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落实“新课程标准”·共研“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记惠民县小学数学团队线上学习(六)

2022/11/22 11:34:47  阅读:620 发布者:

研源于教才有活力,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基地学校主题教研——落实“新课程标准”共研“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于11171900准时开始。

本次执教的教研团队是邹平市小学数学团队,执教教师是邹平市梁邹小学的苗新月老师和孙璐老师,她们执教的课题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评课老师是王宁老师和吕晓林老师。

首先,谷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议程和要求,老师们带着以下三个思考开始了当天的学习。

第一节课是苗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苗老师通过德育渗透引出爱护花草树木,给花坛围上护栏,让同学们清晰地看到花坛的护栏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探究长方形周长时,通过三种周长计算方法的梳理让孩子明白周长其实就是长度单位的累加。苗老师让多个孩子来说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5+3+5+3=16cm,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5x2+3x2=16cm,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5x23x2就得出长方形的周长。(5+3)x2=16cm,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x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尺规作图来演绎三种方法,直观的表示出来,又一次凸显“周长就是长度单位的累加”。长方形的周长是后面学习其他图形周长的种子课。

第二节课由邹平市梁邹小学孙璐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整节课通过猜测-验证-结论的探究方法,将未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已知的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孙老师大胆让孩子们猜想,并通过数格子、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其中动态演示长方形拉伸平行四边的过程,既能让孩子们直观看出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又直观感受了形状变了,面积也在变,底乘高就不行了,进而引入自主探究思考。最后总结面积就是单位面积的累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学数学就要归根到数学本质上来,以学生为主体符合高效课堂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说评课过程中,王宁老师首先展示了图形与几何的大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都要经历一维二维三维的螺旋上升过程,介绍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的地位与重要性,结合新课标要求,找到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方便学生找到长度、体积、面积之间的关联,让学生结构性地学习本节课内容。

吕晓林老师继续根据谷老师提供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教学构型图,介绍了《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生长课和种子课的地位与重要程度,让孩子经历转化的过程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发现面积计算的本质就是面积单位的累加,为以后的面积计算打好铺垫。在本节课中,老师引导孩子进行两次猜想与验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老师们一边学习一边记录。

老师们一边听课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收获,刘老师及时在群里表扬鼓励老师们积极发言。

通过本次数学基地教研活动的学习,老师们各抒己见,积极交流互动、互助共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相信在这种良好的团队氛围中,每一位教师都能鉴定新年,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扬帆远航。

转自:“惠民县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