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湾区学校智慧化发展——广州市黄埔区李大鹏名校长工作室参加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

2022/12/8 14:43:55  阅读:693 发布者:

 为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搭建粤港澳中小学校长交流平台,积极履行新时代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的使命与责任,123日,2022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隆重举行。论坛由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澳门中华教育会主办,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协办。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和中山市华侨中学承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数字化时代:大湾区中小学智慧教育与协同发展”,受近期疫情影响,本次论坛采取线上进行的方式,来自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长、教育界专家学者在线上欢聚一堂。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拓展视野,引进新观念和新思想,促进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李大鹏校长带领工作室全体学员全程参与线上学习。

 线上论坛,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首先做教育数字化转型之理论探思主旨报告,香港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广东实验中学、香港数理教育学会、澳门培正中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澳门濠江中学、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佛山市南海区怡海第五小学、中山市华侨中学等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长分享数字化时代智慧教育与发展探索与实践。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迈向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中,广州市黄埔区李大鹏名校长工作室将进一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体学员纷纷表示从这些分享和介绍当中,获益良多,纷纷用纸笔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悟。

学习心得

  江莉老师:

  今天有幸在李大鹏名校长工作室的组织引领下全程参与了“数字化时代:大湾区中小学智慧教育与协同发展”2022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的学习,收获颇丰。此次线上学习,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中小学校长均对自己学校在智慧教育发展方面的特色做法做了详尽的介绍。这让我对当前智慧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智慧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高科技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老师创新地教,学生创意地学,这种教育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我在想,如果我们要想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如果我们要追求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智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创意表达,我们也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构建高效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目的。今天的学习,让我更加深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的课堂充满“智慧”,让我的学生充满“智慧”。

  陈志勇老师:

  通过参加《数字化时代:大湾区中小学智慧教育与协同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深刻的感受到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之广阔,作用之深远。通过各校长的分享介绍,深深的为这些学校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勇于探索实践而打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新生长”,走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前列,切实的让科技赋能教育,信息化促使学校教育现代化,是学校教育有品质、有智慧,让未来学校有了新样态。期待在信息科技的赋能之下,智慧教育能够惠及更多师生。

任畅老师:

 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祝智庭教授的讲解下,我对智慧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智慧教育是教育走向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智慧教育不是简单的+信息化”的概念,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育系统和结构发生了改变,教育系统要素的角色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新建构,教育环境、教育策略以及教育手段等都在被重新定义。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简言之,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人机协同作用”是手段,“创变教学过程”是途径,“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是目的。

对智慧校园如何建设、智慧教育如何开展,各位专家的经验分享丰富了我的认知,开阔了我的视野,给予了我一些启发。“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智慧教育需要行动智慧。智慧教育有赖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广东省实验中学等兄弟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智慧校园建设实践经验。以云化资源环境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核心抓手,来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与发展;分建环境、搭平台、实现终端应用三步走,全面建构:智慧教研,智慧教学,智慧治理,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统一应用门户平台,通过大数据进行全过程数据采集,形成学生、教师数据中心,形成师生电子档案、师生人物画像,通过对师生教与学行为的采集与分析,建立过程性、多元化、可视化的以素养为核的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智慧评价,为学校决策提供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智慧教育有赖于智慧教学,智慧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信息化的工具与手段,更需要教学智慧,即教师的艺术素养。艺术的力量来源于“设计思维”。优秀老师有能力把信手拈来的素材转变成教育资源,高明的教师往往能把不同事物巧妙联系起来并赋予新的内涵,做到融会贯通,跨学科学习、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项目式学习等都需要这种设计思维能力。我将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汲取同行优秀经验,提升实施智慧教育教学的水平,为培养数字化时代及未来世界所需人才而贡献力量。

王才源老师:

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数字化教育正逐步在全国开展,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据库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在教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地充实自己,及时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并积极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及教育理论,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黎洁蕴老师:

  今天很有幸能参与论坛的学习,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做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之理论探思主旨报告后,引发了我们对目前智慧教育数字化理论转型的思考,众多教育学家分享的有关数字化时代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让我们欲欲跃试。

 当前受疫情线上教学的影响、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学习环境已从“封闭式校园”向“互联网开放式学习环境”过度,从学校延伸至家庭、社会等场域。在智慧教育的推进中,如何将学习环境中各种智能化服务在智能与知识层面无缝协同,构建一个开发互联的学习环境,使得能适应个性化、随机性和复杂性等智慧学习特征,成为了我们需要重要研究的议题。祝教授提出:智能教育非仅仅学习人工智能的技术,应该是教育人工智能,本质是混成人工智能,是人员团队的集体智能,是学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创人工智能的范畴。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

 智慧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强调智能技术的应用应尊重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以智能技术为工具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这要求智能技术营造的学习环境要在感知情景的基础上,能为学习者推荐适应情境的教学策略,以及内容必须,难度适中、结构合理、媒体适当、导航清晰的学习资源,并匹配能促进群体归属和情感认同感的学习伙伴,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能应用更贴近学生认知自然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学生需求角度引导和讲授,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成果。

  目前,我们可以利用国家对智慧教育的投入而兴起的学科基础软件和智能学具等智能教学的教学工具,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对学生精准备课,在课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未来,我们可以利用科技与教育的系统性融合,生成一种能感知学习环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测评学习成果,更加全面而准确地测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并进行科学的学习绩效评测,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但上述的智慧教育生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学习环境。现有的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要利用设备协同、知识互联、群智融合,为更轻松、更投入、更有效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撑。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工具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应该通过经验知识的获取与积累,理解真是学习情境的复杂性和时变性,不断优化学习环境的结构、内容、形态和方法,使学习环境在智能工具加入后能协同、优化、高效运行。

 当前学习环境的技术生态中,孤立的智能技术在智能化学习服务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面对新一代学习者时空高速演变的学习环境,如何将学习环境中的各种智能化服务在智能与知识层面无缝协同,仍是是我们教育者继续研讨的问题。

转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