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满分100分)
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 王涛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发热效率更高
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不断折射传输信息的
C.光盘不是磁性材料,但能存贮大量的信息
D.核能、潮汐能和地热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都不是来自太阳能
2. 下列关于移动电话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电话机发射功率非常大,天线灵敏度高
B.移动电话机既能发射信号,又能接收无线电信号
C.移动电话机里的所有元件都是串联的
D.两个移动电话机之间可以直接通话,不需要通过基地台
3.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磁波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电器设备中,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4. 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国内已投入使用的5G手机传递信息依靠的是( )
A.红外线
B.次声波
C.微波
D.超声波
5. “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象、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声波,而不是电磁波,其原因可能是( )
A.电磁波不能传递图象信号
B.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
C.电磁波不能在海水里传播
D.因海水导电,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很有限
6. 美国航天局的“洞察”号于2018年11月26日14时47分许进入火星大气层,14时54分许,“洞察”号降落在火星表面,随后,“洞察”号通过与其同行的迷你卫星于15时许传回了火星的第一张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洞察”号是通过超声波与地面交换信息的
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C.迷你卫星传回的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的
D.超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7. 2021年4月29日,我国太空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空间站在外太空工作时,消耗的能源主要是( )
A.煤炭
B.石油
C.水能
D.太阳能
8. 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风能
B.石油
C.太阳能
D.潮汐能
9. 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座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然气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样被处理或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10.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新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二、 填空题 (每空3分,共45分)
11. 如图所示为电话机原理图。电话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话筒与听筒完成声音信号与 信号的相互转换。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则听筒电磁铁的磁性将 (选填“变强” “变弱”或“不变”),其左端为 极。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讯等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________传递信息,这种信号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成________能的装置。
13.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祝融号”登陆火星,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获得电能,太阳能实际上是太阳内部发生________(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地面控制中心通过________波向它发出指令。
14. 2021年5月29日20时35分,长征七号火箭点火发射,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经过六个多小时飞行后,“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轨道舱成功交会对接,然后一起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运动,我国空间站的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天舟二号”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机械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交会对接后的飞行过程中“天舟二号”的运动状态 (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变化”)。
(2)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全面建成空间站。空间站在轨运行时,通过太阳帆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作为补充能源。有阳光时,空间站光伏发电的功率为70kW,2h可发电 kW•h,宇航员在空间站外作业时,必须借助无线通信设备,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直接进行语音交流,是因为 。
15. 如图所示,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上安装的太阳能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为科学仪器供电。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 -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放出热量。
三、计算题 (第1小题3分,每2、3小题5分,共13分)
16.如图,“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武汉号”的排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
(1)舰艇上的雷达天线起什么作用?
(2)满载时,“武汉号”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武汉号”在巡航时,通过舰载雷达发现了目标。若雷达发出电磁波经2×10﹣4s收到了回波,则目标距军舰的距离是多少?
四、阅读探究题 (每小题4分,共12分)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磁波的前世今生,1862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大胆假设,用几个公式概括了他对于电磁现象的认识。从这些公式出发,经过数学运算,他发现变化的电磁场将以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电磁波。他还推导出了电磁波的速度。令人惊奇的是,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等。于是他断定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1886年德国杰出的青年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探测到了电磁波。接着他又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等特性,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也与光速相同。赫兹的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伟大预言,麦克斯韦包含假设的学说也就成了关于电磁场的科学理论。
以下是现在人们认识到的电磁波大家庭的成员组成:
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在彼得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当他的助手雷布金在大厅的另一端接通火花式电波发生器时,波波夫的无线电接收机便响起铃来;断开电波发生器,铃声立即终止。几十年后,为了纪念波波夫在这一天的划时代创举,苏联政府便把5月7日定为无线电发明日。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操纵他们自己制作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做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当时拍发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以此表示他们对这位电磁波先驱者的崇敬。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只有250米,但它毕竟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
(1)人们认识自然世界,一般来说都是先真实地感知到某一事物的存在,之后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对电磁波的认识却恰好相反,物理学家________先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了它的存在,另一物理学家________后来才通过实验“感知”到了电磁波的存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真奇妙啊!
(2)无线电发明日是每年的______;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意义明确的电报内容是________。
(3)医院用于探测骨伤的X射线,在前进过程中碰到物体,是否能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为什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D
6.C
7.D
8.B
9.C
10.A
二、填空题
11.电;变强;S。
12.电磁波,能,电。
13.核聚变,电磁。
14.(1)增大;不断变化;(2)140;真空不能传声。
15.电;吸收;凝固。
三、计算题
16.(1)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作用;
(2)7×107 N;
(3)3×104m。
四、阅读探究题
17.(1)麦克斯韦,赫兹;
(2)5月7日,海因里希•赫兹;
(3)能。因为电磁波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等特性,所以医院用于探测骨伤的X射线,在前进过程中碰到物体,也能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作者简介:
王涛: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物理教师
教育格言: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