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新课标变革,探索新教学路径 | 禅城区初中英语专项视导之七(佛山市第四中学初中部篇)

2022/11/22 14:15:17  阅读:521 发布者:

为促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实,探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的理念并落实要求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017日上午,禅城区初中英语教研员班碧兰老师到佛山市第四中学初中部进行教学视导工作。同时,佛山市智城学校英语科组也一同参与了教研活动。

★郑文琪老师阅读课例展示★

在视导活动中,佛山四中郑文琪老师在七年级进行了阅读课例Module 4 Healthy food的展示。郑老师基于2022版新课标要求和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潜心挖掘文本,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贯彻落实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以“WhatWhyHow”为线索,引导学生用英语谈论健康与非健康的饮食,增强学生对儿童健康食品的认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同时,郑老师以教材语篇为依托,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为校园饭堂设计海报,进行健康饮食归类,学会如何向他人介绍对儿童有益的食品。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介绍,鼓励学生展示自我观点,较好地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郑老师语言功底扎实,课堂气氛活跃,结合seewo系统的新式游戏,利用形式丰富的个人及小组活动,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获得在场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课后研讨分享★

课后,佛山四中英语科组的全体老师与智城学校的老师结合新课标对本课例进行了讨论与分享。通过诚挚友好的交流研讨,老师们对英语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把“新”落到实处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班碧兰老师点评★

讨论结束后,教研员班碧兰老师对郑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对科组老师的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认可。在点评过程中,班老师不仅就郑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还旁征博引其他专家老师的新课标研究,综合区内各校阅读课例进行总结与示范。在座老师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并用热烈的掌声致以感谢。

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基本功

向上滑动阅览

不知不觉,为期一个半月的区英语视导课结束了。我在这段时间听了十余节初中阅读课。老师们普遍反映很怕上阅读课,尤其是阅读公开课。我却特别希望老师们多上阅读课。每听完一节课,我都会打开新课标再学习,来解决自己的困惑,这是我对新课标的实践应用过程。

很感激每一位精心设计视导课的老师以及每一个在背后帮助上课老师不断试教、修改教案的强大英语科组。以下分享一下本人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1. 教师如何保证自己设计的输入类型学习活动(学习理解和实践应用)与输出类型学习活动(迁移创新)聚焦在同一个点上?

a. 重视语篇研读的whatwhyhow。建议大家看课标P.188课例的语篇研读。教师在分析文本what时抓住三个关键词:困难,解决困难,对未来的憧憬;why紧靠着 “困难,解决困难,对未来的憧憬” 这三个关键词,写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向读者传递的信息。这部分内容超越了英语语言知识,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how指向英语语言学习,依然紧靠着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分析文本语言,分别从词汇、衔接以及语法等方面,作者如何描写困难,解决困难,对未来的憧憬的。

b. 采用逆向设计法设计教学活动,也就是先考虑这节课结束时,你希望学生能够产出什么,然后考虑如果要让学生产出这些内容,需要搭什么样的梯子,而搭建梯子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其他无关的教学活动不考虑。

2. 怎么让阅读课有阅读该有的特征?

a. 许多老师觉得初中的文本太简单了,没什么可教的。大部分阅读课只要设计关于main idea的环节以及问几个细节问题就可以了,课堂占时不超过8分钟。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培养自己的文本分析能力。建议多看这方面的专业书籍以及论文。这样,教师才能和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看到作者想传递出来的信息。

b. 初中的阅读文本一般都结合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教学。对于语法知识的教学,新课标提倡的是采用“三维语法教学法”,教授语法的formmeaninguse。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教授的只是语法的form,对于meaninguse甚少涉及。其实语法的功能与语篇类型以及修辞需要等有密切关系。希望大家多看我推荐的Teaching English Grammar

我通过以上两点想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基本功。教师一旦有了文本分析的能力,阅读课就大有可为了。

阅读课教学设计常见步骤

向上滑动阅览

1. 找出main idea后,需要分析supporting ideas

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到main idea后,需要做什么呢?根据新课标语言技能七级要求:提取梳理分析和整合书面语篇的主要或关键信息;识别判断书面语篇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作者是如何根据文本的题目或者main idea精选主要信息的。

如外研版九年级上册第八模块第二单元的课文Liu Xiang--Trained to be the best in the world,题目两个关键词:trained以及best。第一段和第四段属于best,第二段和第三段属于trained,这是明线;第五段和第六段属于best,这是刘翔的sportsmanship,应该属于best的隐含信息,这符合新课标语言技能的:能理解和推测书面语篇中隐含的信息和意义。

又如:体现best这个关键词的段落中的supporting sentences是如何选材料的呢?第一段选用了如下词汇或者句型:a sports hero, was invited to...around the world, was chosen... and won a gold medal等。段落里选用了被动语态,也是因为修辞的需要,让刘翔成为文段中每个supporting sentences的主位。学生学会分析理解supporting sentences的逻辑关系,才能学会在写作当中,写好supporting sentences

2. 设计思维导图,让文本内容结构化,帮助学生进行复述。

新课标对认知策略的描述如下: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归纳、整理所学内容以及语言技能;能以口语或书面的形式简单转述语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思维导图是梳理文本信息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能够转述语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从而有效地内化所学,为迁移创新做好准备。另外,复述这个活动,能培养学生借助关键词,产出完整语句的能力,这与即将进行的听说考试的能力是相关的。

3. 迁移创新的有效活动有: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把握语篇的结构,发现语言表达的手段和特点;评价作者或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等(新课标P50)。

许多老师认为一节阅读课最好的迁移创新就是写一篇作文。根据我的观课的经历,要在一个课时内解决读和写两个部分困难不小。希望老师们多考虑课标建议的其他有效的迁移创新活动。如果真的要写作,可以考虑迷你语篇的写作。如:八年级的She was thinking about her cat。这是Alice in the Wonderland的节选,教学生如何写有逻辑的故事片段。文本使用了过去进行时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过去进行时的功能),通过firstthen/nextfinally等连接词,让故事片段有逻辑性。根据新课标的语言技能要求:自选主题,围绕特定语境,独立写出几个意义连贯、表意清楚的语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故事片段,要求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可。

★课后心得分享★

视导活动结束后,现场每一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进行了反思。

 1

张晓丹科长

向上滑动阅览

本节课由郑文琪老师为大家呈现。郑老师整节课目标明确,每个环节过度自然,非常注重单元整体教学。郑老师的课,节奏明快活泼,郑老师语言亲切温和,整节课郑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这节课的遗憾就是为学生搭建的语言梯子还不够多,目标语言的输出还不足够。精彩的课堂以后,教研员班老师以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了点评,从阅读课型,到教学设计,到教学语言,整体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让全体英语老师意识到课堂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全体老师会积极努力思考,认真学习,努力克服这些困难。

 2

郑文琪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一开始,基于新课标来研究设计本节阅读课时,我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课例资料,因为授课对象是新初一的同学,因此,在研究资料的选取上,从小学到初中都有所涉及,力求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能动静结合而思维活跃起来。由于本节课的文体不同于故事类的叙述方法,所以教学中可以侧重信息抓取能力的阅读技巧培养。

在反复打磨之中,也有幸在科组的帮助下,我不断调整修改具体的教学设计,优化每个细节来服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阅读力提升的目标中,力求让各个学习层次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来,并能学有所得。本节课的基本目标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但其实输出阶段可以有更完整的句子产出。因此,班老师建议增加一个复述课文的环节,我在设计之初也一直纠结过是否需要这个环节内容,在本堂课后,我意识到,想要在阅读课上达到目标性的output,必定需要大量的input,而retelling其实是input的一种内化过程,有其作为桥梁支架,学生方能有更精彩的表达。当然,除了深挖文本,我们还要深挖教材以及它里面的每一个教学活动,这篇文章后面提供了一个挖空练习,老师们也要善于利用起来,因为课本中的活动往往与课文有更精妙的联系,活用起来往往会有出彩的效果。从课本活动出发,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即要求同学来进行文章复述,又要求其他同学来倾听点评,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并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学习!

新课标下的阅读学习更讲求关注每个个体的成长,生生点评、师生点评可以贯穿在学生每一次发言展示之中;参与与思考既可以发生在讲台之上、也可以发生在讲台之下。而且,设计阅读课时,若是需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老师要做出更为细致的任务设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并不止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要挖掘出每一个行为背后的语言学习意义,从学习意义映射出每一个级别的学习要求,照顾到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同学。例如:在活动中,抓主旨、抓细节信息属于input阶段,设计表达属于output阶段,为了达到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层次也需要平衡分配,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让资源错配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课的教学研究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挖掘!感谢各位老师的莅临指导,感谢班碧兰老师无私奉献down to earth approach指导!

 3

吴淑仪主任

向上滑动阅览

郑老师年轻有活力,秉持新课标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的学习和超越语篇的学习,尤其注重文本的深层内涵挖掘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在语篇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设计阅读课更应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努力创设好交流情境。课堂环节中师生、生生互动很好。教学重难点突出,由易到难,课堂节奏轻快,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区欲慈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单元整体意识,通过深入研读语篇,提炼出单元大观念,分解为课时小观念,并基于单元内容整合六要素,使单元主题结构化、语言知识结构化。同时,教师能够基于语篇研读,确立课时目标,并将教学活动通过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达成目标,最终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5

卢晓晴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本节课中郑老师很好地组织了学生默读与朗读。诚如班老师所说,阅读如果光是有“静”没有“动”,阅读质量难以达到较高的境界,语言能力可能是残缺不全的。阅读需要“动静结合”。默读是“静”,朗读是“动”。默读在很多情况下是与文本的第一次接触,很烧脑,非常需要注意力集中,保持安静,这时候的“静”是高密度的思考,深度的阅读;朗读往往发生在默读之后,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此时的“动”是通过声音促进对文本内容再次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在口语和阅读之间搭建一座坚固的桥梁。

 6

庞泳莎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新课标中强调了课程人性化。教育是人的教育,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个性差异,因此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随着教育人性化日益成为教育的主流,课程的人性化也成为教育的焦点。在本堂课中,最终的产出与课后作业都回扣了主题,创设了情境,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中去,对健康饮食有更深理解。这符合了新课标中将一门课程的大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用于真实情景,完成真实任务,从事真实实践的做事能力与品格的新能力。

 7

陆丽燕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实习第二个星期以来,今天是第一次听四中的视导课,授课老师是郑文琪老师,上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2Is your food and drink healthy?文琪老师的教态端正亲切,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步骤完整,教学过程中掺杂着小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ppt做得也非常用心,这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但是一节课下来,我会觉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比较浅显,后来经过教研员的分析,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文琪老师在输出部分(Make a poster)前缺乏了学生一个retell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用嘴说,巩固所学,相当于建造一个梯子给学生。

此外,今天教研员所说的话令我受益匪浅。她说新课标新在教学上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学生主体,要改变老师多讲学生少讲的现象。在输出部分或者peer assessment中,教师可以遵循“自己描组内交全班介绍”的活动层次,在小组或者个人上台展示时,教师也应该给底下的学生(audience)分配任务(同伴互助),这样也就关注到学生个体的获得感了。

教研员还提到,教师们应该研读新课标中的whatwhyhowwhat即文本内容,是最基础的;why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更加关注于语言之外的东西,比如价值观,核心素养;how则指语言本身,比如文琪老师这节课,how就是指有关healthy food的文章是怎么构成,如何组织语言,topic sentencessupporting sentences/details是什么,有什么语法点(教师在讲述语法点的时候不应该枯燥简单的只讲述它的型,而更应该关注其功能)。比如在教授if从句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说明“主将从现”,还应该说明if从句可以表达“感激之情”,这样学生也更容易学以致用。教研员还强调教材的文本再简单也可以深耕,课后的练习不要轻易放弃,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修改。

总而言之,此次视导课收获颇多,也让我感慨教学之路,道阻且长,需要每一位教师辛勤播种,努力耕耘!

 8

李志君老师

今天早上郑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新颖,师生互动,配合好。郑老师充分挖掘教材,调动气氛与积极性,让学生多开口。

 1

杨紫君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赴四中听课

今天赴佛山市第四中学听七年级郑文琪老师的英语课,并参与了评课环节,让我对《新课标》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台阶,获益匪浅。

郑老师在课堂中运用歌曲以及与学生密切的日常生活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阅读过程中,郑老师不仅进行做题技巧的指导,而且运用希沃白板设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还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并归纳信息。这节课内容十分丰富。

同时,班老师在课后的评课让人醍醐灌顶。秉承《新课标》立德树人的精神,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学生

作为把知识教授给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需要注意不同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做好搭梯子的准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回去更有动力完成作业。

2.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教学的步骤,从导入、引入、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进行准备教学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包括应有的学习习惯要进行强调。

教师注意要清楚地表达指令,引导学生答题。同时需要准备好学生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进行迁移创新的环节。另外,阅读课也要注意“大声地”朗读,在输出前朗读,并利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进行复述。

在学生输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能够做到时时评价,让学生获得反馈,并获得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的能力。

相信在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后,我们的教学能力会有更高提升,发扬英语学科的德育精神。

 2

伍曼诗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1017日,我赴佛山市第四中学进行教研活动,收听了一次精彩的公开课。课后也与众多的优秀老师以及富有经验的教研员一道,共同就如何把英语新课标落到实处贡献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需要与学生形成合力,教与学要有效地结合。传统老派的课堂学习在一定程度与时代潮流不相适配,亦未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诉求。所以新课标犹如一盏明灯,在指引我们前行,督促我们多观察、多反思。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不光要了解学习的主体,还要对他们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对号入座。再者,了解完学生后,我们会更有针对性地绘画我们的教学蓝图,各种教学步骤不断呈现、紧密相连。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一节好的英语课堂,仅仅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足够了吗?其实不然,更重要的是关注各层次的学生,不同学生是否都能达到你的要求。如果不能达到,他们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呢?这便是作为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为学生搭建梯子,例如进行口语活动时,学生无话可说或者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和句型,供其模仿参考;或者我们可以降低目标,让学生先输出词语,再连词成句,最后再连句成篇。最终达到老师少讲、学生多做、多说的终极目标,整个学习过程是遵循着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乃至迁移创新的基本规律。学生一定要脑袋中有材料,才能言之有物,才能逐步拓展深化,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来。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学生一节课下来是否脑袋空空?这时候评价就发挥作用了。我们不仅要有个人评价,而且还要有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以上共同构成了教--评一体化。各阶段紧密相连,不可或缺,若教无学生,那又谈何教?学无师引领,那又谈何学?若教与学没有一把尺子去衡量,那又如何保证教的质量与学的效率呢?总的来说,教--评一体化是最值得细细琢磨、认真钻研的,也是最需要落实的。这样,教师能求三变,变得更加规范、变得更严谨,也变得更适应潮流;学生也能变得更规范、更清楚自身所得、更大胆直面自己。

 3

黄雨琦老师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在四中听的这节视导课为我本人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以及教研员的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颇多,特别是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解读更加深刻。

郑文琪老师的这节阅读课,从“教”的方面来看,教师设计问题具有层次性,生成问题具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合理,用歌曲的方式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希沃单词连线游戏,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巩固复习了M4U1的单词及表达。

“学”的方面来看,整堂课有5次教学活动,活动设计合理,由浅至深,涉及学习理解类和应用实践类的活动;同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任务安排合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满足度和任务的完成度,有助于养成小组学习的习惯。

“评”的方面来看,绝大部分的教学目标都得以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也贯彻整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好追踪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

阅读课后班老师的评课环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班老师提到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上多花心思,重难点层层递进,从pair workgroup work再到presentation,重视同伴互助的作用。

再者,阅读课型也要注重retell能力的训练,增加口语练习的机会,为后面的拓展应用环节打下夯实基础。

最后,教师应该深耕新课标,在备课过程中,始终关注课程的WHAT”,“WHY”和“HOW”。即使再简单的文本,若教师没有读透作者意图,就无法把文本中超越英语学科外的基本素养知识传达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地运用在这次视导课中学到的好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

此次视导活动给了第四中学与智诚学校英语科组的每位教师一次提高自身、提升教学的机会。通过大家思维的碰撞,以“研”促教,共“阅”成长,为自己今后的英语课堂增添新思想。

转自:“佛山市禅城区中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