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主要学什么?
2022/12/8 17:45:20 阅读:221 发布者:
第一单元的题目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必须现弄明白经济与生活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物资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生产关系又叫经济关系,包括生产领域的关系、分配领域的关系、交换领域的关系和消费领域的关系。
劳动者的劳动力要想进行物资资料生产劳动必须使用特定的劳动工具对特定的劳动对象进行改造,才能生产出特定的劳动成果(粮食、石油、煤炭、服装等)。
而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所有权、使用权是由特定的人或企业占有。比如农具、耕地是劳动者本人占有或他人占有,一旦劳动者本人没有劳动工具或耕地,就必须租赁他人的劳动工具和耕地才能进行农耕。
无论是生产领域的关系、分配领域的关系、交换领域的关系,还是消费领域的关系都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主导。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从科技、技术角度,必须加强劳动者技术培训、采购更新生产工具、扩大耕地面积或企业生产规模等。如从社会管理角度看,解放发展生产力,就必需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着手。这就是我们第一课的题目“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在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前,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仅仅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扩大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围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学习,也是我们第一单元的核心内容。
以上为个人学习研究内容,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转自:“中学政治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