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小·教研】学在此刻·写景散文教学——记语文青年教师专业打磨(二)
2022/12/20 17:58:24 阅读:152 发布者: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于10月25日下午开展课例教学研讨为主线的研训活动。
章锡军《四季之美》
浙江省特级教师章锡军老师给大家展示精彩的课堂——五上册《四季之美》。
《四季之美》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清少纳言是日本女作家,被誉为“日本散文的鼻祖”。课文以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章特围绕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这个问题进行设计,抓住“独特”一词,感受四季“独特的时刻”“独特的景物”“独特的变化”和“独特的感动”。
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进行展开。
板块一、联系生活 聊四季
通过和孩子的三次“聊四季”推进教学。
首先,从标题中感受四季,孩子们交流自己会写些什么,写下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语,还原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初体验。其次,通过一段四季的视频再次感受,唤醒孩子内在对于四季的感受。最后,通过感受清少纳言《枕草子》中的语言,交流又想到了关于四季的那些内容。
版块二、慢读课文 品四季
慢读课文,找到清少纳言描写的景物,反复朗读摘录的词语感受四季之美。对比并从中体会到时间的独特、景物的独特。指导学生找出妙不可言的句子,反复诵读感悟。抓住动词“染”,链接古诗诗句,进一步感受独特的变化。
板块三、延读课文 写四季
孩子们提笔,选择一个景物进行有创意有想法的自我表达。
独特的写作视角,动容的文字表达,深入人心的感受,汇成了如此有情趣的《四季之美》。
章特的课堂,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思考过程。孩子们也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转化成了孩子们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且每个实践任务都能引发学生深度的学习和高阶思维的产生。
倪静川《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
学习任务设计》
倪静川
正高级特级教师
教育博士在读
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兼教科所所长
浙江省特级教师倪静川老师从一个有趣的小问题“鸡为什么要过马路”告诉我们一个观点:角色不同,理解不同;眼界决定境界,目标决定行为。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误区:把浅层活动看成学习活动的基本样态;让学习活动以“真”的形式做“假”的呈现。那么,怎样的活动是真正的学习活动呢?倪特告诉我们,首先,要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其次,要能体现深度学习;第三,要能打通文本之间、学科与学科、乃至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能激发高水平对话的产生。
倪特介绍了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特色学习活动任务设计与实施以及日常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指向思维发展的作文项目式学习为例,带领老师们厘清优质学习任务群设计的要义。从平时的日记引发思考,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从“日点睛”到班级读书会的分享,从线下到线上,从学校走到社会,每一步都在不断更新,每一步的背后都是不断的思考。
学有所获
以上为青年教师们的观察单及笔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教师们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改进,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转自:“义乌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