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基于儿童立场 培根铸魂以文化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语文教研室举办“走名校、进课堂”主题研修活动
2022/12/8 15:06:11 阅读:419 发布者:
为促进吉林省各地区、各校际间的交流共享,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语文教研室立足省内语文教学“区域化、多样化”的实然样态,开展“走名校、进课堂”系列教研活动。11月18日,“走名校、进课堂”第一站走进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主题为:基于儿童立场,培根铸魂以文化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语文教研员张陆慧老师主持会议。来自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负责人、小学语文教师等近7000人参会。
教学展示及经验交流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教学管理部主任王俊杰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首席教师丁嫄媛老师执教《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堂上,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初步探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阅读原文,初步探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作用。学生经历了从寓言表象学习到寓言本质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历程,在不断的归纳中,学生对寓言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到系统、从表象到实质。课堂上,师生走向寓言创作的源头,了解寓言创作背后的故事,体会寓言的劝诫功能,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丰厚了文化底蕴。“有根源”的教学思想,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片崭新天地。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语副校长进行了《基于“类”的语文归纳教学研究》的经验分享。王语副校长提到基于“类”的语文归纳教学具有两大基本特征,即学习内容有“类”的属性,学习过程是归纳的。王校长将“教学目标”形象地称为“树靶子”,并提出现代教学论——目标导向理论的三大基本问题:“我要到哪里”是目标问题;“我如何到那里去”是方法策略;“我如何判断我是否到达了那里”是教学评价,并以丁嫄媛老师的《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由校区艾庆华副校长进行了《在学生的作业里,我们看到了什么》的经验分享。艾校长提出:应看到“作业素养”的成长,在留作业时,老师要关注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而好的作业也应该让学生有“素养能力”“效能感”“心理能力”的提高。艾校长将孩子们的作业分年段、分时段、分类别地展示在老师们面前,如数家珍,老师们在欣赏学生作业的过程中也接受了有深度的学习。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李子良主任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一是坚守儿童立场,践行语文课程理念。附小的语文课堂教学,立足儿童之学、儿童之问、儿童之思,进行了“有过程的归纳”的教学研究,探索出了语文教学的新范式,培养了孩子的高阶思维,在儿童的精神世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文化的种子,这是践行语文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而产出的重要成果,理论有创新,实践有方法,值得各校借鉴。二是团队协作教研,形成附小语文教研文化。丁老师的语文课和两位校长的分享都非常精彩,这来自于高位引领的顶层设计、知行合一的履践功夫、老师们的勠力同心。教研活动不仅要看精彩和亮点,更要看到亮点背后、精彩背后的形成机制、孵化手段,只有资源共享,才能智慧共生。三是立足本真与精微,体验附小语文教学特色。附小课堂自有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自觉”,即以“天地人事”之教,涵“生命自觉”之育,附小的课堂“致广大而尽精微”,因为精微而富有教育智慧。坚守儿童立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是小语人的使命。
“走名校,进课堂”主题研修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发了教师们的思考,实现了语文教学“区域化、多样化”的样态,期待吉林小语人携手共进、共谱吉林小语的华美篇章。
转自:“吉林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