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感汉字之美,享研讨之乐——记深圳市祖松梅名师工作室“汉字之美”课程研讨活动

2022/11/21 17:25:52  阅读:316 发布者:

感汉字之美

享研讨之乐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辉煌。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2022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代表和载体,中华民族智慧与经验的积累,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从学好汉字开始。

小小方块字,行草楷篆隶。每一个汉字如同一条鲜活跳动的生命,承载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描绘了神州九万里的风韵。汉字之美,美在音韵,美在形态,美在风骨,美在意蕴,播汉字之种,育文化传人。1118日下午,深圳市祖松梅名师工作室“汉字之美”课程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深圳市教育科学院白皛老师、深圳市后海小学张亚康主任、王艳红老师、下石家幼儿园张莉园长、深圳实验学校邢頔主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祖松梅校长、李晓艳副校长,深圳市祖松梅名师工作室全部成员,光明区祖松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其他学校部分领导和教师出席活动。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凌嘉老师主持。

课例示范,精彩纷呈

《汉字之美——手》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三年级年级长、深圳市祖松梅名师工作室成员王鑫老师聚焦汉字中与“手”有关的部件,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研讨课《汉字之美——手》。

 课堂伊始,王老师发布“寻找实小汉字小讲师”招募令,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国探寻汉字的奥秘,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王老师重点带孩子们探究归纳与“手”有关的部件——“扌、爪、寸、又”,通过学习了解古汉字的造字基本规律,根据规律推敲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一字一故事,一字一历史,一字一文化。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感悟汉字的文化下,王老师带着孩子理解“圣手、能手、打手”等词的意思,拓展与手有关的成语故事,巧设看图猜成语、成语华容道等游戏环节,启发学生想象,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发言积极,创作富有童趣,答案精彩纷呈。了解了与手有关的部件,积累了词语和成语,孩子们讲述汉字“手”的故事便水到渠成。

《汉字之美——鼠》

第二节课,来自深圳市教育科学院实验小学(光明)语文学科组长、深圳市祖松梅名师工作室成员麦颖林老师执教《汉字之美——鼠》。麦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娓娓道来的教学之势让学生和老师们都享受着汉字文化美的熏陶。

麦老师以编写校本教材为真实任务情境,带领孩子们解开鼠字的奥秘,激发学生思考与创作的积极性。课堂上,麦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分享与鼠有关的故事,适时拓展“社君”、“鼠咬天开”等词语和故事,不断丰富学生对鼠的认识,用绘画的方式呈现与鼠有关的成语。

汉文化里鼠是吉祥的象征,但现在人们对鼠的印象一直不太好,麦老师引导学生围绕“鼠字该不该被编入校本课程”这一问题展开思辨,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碰撞,汉字文化之美在悄然传递。

评课总结,交流研讨

课后,王老师和麦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说课。随后,深圳市实验学校岳志成老师、后海小学张亚康主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李晓艳副校长、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白皛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

1

深圳实验学校岳志成老师点评

两堂课的老师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推学生进行审美创造,让孩子们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让我们感受到汉字之美,是文字的美,是文化的美,生成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思维之美和课堂教学之美。

2

后海小学张亚康主任点评

张亚康主任指出,从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汉字之种,其影响会伴随孩子一生。新课标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第一位,做好文化传承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两节课充分展现了两位老师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给人美的享受,老师们设计了五个板块学习任务群,充分考虑学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老师们的评价方式中渗透着传统文化,把语文贯穿到课堂评价之中,是两节课的一大亮点。

3

李晓艳副校长点评

李晓艳副校长用“千回百转、千锤百炼”两个词回顾并总结了课程开发过程的艰辛与收获,她指出,两节课都力求让学生们体会到文化韵味,体现了情境化、结构化和趣味化。

1.情境化。两堂课老师都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情境与活动关联贯穿课堂始终。

2.结构化。未来的课堂将在内容的结构,思维的结构上下功夫,通过结构化和优质思维的训练让课堂上充满探究的味道。

3.趣味化。整个课程设计中考虑最多的是游戏化,游戏化考验着老师们对于学习活动的设计。

4

白皛老师点评

随后,深圳市教育科学院白皛老师对两位老师进行了评课指导,白皛老师通过对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总结出五大教学亮点:

1.学习汉字而不止步于知识。白老师指出两节课都基于汉字,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还使他们获得了能力发展、思维发展和审美提升。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猜测汉字的意思,寻求汉字的内在关联,归纳找共同规律,出示

供孩子们联想,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等,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无不渗透思维的训练。

2.活动充分而不追求热闹。白老师高度肯定了学本的设计,学本既融入的教师的“教”,更体现了学生的“学”,在学本的辅助下,两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看图猜成语,你画我猜,成语华容道等,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最大程度保证了教育的公平。

3.融入创造而不脱离语文。两节课都进行了学科融合,虽然其他学科有介入,但只是用来发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并不脱离语文。

4.渗透文化而不强贴标签。两节课巧妙地把汉字文化渗透到课堂中,如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溯源,字理识字部件的归类等,而不强行贴上传承汉字文化的标签,在汉字小讲师,编写校本教材的真实情景中,学生已然成为文化传递、传承和传播的使者。

5.教学创意新,知识容量大。麦老师设置编写校本教材的任务创意新,但是难度大,需要学生有策划能力、审美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白老师建议在教学设计安排上,增加对编写教材的整体认识与思考。在高年级学生原有知识上,麦老师适当拓展鼠的俗语、雅称等,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

 

此外,白皛老师针对两节课的一些微环节,提出了实质性的优化建议。

基于课程而又不止步于课程,白老师高屋建瓴的点评,不仅让我们对汉字之美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们对传播汉字之美,传承中华文化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总结发言,诚挚邀请

作为祖松梅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祖松梅校长做最后的总结发言。

 

她对参与活动的专家和老师们表示了诚挚地谢意。随后,她向老师们介绍了做“汉字之美”校本教材与课程研发的初衷,“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迄今为止唯一幸存的表意文字,传承中华文化,我们义不容辞。”她表示,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团队合作,开始编写教材,备课磨课上课,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不断前行。

祖松梅校长还向与会的老师们介绍了工作室的情况,简单汇报了与“汉字之美”项目相关的“播汉字之种,育文化传人——小学低段游戏化识字实践探索”项目。

“老师们不光要教语文,还要懂汉字,传文化”,祖松梅校长希望大家凝聚共识,为传播中华文化培养人才,她也诚挚邀请对汉字之美课程感兴趣的老师加入,号召教师们团结协作,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

图书赠予,展望美好

最是书香能致远。活动最后,深圳市后海小学张亚康主任、王艳红老师、下石家幼儿园张莉园长、深圳实验学校邢頔主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祖松梅校长、李晓艳副校长向祖松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赠书。希望老师们能多读书、善思考、勤钻研、多积累,着眼自己的专业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此次活动不仅让老师们领略了汉字之美,更享受到研讨的乐趣,为“汉字之美”校本教材和课程研发团队鼓舞士气,提供思路,指明方向。让我们一起来传承传统文化,探寻汉字之美。

转自:“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