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倾听 静待花开
青岛市即墨区创智实验学校 何新超
空间的转换,岁月的蹉跎,轮回的四季,改变的世界,每个人都像匆匆的过客,在狭窄的时空中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四季就在我们不经意的改变中重复着花开花落,潮涨潮退。
夏日的繁华演尽,秋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空气里飘过带着凉意的风。阳光温暖而充满了某种醉人的温馨。天蓝而高,云淡风清。在这忧伤又甜蜜的季节里,我从单薄的岁月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是的,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最近就有了自己的小烦恼。
不知为何,近一个月来,任课老师们纷纷反映班级纪律不好,我自己也感觉学生情绪浮躁,学习状态不好。紧接着,各科进行了几次小的测验,我班很多学生考得也是不尽人意。
在组织开展班级测验质量分析的时候,老师们抱怨连连,纷纷狂吐苦水。最后老师们围坐一圈,齐声长叹——为啥孩子们不懂得父母和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呢,咋就这么不知道感恩呢!
“不懂得感恩”一句话提醒了我。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回到办公室,我独自静坐,想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正好是我的作文课,我走到讲台,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______的眼泪”。我打算以最近的考试为契机,借助作文这个平台,走进学生的内心,去听听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在平日的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好像都特别忙,忙得没有时间去倾听对方,没有时间去去交流感知彼此。然后,想当然的,我们老师觉得学生不懂事,学生觉得老师讲课没劲。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课堂成了灌输知识的田地,失去了老师与学生间最温暖的“人情味”。或许,我们该俯下身姿去倾听我们的学生,会不会有别样的收获呢?
此次作文课,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把题目抛给学生,然后让他们去写,而是先进行“洗脑”式教育。
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这堂课,我既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朋友。最近几次测验,大家都知道我们班考的不理想。为什么?我想,我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学习压力大,老师也是从你们这个阶段熬过来的。我只想说,当你们学习累的时候,当你们懈怠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父母吧。他们省吃俭用,只为了给你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他们只希望你们过得比他们好,如此简单,却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有的同学开始眼眶泛红。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这几次的小测验成绩,想想自己的父母,把你想说的话,或者难以说出的话写到作文中吧,老师希望看到那个最真实的你们,也希望能倾听到你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或许是我的话感染了他们,或许是风吹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涟漪,或许是……
整整两节课,学生没有一个说话的,都安安静静地写作文。
夜晚,掌一盏孤灯,轻轻翻起学生的作文,聆听学生作文中的呢喃絮语。本以为他们会乱写一通,却没想到,他们用最平实最质朴的语句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愧疚与感恩。
以下,是我摘自学生作文中的只言片语——
“当我看到老师发下来的卷子,那些鲜红的大错号,和那少的可怜的分数时,我顿时感到天昏地暗。回想半个多月以来,从国庆节假期再到考试的前一天,我一直都在努力复习。我相信:笨鸟先飞早入林。只要我努力,自己的成绩一定不会差。奋斗了将近一个月,但是我做题太粗心,太大意了。这次考试给了我一个重重的打击,我愧对我的父母……”(生1)
“看到成绩的瞬间,我又想起了在家里默默付出的妈妈,和那背井离乡、在外地辛勤打拼的爸爸。想到他们这些年来为了供我和妹妹上学,自己省吃俭用,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自己明明年纪轻轻,看上去却像四五十岁的人。我的爸爸已经三年没有给自己买身新衣服了。我让他给自己一点奖励,爸爸却摸着我的头说,宝贝女儿,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是给爸爸最好的奖励。爸爸要努力工作,准备将来供出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呢!”(生2)
“我觉得虽然我出身于农村家庭,但我绝不屈服。面对这次考试,我痛悔不已,我忍不住在课堂上流下了泪水。我太不应该了,我的人生将在老师的眼里失去光泽,在父母的心中失去希望……但是,我绝对不会放弃,因为我执着地相信,只要我够努力,够拼搏,我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生3)
“捧着试卷,看着分数,我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泪眼婆娑中,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母亲那忙碌的身影。她每天早上都要早起为我做饭,数十年如一日,无论春夏和秋冬。我从小身体就不好,母亲为此一直自责,觉得是她的原因。可是,我却从不曾体谅过她。我总是一味地索取,直到我看到母亲鬓角的那缕白发,眼角的那丝丝皱纹。忽然想起老师曾经让我们摘抄的那段话——对我的爱,母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则是一条宣泄浮躁的小溪,永远永远只能是她的支流。”(生4)
“我的母亲,十分平凡,却给了我世间最美好的幸福;我的母亲,也曾年轻过,却被我偷走了她的青春;我的母亲,十几年一直细心照顾我,我却对她呼来唤去。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母亲青春的流逝,母亲的光阴犹如渐短的影子映衬我们的未来。我愧对我的母亲——那个把她全部的爱都给了我的女人。”(生5)
……
阅完作文后,我不禁泪水婆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他们带给我的除了感动,更多的是震撼,让我不禁对自己的教学态度产生了疑惑:我真的有在用心倾听他们吗?我真的了解他们吗?一直以来,我都把他们当作小孩子,觉得他们天真、幼稚。很多时候,我还会发脾气,还会在课堂上“批斗”他们,说他们不懂得感恩,说他们愧对自己的父母,甚至在他们谈论梦想的时候,给他们泼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追求梦想的火焰。
我自责,狠狠地自责。
我想,或许,不仅是我,会不会有很多教育同仁们跟我一样,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在我们眼中,学生就如一颗颗顽石,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去打磨他们,千方百计地想要磨去那些棱角,费尽心机地雕琢他们,然后把他们打磨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高高在上,我们不愿俯下身子,不愿去倾听,因为我们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们了解每一个学生,我们总是打着“老师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去呵斥他们。
哲人说,“倾听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老师的倾听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老师的倾听是无形的桥梁,沟通老师与学生间的心灵;
老师的倾听是温暖的风,吹进学生的内心,聆听内心的呼唤。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斗胆借用先生的话,那就是,“没有倾听就没有教育。”如果老师不去倾听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世界,那么,我们又何谈关爱,何谈走进学生的内心呢?
风起风止,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人来人往。经过多少年华,弹指间红颜便会老却,我们都会忘记很多的现在——以后的曾经。年华似水,逝者如斯,刹那芳华。
佛曰:“一花一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儿,含苞待放。因此,我多么希望我们每一名基础教育者,都能够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进而走进学生。我们莫要因为一次考试就给学生贴上标签,莫要因为学生某段时间的浮躁就讽刺、挖苦学生。或许,此时,我们俯下身姿去跟他们聊一聊,听一听,就能够感染他们,感化他们,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让他们在若干年以后,能够这样说——当年啊,我曾遇到那样一位好老师,感谢他/她当年的倾听与赞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都能够学会倾听,用心倾听,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听到花开的声音,或许悄无声息,但必定绚烂无比。
转自:“青岛初中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