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踏歌行,共谱教研新篇章——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下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活动
2022/11/22 13:46:30 阅读:342 发布者:
为促进生物教师进一步学习、研读新课标,在探索中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落地实施,青岛市局属学校于2022年11月18日承办了主题为“新课程标准下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活动”的全市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青岛市局属学校生物教研员薛虓嵩主持,局属学校及各区市近500名生物教师通过线上进行了交流研讨。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理顺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大概念、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本次教研活动的三节公开课,都体现了“大单元设计”的理念在课堂中的落地和实施。
青岛三十七中安翔老师开设了市公开课《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现状及原因》。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新课标,在大单元设计的理念指导下对教材第六单元第三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构建而成,融合青岛市本土生物资源、真实新闻事件,地方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活动按照“课前调查—课堂项目式展示—课后实践延伸”的思路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将学生对濒危物种的调查活动与课堂生成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与实践,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青岛中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现状及原因,有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反思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助于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青岛实验学校的黄海欣老师开设了局属学校公开课《种子的萌发》。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既是生物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生物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已经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并且在课前已经自己进行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本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堂课重难点突出,知识的前后衔接自然连贯,选材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提升科学思维、具备生命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青岛三十七中的曹蕾老师开设了局属公开课《哺乳动物》。本节课以“云游览”哺乳动物的不同馆区作为学生活动的主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通过观察
、分析数据、小组讨论等活动,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认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经历了多种探究、实践活动,如通过了解不同哺乳动物体表毛的特点及作用认同生物适应环境、结合生活经验说明不同类型牙齿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性、通过对比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类群在生殖、发育方面的差异解释起后代成活率较高的原因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探究实践、理性思维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也能使学生关注并理性辩证的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最后,薛虓嵩主任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自己对大单元教学的一些想法,为老师们提供了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建议。薛主任指出,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好课标与教材、课时教学与单元设计、传授知识与提升素养等方面的关系,才能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教无涯,研不止”,在大单元教学的路上我们且行且思,相信通过研究、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的不断探索,大单元的设计与实施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转自:“青岛初中生物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