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青岛市初中语文学科青年骨干研修班、新苗班教学研讨活动
2022/12/20 8:47:43 阅读:394 发布者: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青岛市初中语文学科
青年骨干研修班、新苗班教学研讨活动
12月9日,青岛市初中语文学科青年骨干研修班、新苗班41位成员齐聚云端,在邹欣老师、法洪雪老师的引领下,参与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邹欣老师回顾了骨干研修班、新苗班两年多的成长历程,对老师们在教学、读书、积累等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此次活动不仅是培训班的阶段性小结,更是新时期的启动仪式,老师们定会从中汲取力量。
活动中,6位研修班成员分享了研修心得。
青岛沧口学校的王毅老师用“恒”总结了上阶段的研修收获。他将“恒”理解为“固本”“须学”“宜思”。他想起开班仪式上邹老师的启发:“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发现语文之美,语文课不是识字课,也不能是索然无味的方法课。它,是一次发现诗意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展现中华文化、传递人类文明的宏伟工程。”语文教师的初心是不满足于现状,须不断学习和思考,日益精进。
胶州八中的吴凡老师将两年多的研修生涯比作“摘星之旅”。她忆起培训班里一次热烈的讨论。在邹老师的启发下,老师们对一则新闻各抒己见。如今再来思考,我们是否有了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呢?培训班已然将一颗思考的种子种进了大家的心田。
崂山七中的付彩峰老师以“且行且思,流光成炬”为主题分享了研修感悟。两年多来,她参与课题研究,随笔书写生活,参与命题,加入名师工作室,带领学生参与国学比赛。付老师总结道:“克服畏难情绪,在做中才会发现不足,所有改进。只要及时调整工作和学习中的角色,赋予这个角色真正的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
五十九中王千老师发言的主题是“希望一直做‘新’教师。她以陶渊明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形容在新苗班的感受。她希望自己一直做幸福的“新”教师,有新教师的热爱,一直有新教师的学习状态,一直有新教师的探索态度。
青岛实验初中的马冬姝老师用“头五年,一路奔跑”来总结初为人师的成长。她真诚地感谢新苗班教会自己坚持语文的情怀、真实的自我、学习的力量,“也许我们不够成熟练达,但我们我们最终在思过、思变中接纳自己,迈出更加勇敢的步伐,凭借着年轻的资本,让自己成为不迷失于课本、敢于尝试的奔跑者,让成长在永不停歇的脚步中奔跑。”
莱西七中的周倩宇老师感恩于两年多的学习痕迹存留于文字,浸润于心间,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不仅明白了一节好课的标准,还积极举行了各类展示课。她以书为友,潜心输入;笔耕不辍,静心输出;勤研敏思,提升教学;深研课题,加速成长。
本次活动的特邀专家是胶州市教研室的法洪雪老师,法老师以“让支架成为写作教与学的推手”为题,进行了支架写作教学报告。
法老师从作文教学的普遍困境入手,针对学生写作缺乏有效的过程指导,作文评价方式的滞后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让支架成为写作教与学的推手”的重要意义,形象地解读了“写作支架”的概念,举例展示了范文支架、量表支架的应用。
法老师特别交流了量表支架的有效性。量表支架是可以贯穿于写作教与学及写作评价全过程的主支架,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写作能力的主线支架。写作量表使作文教学指导过程化、学情可视化、评价多元化。法老师围绕“根据什么设计,谁设计,怎样设计”
深入浅出地展示了量表支架的设计方法。量表支架将传统的告知式作文教学变为学生主动探究写作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法老师以《如何突出中心》的课例,展示了支架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最后,邹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对法老师表示感谢,同时就写作教学的痛点及支架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深度交流,也为培训班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充实、扎实、务实的一下午,老师们深受启发,带着对支架写作教学的思考满载而归。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相信经过冬日的潜心研究,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每位老师都会在写作教学上取得显著进步!
转自:“青岛初中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