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例会总结也可以
2022/11/22 9:23:42 阅读:175 发布者:
想到例会,你想到的代名词是什么?事务通知、任务总结、表扬及批评,这样简单直白的例会流程让你觉得乏味。生活因创新而精彩,世界因不同而美丽。疫情背景之下,魏玮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于11月7日下午召开了工作室第13次例会,这次例会让参会成员满载而归,满足了工作室成员的需求,激发了大家内在的潜力。
下面,来看看大家是如何分享工作小结的。
形成了“实践-内化-改进”
的读书模式
认真负责的韩文娇老师总结了大家的读书活动,不局限于大家读了什么,更可喜的是提炼出了落地的读书模式。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等共读活动。只新课标读书分享各位已经生成了4.7万字的读书报告,这个数字让大家为之震撼;在杨晓钰教授《中学英语语音这样学》这本书的读书分享中,大家不仅对比了以前的语音教学,并且对今年的语音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改进。就是这样,大家一起走过了“初探-完善-改进”的三阶段读书历程,也形成了“教学实践-读书内化-实践改进”的读书模式。
打造了多视角、多维度
的叙事研究范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自工作室创建以来,魏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每日叙事研究,把每天的所思所想、瞬间灵感、课堂故事等及时记录下来,以截图打卡的方式分享在群。
李婉婷和宋瑛睿老师对大家近期的每日日志打卡进行了跟踪反馈,统计了工作室每位成员近期的写作量,厘清了大家的反思模块。从9月5日至11月4日,每位成员完成了49篇日志,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单元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语音教学、学生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这些成果,一方面锻炼了各自的写作能力和反思能力,留住闪光的瞬间;一方面搭建了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岁未谋面,却始终在交流;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带动着新成员默默前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家养成了反思和写作的研究习惯。目前,日志打卡活动已经成为每一位成员的思维方式。
提炼了重方法、引共鸣的
撰稿特征
董震校长多次提到,作为教师,要“有点想法,做点小事,留点痕迹”,公众号个人学术论文的发表就是对这句话很好的验证。杨文迪和刘梦洁老师两位老师细心地进行总结,不仅分享了浏览量破千的文章,更为欣喜的是回答了“为什么这些文章浏览量会高呢?”,是因为作者角度新颖、内容落地、方法可复制可推广,直接达到了“拿去用”的效果。如章思睿老师的《封闭了校门,却打开了心门》这篇文章,提到的是九年级英语U9的周末作业,布置了一首表达自己心情的英文歌曲。不但符合单元主题、顺应双减,还寄托了可爱的同学们期盼返回校园的心情,振奋了学生“把握当下,积极生活”的精神。这项作业如同黑夜的月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王怡会老师的《四方联动,让我班学生“动起来”》,总结了线上教学课堂管理方法,为线上教学迷茫的老师提供了路径指导。
其他伙伴也积极分享,梳理了课题研究、单元设计、整本书阅读、组内教研活动等方方面面的亮点及经验。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让每一位成员明晰了后续研修的具体方向。
正如魏玮老师所说,“一般的老师只顾埋头苦干,每天沉迷于有什么要做、做了什么。而研究型教师还知道仰望星空,不仅知道做了什么,更知道做成了什么。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行政工作,亦或是生活事务,都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一般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区别”。想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你,准备好了吗?
磨砺本领技能,少不了“眼睛向下”,缺不得“身子下沉”。魏玮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将会从实际出发,以脚踏实地的严谨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研究行动,坚持初心,实干担当,练就研究型教师扎实本领。
转自:“魏玮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