,作为老师,课人合一就是对知行合一的最好实践。爱在公开课,乐在公开课,享在公开课,敢讲公开课。在公开课中享受生命的酣畅淋漓和教学的宏伟艺术,见自己,见学生,见美好,见未来。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