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 童年正兴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同行,一起向未来,一起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为践行新课标,进一步提升联盟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含西区)打开学术的大门,邀请同仁盟友参加天府新区教育联盟首届学术年会小学段课例展示活动——《同行向未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变革》。
践行学习任务群
变革语文新课堂
作为教科院附小西区的代表,西区2.2班的孙寅龙老师带来了真实情境下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的一课——《难忘的泼水节》,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跨越时空与敬爱的周总理对话。
大林小学的阴静老师将《海滨小城》的魅力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在教学中阴老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文本的能力。师生共学一个自然段,提炼方法,学生运用方法自学其他段落。
在一遍遍声情并茂的诵读中,籍田小学的陈红君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在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中产生了美的共鸣。
巧设真实情境
落地核心素养
籍田小学张琴老师执教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9 Unit1 This is my mother。老师带领学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孩子复述的过程体现了教学设计中的迁移创新。
大林小学苏星月老师执教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Module9 Unit1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 苏老师整个课堂逻辑清晰,精彩纷呈。对文本解读、语言知识结构化处理清晰。
教科院附小李虹霖老师执教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 Module9 Unit2 I feel Happy。李老师整堂课设计巧妙,从情绪入手,再反推背后的原因。板书运用了鱼骨图体现结构化知识,记录了探究的过程,帮助孩子建构探究性思维。
教研员商幼林老师就三位老师的课堂发表了点评。首先他肯定了三位老师在教学中践行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设计多样的活动,并且老师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语篇不同的处理方式也得到了商老师的肯定。
老师们对语篇的解读,到对话题的设计以及真实环境的创设,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搭好了支架,精心设计的作业也体现了能力向素养转化的层次,超越文本实现了英语学科的主题育人目标,落实教学。
实验探究引深思
科学教研促成长
如何聚焦核心素养,践行课程新理念?本次学术年会的小学科学会场的三场课例展示给出了答案。来自教科院附小的李启宇老师执教《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以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为切入点,巧妙设置“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气观察”活动,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环节过程明确、重点突出。
籍田小学的赵远航老师执教《用水计量时间》,以古代水钟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与推测、讨论与设计、实验与验证、讨论与拓展等活动。
大林小学的翟凤老师执教《神奇的纸》。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普通纸和瓦楞纸小B的趣味自我介绍动画导入,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普通纸和瓦楞纸进行三个回合的比赛。
教研员陈燕老师首先对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做了相应点评,陈老师指出三位老师的课堂所具备的共同优点,一是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进行探索;二是都注重引导孩子们表达所想,注重学生科学语言表达的培养;三是都非常注重联系生活,践行了新课标中“学以致用”这一理念。最后是三位老师都在课堂上注意用评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养成一些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操作的习惯。
接着陈老师针对本次会议的主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效科学课堂,如何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建议。“实验探究引深思、科学教研促成长”,相信有了陈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在我们所有科学老师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实验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把探究精神的种子撒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灵气飞动香满路
一夜鱼龙舞
教科院附小周洁老师执教《21天‘绝活儿’养成记》时间管理主题班会。
这堂课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通过“放学时间巧安排”“21天‘绝活儿’养成记”“玩转‘1+X’时间计划表”三个环节,提高学生时间管理意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自身特长,把空闲时间过得愉快、充实又有意义。
孩子们在有趣的“绝活儿养成记”活动中积极发掘自己的特长,认真完成时间计划表,制定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个性时间计划表。课堂最后,孩子们不仅深刻领悟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还将“时间管理”落到实处,学会了一技之长,逐步成长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课程结束后,教研员贺青松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贺老师从“班会课的通识性知识”入手,告诫在座老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方式,善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随后,他结合周洁老师课堂实录和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分享,他表示这是一堂逻辑清晰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班会课。他更是化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诗词,称赞孩子们“灵气飞动香满路”,师生之间的互动犹如“一夜鱼龙舞”般快乐自如。他提到,只有在这样符合学情的真实情境下和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才能知行合一,实现共同成长。
真实课堂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大林小学高俊英老师从生活中的比出发,结合配糖水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认识了“比”。
籍田小学的罗羽瑞老师带着4.6班的孩子在买文具的过程中,解决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
最后,教科院附小的文竹老师用跳房子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百数表中玩转了乘法口诀。
课后,教研员李秀娟老师对于三位老师的课例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且对三节课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三位老师都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课堂中仍有不完美,但这却是最真实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池红梅老师也对三位老师大加赞赏,“三堂课都有共同特点,孩子们的上课状态越来越好,眼里有光。孩子都能听清老师的理答与追问。老师们的教学设计都深入教材的解决与知识的本质,老师们的课堂都在关注学生是怎样在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
同行,我们一起向未来;共学,我们扬帆再起航。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相信我们都能“丹心化作春雨洒,赢得桃李满园香”。
转自:“四川天府新区教科院附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