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于教师需求的高中“双新”教材使用培训策略探析

2022/11/21 15:55:43  阅读:168 发布者:

【摘 要】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给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阐述基于教师需求、指向教师深度学习的“三段递进式”培训策略,从“双新”理念与教材出发,聚焦和解决新课程新教材实践中的真问题,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和成果导向为驱动,建构了一个分层分类逐层递进的复合式培训模式,推动课程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在动态调整中螺旋上升。

【关键词】教师深度学习  培训模式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核心素养培育与育人方式的改革,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应对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及研究团队对“双新”背景下教师培训的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一、高中“双新”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高中新课程有以下两个核心特点:一是突出“两类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建立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新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充分体现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培育的正确方向;教材内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紧扣各学科发展前沿,充分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融入教材编写,以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挑战。第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例如,“两类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学科育德之间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与原来的“双基”“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一线教师需要从理念上厘清的问题。第二,教学实践的转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素养培育的需求,教师需要探索一条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之路。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目标、如何进行素养评价设计、如何应用深度学习等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等,这些都是教师们所面临的实践难点。第三,成熟教师知识和经验重构的问题。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让成熟教师和新手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对于成熟教师来说,也需要在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补充、学习和研究。

二、高中“双新”背景下教师的培训需求

第一,需要填补本体性知识缺口。新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较,内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内容难度加大,导致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新教材教学需求。例如,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建模”、英语学科中的“语言聚焦”、语文学科中的“整本书阅读”、历史学科中“与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相关的内容”等,教师由于自身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中很难发挥指导作用,迫切需要相关领域专家按照新教材的具体内容给予针对性培训。

第二,需要指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路径。调查数据显示,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中本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及其育人价值的认可程度较高。但他们普遍反映不清楚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在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等具体环节中均没有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三,需要澄清单元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难点。单元教学设计是“双新”推行中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多数学科新教材内容结构都打破了原有的以知识脉络为主的章节结构,转变为以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大项目为统领来进行大单元设计;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育也需要以单元教学设计为载体。但是,从调研来看,关于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还存在许多困惑和困难。例如,大多数教师都不清楚新课程背景下的单元教学与传统单课时教学的本质区别;单元教学设计在各学科实施中也存在各自的问题,如语文学科中如何运用大概念来引领“单元贯通”和设计“单元任务群”,英语学科中如何把整个 unit 作为大概念、大项目来设计等。

第四,需要示范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需要与之匹配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各学科教师普遍反映,希望能看到专门针对单元教学设计的公开展示课,他们想看到单元教学最终的呈现形式,期待从优秀的范例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参加包含丰富的成熟案例及其解读的教师培训。

第五,需要了解新教材实施后的考试评价将如何变化。“双新”背景下考试评价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是一线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高中教育直接衔接大学升学,教师们无法忽视高考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想象不出考试中将以什么方式来检测学生的素养,因此感到焦虑。有教师表示最大的渴求是希望能够有一份样卷,让他明白如何去适应“双新”背景下的考试评价。

三、高中“双新”背景下教师培训设计理论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引发了一线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的全面短缺问题,仅依靠以知识理念传达为主的单一型教师培训模式很难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填补这些短缺。因此,需要架构指向教师深度学习的由浅入深、分层分类、动态生成的复合型培训模式。

教育领域使用的“深度学习”大多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所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灌输式学习的新方式。“教师深度学习”首先是学习主体不同,教师作为成年人具有成人学习的一系列特征。其次是学习内容不同,其学习内容大多来源于实践活动中有待解决的真问题,问题指向明显;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基础也很重要,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生和重构。最后是学习目的不同,教师学习的结果不以考试和升学为目的,而是以优化教育教学行为为目标。

本研究团队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提炼,将“教师深度学习”界定为“教师通过分析并解决真实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在其个人的教学现场、学校教研组、校区市等其他各个层面各个研修团队的学习行动中实现知识的社会意义建构与知识的转移,最终指向教师实践智慧的教育思想形成”。

四、高中“双新”教材使用“三段递进式”培训策略

根据“教师深度学习”理念,高中“双新”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不能局限在浅层次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宣讲层面,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教师的行动,并促进其在行动后通过回顾与对比,意识到问题所在,进而修正和创造更好的行动方案,开始新一轮尝试。

以此作为基本思路,结合“双新”培训中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团队建构了以下指向教师深度学习的“三段递进式”教师培训模式。

第一阶段:学习理念、解读教材。培训围绕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框架、呈现形式、新旧教材差异对比,以及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学科教学和评价要求等进行解读和分析。培训主要采取线下现场培训与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阶段:释疑解惑、提升认知。研修围绕学科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立德树人、育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要求,对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解释和回应,为教师使用新教材、规划教学提供支持。研修主要采取线下面对面答疑与线上直播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三阶段:深度研修、固化成果。其一是本体性知识培训,针对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学科前沿动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研修方式包括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和实验操作等形式。其二是专题研修工作坊,围绕统编、非统编教材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种子教师开展专题研修。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教师聚焦、分析及解决实践中的真问题,促进教师对“双新”理念的内化和迁移,目的是通过提升种子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实施能力来以点带面,加速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其三是课程开发研修工作坊,帮助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学科专家及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将经验和成果课程化。这样做一方面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促进“双新”实施中的先行者们在自身优秀经验的提炼、传播和辐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双新”的理念理解和实践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张诗雅.教师深度学习:价值、内涵与模型建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39).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万立荣)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17AB《课程教学新变革专辑》)

转自:“上海中小学博雅教育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