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十月,序属金秋。丹桂飘香,喜逢新师。
——序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二小”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新教师业务成长,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实践,晋江第二实验小学于10月17日至10月25日开展晓聪校区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互动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更快融入和善二小新天地。
11位新聘任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2.0的研究背景下,新教师们立足学生学情,瞄准教学目标,精设教学活动,深耕课堂实践,关注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
一、语文组
林雅新老师所执教的《升国旗》一课,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力,“听他说、拼拼音、熟字带生字、联系生活、加一加、变一变、编字谜”等多种方式的识字过程慢慢地让孩子学习了不同的识字方法。方法与习惯是学生识字的重要法宝,本节课林老师带领孩子从音到形再到义,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识字习惯。课堂上,孩子们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孩子们通过视频了解了国旗的故事,激发了他们尊重国旗、爱护国旗的意识,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
《四季》这一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蔡灵萍老师在这堂课上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感受等活动,引领学生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课堂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小种子发芽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写字任务、“浇水”识字、“施肥”识词、多形式朗读等等活动和任务,夯实了语言基础,体会到四季的不同特点和乐趣,对四季和大自然产生了喜爱之情。
蔡素贤老师所执教的《大小多少》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这节课上,蔡老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带领学生识字、习文,通过字理识字、归纳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课生字,学习了课文,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在创编儿歌的环节中,蔡老师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编,使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蔡老师利用动物声音音频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鸟字的演变中,插入鸟字演变的视频,通过直观的形象,学生很快理解鸟字在不同时期的字形变化,从而理解古人抓住事物特征进行造字的智慧。
蔡迎迎老师所执教的《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蔡老师的课堂聚焦语文要素,她结合课后习题,明确目标,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给课文插图排序,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以“交流你认为的神奇之处”为主线,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启发学生填补空白,培养学生想象力,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她以一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推荐,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数学组
丁悦愉老师执教一年级《认识钟表》,通过猜字谜游戏导入,揭示本课主角——“钟表”,让学生说一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本课《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学生仔细的观察与“化身钟表”的动手活动中,他们认识到钟表的特点,并且能够向同伴介绍自己的钟表。随后教师引出“小明的一天”,学生在其中学会认读钟面,比较整时、半时的钟面特点并且学习小明同学早睡早起、合理规划时间的好习惯。最后在拨钟环节中,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上台展示,争做课堂上的小老师。
郑艳椋老师所执教的《编码》一课,首先,以数字“1”“110”引出,让学生知道数字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顺序还可以表示一种编码,拓展学生对数的认识。接着结合帮助探长破案的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编码,了解生活中编码无处不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最后结合运动会情境,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尝试帮运动员设计参赛编码,体会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叶澳兰老师执教《数图形的学问》一课,首先,以数字游戏的方式引出有序,整节课以鼹鼠钻洞情景串连起来,本节课有一个主要的活动——找鼹鼠钻洞的路线。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考,画图,列式计算,体会数线段方法的多样性,明白根据标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数法,数法虽然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一样。在数的时候体会有序的重要性,有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算式找到规律,拓展题型,加强学生对数线段规律的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
三、美术组
“China”一词,不仅有“中国”的意思,也有瓷器的意思。作为瓷器的重要类型——青花瓷色调清新,图案素雅幽静。美术组薛茂芳老师所执教的《青花瓷》中,主要着重于分析青花瓷的纹样,对纹样的分类和基本构成的进行了探索,引导学生认识青花瓷,并在剪好的白胚上尝试创作青花瓷,伴随着关于青花瓷的悠悠轻音乐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在最后的“青花瓷展示会”环节,师生一起共同分享、欣赏和探讨了青花瓷之美,一起经历了一次美的旅程。
四、科学组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郭巧燕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科学《摆的快慢》一课,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回顾——聚焦——探讨——拓展”等步骤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注重实验方案和步骤的制定和提炼,不仅使活动高效,而且让学生迁移到下一个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明显提升。
曾丽汾所执教的《感受空气》一课,以一个“引”字贯穿整个科学课堂,在教育的路上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学生才是知识的探索者、开发者。曾老师通过巧设盲盒引生入课,抓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受空气特征。善用气泡图,丰富学生对空气特征的总结与思考。优化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玩学结合,将科学活动融入生活,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综合性。
五、音乐组
《西风的话》课上,伍老师以练声导入,通过将低声部旋律喻作落叶哥哥,将高声部旋律喻作西风爷爷设置情景,从落叶来了到西风来了,最后到歌唱西风三个环节进行教唱;最后,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教学,以教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教师唱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这两种互动来进行教学;并设置了一场遇见秋天的演唱会,让学生将歌声留在课堂。
探索课堂,先思再行。学校领导和各学科组高度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全程参与听课,课后和新教师展开了热烈的指导和研讨,根据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专业的评价与建议,并对每一位教师都给予鼓励,寄予厚望。
“三尺讲台,躬身践行”。此次新教师汇报活动,既是展示新教师风采的舞台,也是助力他们成长的平台,相信新教师们定能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迅速成长,成为二小教育集团新的骨干力量。
转自:“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