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育人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22/12/20 9:48:48 阅读:246 发布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聚焦学科育人方式转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促使实验区深入领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开展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的教学研究,我们兴宁市生物学科教师在梅州市生物科教研室组织下,于2022年11月25日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编写组共同举办的2022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并积极踊跃地写了相关活动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学教学线上交流研讨活动感悟
兴宁市实验学校 李文华
2022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梅州市召开的关于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学研讨会的线上学习,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有一个强大的实践团队,汇集了最优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最突出的老师来参与到编写团队当中,所以最大程度地反映了他们的教学智慧。
主讲专家荆林海主要由运用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探究实践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和感悟认同态度责任三方面,来说明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我认识到生物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能够将生物与物理、计算机等课程进行科学整合,则既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知识体系,又能培养学生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讲授七年级的《人的呼吸系统》时,荆林海讲师讲到崔颖老师制作的“呼吸结构模型”, 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关于气压与体积的关系的物理知识,对于为什么胸廓扩大导致吸气就比较难理解,崔颖老师利用微小压强计连通呼吸结构模型,学生不再需要补充有关压强的知识,让学生很直观的通过压强计液柱的变化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压强是大的。通过这个呼吸模型,学生很容易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从而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在这次培训中我十分投入,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方法,不但让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对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使自己的生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03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学线上交流研讨活动感悟
兴宁市实验学校 邬曲兰
为促进生物老师深入领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我们学校的生物老师于11月25日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编写组共同举办的2022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活动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与评价、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线上交流研讨活动的主要感悟如下:
从主讲专家荆海林主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与评价”中,我领悟到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生命观念不是靠背出来的,而是靠领悟的,是靠应用的。老师是提供少而精的证据,引导学生去感悟生命观念。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选择过程可以看出他们的价值取向,学生们去感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
从跨学科实践经验交流活动中,通过三位主讲老师的项目介绍和三位点评专家的点评,我认识到跨学科实践虽然作为一个新的主题出现在新课标中,但它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跨学科从来没有离开过生命科学,科学本身就是跨越学科,跨自然学科,只不过在新课标中作为一个主题凸现出来。那我们怎样去做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参考已有的项目,与学科主题整合在一起,系统设计。要有实践·动手·作品,没有对手,没有作品,跨学科实践就无从谈起。跨学科实践需要学校牵头,各学科老师组合起来,老师们要深度合作、深度教研、深度交流,不是靠一个老师单枪匹马去干的。“迈出第一步非常关键,去试一试,去试一两个项目和实验后,你就是专家”,希望我们小城市的老师也可以迈出这关键的一步。
要深读新课标和相关教材,例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0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02年版)解读》。三个跨学科案例实施进度不同,全部聚焦2002版课程标准,内容聚焦新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学习主题为框架。所以,为了把旧教材教好,我们一定要熟读新课标和它的相关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没有止境”,我们生物老师之间要多进行线上线下的深度交流学习,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交流,我们生物科教师能对新课标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跨学科实践有新的认识。
转自:“兴宁市初中生物教研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