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设计学习任务群 孩子们感受神奇的神话—— 富春七小语文教研活动
2022/12/21 10:16:51 阅读:350 发布者:
富春七小第十周教研活动
基于学习任务群
感受神话的神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重要概念。学习任务群也成了当下语文界的新名词、热门词。如何让“学习任务群”不是概念的挪移,而成为实践的内涵与推动的核心,我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YU WEN JIAO YAN
依标扣本 精准研习
任务群目标
按照大单元教学的思路,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作用,选择和创设学习情境,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和多样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我们组开启了本次教研活动:第四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设计。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炼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层六个任务群搭建起语文课程内容的“建筑”任务群。
我们组对第四单元教学进行多次探讨,反复推敲,确定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核心任务和任务活动。
最终我们选择任务二:感受神话。从一篇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一篇略读课文《女娲补天》来感受神话的神奇。
依标扣本 精准研习
YU WEN JIAO YAN
组内试教 敲定基调
孙妍老师试教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组内老师听课
组内老师讨论
经过一个星期的试教、讨论的阵痛期,我们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清晰,最终确定了大家都满意的呈现方式。
组内试教 敲定基调
YU WEN JIAO YAN
课堂呈现 指明方向
在全体老师和兄弟学校老师面前展示
延续孙妍老师课堂最后介绍的《中国神话传说》一书,接下来的小课,邵群英老师就利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目录制定计划,然后选择一个故事,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画思维导图,学生兴趣盎然。
汇报交流
四年级组的蔡华娣老师在阐述组内摸索的过程中说:“孙老师的课经过多次试教、磨课,探讨,反复调整,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围绕核心问题: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通过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夸张性语言,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神话的神奇,完成这核心人物,提升核心素养,力求课堂的时效性。”
各年级老师各抒己见
应静老师:基于学生视角,遇见教学之路更多晴,简捷的路径,实现语言的可视化,神话的特点是感受神话的神奇,从这一点出发,文章中最能反映神话神奇的句子,是运用了修辞的,充满生机和灵动的文字,是作者植入丰富想象和情感的结果。
郑玄老师:四年级时阅读神话的最佳时期,一方面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思考:天地是怎么形成的?世界是怎么来的?而神话故事具备了这样启蒙的功能,另一方面神话阅读既需要浪漫的感性思维,也需要相对总的理性思考,孙老师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神奇:由扶到放,方法渗透;小组合作,明确分工;学法迁移,巩固方法。
章红英老师:孙老师对课文进行取舍,抓住“神话的神奇之处”进行探讨。方法主线清晰: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夸张性语言。
王丹老师:这节课指向语文要素的第二个:感受神话中神奇、鲜明的人物形象,《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指导很细致,抓住三处语句,分别从量词、对仗词、变化词体会神奇。并运用朗读、对话、想象说话三种形式落实句子学习。用一扶一放的形式学习一精一略两种文本。
教导处主任许佳奇总结陈词,学习任务群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单元教学,按照大单元教学的思路,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作用,选择创设学习情境,精心整合学习内容,让学习更有效。这节课为让核心问题:感受神话的神奇,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精卫填海、嫦娥、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四个内容进行了巧妙融合,有详有略,有方法迁移运用,设计非常巧妙,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神话的学习,感受神奇,同时,也巧妙地穿插方法的教学,使教无痕,学无涯。为我们的任务群学习指明了一种方向。
转自:“杭州富春七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