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 | 宁波:汇聚三江名师,尽赏科学魅力
2022/12/19 16:23:36 阅读:299 发布者:
汇聚三江名师
尽赏科学魅力
——崇正书院承第136届“三江名师”浙
江省小学科学经典优质课教学艺术展示
11月30日—12月2日,第136届“三江名师”浙江省小学科学经典优质课教学艺术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8位来自省内的科学名师莅临我校展示精彩课堂。本次活动以钉钉线上直播培训形式开展。
11月30日
01
张龄月《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宁波市镇海区崇正书院张龄月老师从建构微粒模型来呈现变化中的现象、判断变化的角度切入,通过制造冲突与质疑,在寻求证据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通过建构微粒模型,在层层递进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02
宓恩泽《不简单的杠杆》
宁波市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宓恩泽老师由“千斤巨石移位置”生活情境引入聚焦杠杆,明确杠杆的概念与特点,通过分层递进研究杠杆能省力、如何更省力,最终拓展延伸体验生活中的不同杠杆,帮助学生获得科学学习的乐趣。
03
翁奇辉《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翁奇辉老师从“四大发明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两个荣誉头衔引出印刷术。通过模拟活字印刷、测评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实施大环节教学,最后通过开展“大数据”展评,促进学生思维迁移。
课后,三位执教老师对课堂进行诠释,宁波市小学科学教研员丁言君老师对三堂课做了详细的点评,丁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执教理念和教学能力。接着丁老师作了《素养导向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丁老师从“一堂好课”的标准出发,提出“增量”“设计感”“生活化”三个关键点,强调教学就是搭石的过程,要帮助学生从此岸到达彼岸。
12月1日
04
叶彦烔《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宁波市实验小学叶彦烔老师结合生活经验,联合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多途径获取信息并建立大型班级资源库,拓宽资源分享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整块的时间相互研讨和交流,将课堂还给学生。
05
孙林杰《声音的高与低》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孙林杰老师以一首钢尺弹奏的《孤勇者》导入,与学生成功对上“暗号”,从听辨音的高低难、观察振动难、应用实践难三个角度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帮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好。
06
沈菲菲《运动和摩擦力》
嘉兴市嘉善县小学科学教研员沈菲菲老师从“非洲妇女儿童艰难取水”这一情境引入,通过不同地搬运水方式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最后让学生设计并制作新型水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
07
贺超燕《珍惜水资源》
宁波市镇海区崇正书院贺超燕老师从“水多”“水美”切入,通过大量的
、视频、事例推进产生矛盾冲突,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短缺”“人均淡水资源少”,从而帮助孩子们达成“珍惜水资源”这一情感生发地过程。
课后,四位执教老师对本节课作出诠释。其中,沈菲菲老师作了《在体验中学习——小学科学学习的另一种方式》的讲座。围绕“在体验中学习”,深刻地向我们剖析如何进行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培训的科学老师明确教育要从“知道什么”到运用知识“能做什么”。接着,宁波市海曙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凌彬老师做了详细的点评,并作了《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课》的讲座。凌老师指出了教学目标撰写的关键点,从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什么进行深入分析,为培训老师提出切实可操作的撰写方法。
12月2日
08
刘燕《仰望天空》
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刘燕老师通过利用分享会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组织学生提出质疑并近距离观察对比太阳与月球,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观点,利用韦恩图对比整理信息等各种科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建构对太阳与月球的认知。
课后,刘燕老师对本节课作出诠释。宁波市北仑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贺慈满进行了评课并作《指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讲座。贺老师指出,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就要学会自主探究让孩子们更好地走进科学世界;要基于STEM,融通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要巧用探究材料,让科学课更完美;要基于项目化评价,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09
马水娟《增加船的载重量》
奉化龙津实验学校马水娟老师以录像课方式为我们带来了《增加船的载重量一课》。从真实情景到对船的学习,出示造船的任务,从设计、制作、测试,最后解决了船的载重量和什么有关的问题。超大容量的STEM项目化学习内容,在马老师对实验材料的改良和循循善诱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江名师”小学科学专场至此圆满结束,但老师们对科学课堂的探索仍在路上。期望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能够在科学的百花园中持续探索,让科学之花绚丽绽放。
来源:崇科苑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