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展示——点评,大概念引领数学课的单元设计与教学
2022/12/21 10:10:54 阅读:197 发布者:
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设计与教学
+富春七小五年级数学组+
设计关联学习任务
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01 教材解读
10月20日下午,李扬老师作了关于《多边形的面积》的教材解读,李老师从教材内容分析,教材教法分析,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启示三个方面阐述的。
大单元整体教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每一节课都要有让学生有思维含量,有思考的时间,能有序回答和操作。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演变--应用等过程。
三、上好种子课、关键课,而生长点则让学生自主生长,真正实现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同化。
四、用相同的知识点,勾连整体的内容,网络状铺开,整体性把握。
02 课堂展示
根据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10月27日下午,李燕苹老师上了《多边形的面积》一课。
本节课李老师将三节平行的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合并成一节整合课。李老师将梯形的面积前置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万能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联系起来。
03 观点报告
在李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之后,盛渺渺老师作了“联结统整,大单远视角研思教学新路径”的观点报告。盛老师从我们的设想、学情分析、磨课历程、后测反馈四个方面展开的。
04专家点评
10月27日下午,富阳区教研室原副主任邵竑老师针对“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设计教学”作指导。
首先邵老师肯定调整某一个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这是值得可行性研究的,其次整合课的设计要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重组。
05 年级组点评
一年级组 单元视角下对教材的整合重组是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从最具有共性且研究方法最丰富的梯形面积研究出发,再联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样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使得学生思考各类多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了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二年级组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各知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三年级组 李老师的课大胆地对课进行了联结统整,把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放在一起。课一开始根据学生自己对多边形面积的认识,进行梯形面积推导的展示。充分尊重学生的原生态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过程,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并能利用学生实物演示及多媒体辅助,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及面积公式间的关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真正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年级组李老师的课能够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出发,打破常态的逐课推进的学习路径,从整体视角整合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致力于学生对图形“解构-重构-转化”等非可认知能力的培养。从整节课看,以前测结果作为核心素材,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符合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学法改变。但若学习素材能够再聚焦,以一个梯形,多样转化,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进行推进,或许效果更佳
六年级组五年级组对平面图形面积的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打破常规,从梯形的面积推导入手进行探究推理,从而构建起与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面积公式的联系,应该说想法是非常不错的,学生课前的探究是充分的,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凸显了2022年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三会”!如果课前提供探索的材料能够从某一固定的直角梯形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推理,构建起梯形与长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后,再思考一般梯形的面积推导,这样会更易让学生探究、理解!
转自:“杭州富春七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