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一个支点——平度市初中语文“强课提质”暨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研讨会
2022/11/21 15:09:38 阅读:530 发布者:
为了破解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碎碎问”“满堂问”的困局,为了打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的“主问题式”语文课堂,我们一直在学习、摸索、实践……
11月15日,平度市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组织初中语文“强课提质”暨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网络教研,为了形象展示以主问题为线索的课堂设计策略,本次活动主要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同时也设有两位老师的典型经验交流。研讨会由初中语文教研员代伟伟老师主持,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参加此次会议。
带着问题出发
观课之前,代伟伟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带着问题欣赏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回忆性散文,行知学校邓学超老师、实验中学孙园园老师和麻兰中学孟凡香老师分别以不同的线索组织课堂。
01
线索一:好好儿活
行知学校邓学超老师的课以“好好儿活”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并将“好好儿活”贯穿课堂始终。教学环节设置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契合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02
线索二:朗读者
实验中学孙园园老师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以朗读者为线索组织课堂。孙老师的课引导学生朗读悟情,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文章中细腻丰富的情感,更让学生明白朗读不仅仅是文字传播更是精神的净化。
03
线索三:体会母与子
麻兰中学的孟凡香老师从标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孟老师用“体会母亲之爱”、“体会儿子之愧”、“体悟生命之美”串起课堂,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和具体事件中读懂“母亲”和“我”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课不同师,同课不同法。一则文,三堂课,向老师们形象呈现了以主问题为线索的课堂设计策略,匠心尽显。这三节课凝聚了三位授课老师以及代老师和平度初语中心组老师们辛勤探索的汗水:
9月13日,全市网络教研,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看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9月14日至10月10日,分组集备;
10月11日,于朝阳中学磨课;
10月12日至11月5日,各自备课;
11月6日,线上磨课;
11月9日,线上磨课……
今天终于亮相。
带着惊喜畅聊
观课之后,就代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老师们畅谈自己的发现与思考。
而后,明村中学邢月松老师进行了基于学情,聚焦核心素养提升的经验交流。在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上,邢老师甘愿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尽心尽力去浇灌希望,聆听麦苗拔节抽穗的声音,孕育一片金黄的麦浪,最终收获籽粒饱满的季季馨香。
西关中学的李敏芳老师交流了为学生的写作引来源头活水的几点做法。李老师认为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会议最后,代老师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精心设计课堂,增强课堂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打造有趣味有思想有设计感的语文课堂。
语文养其慧,教研润初心。找到一个合适、巧妙的角度,设计出有趣有效的活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走出“碎、散、乱”的困局,才能远离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呆板沉闷与机械灌输。未来,平度初语人将继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用慧眼审视研读教材,用慧心精心设计课堂,打造语文课堂的大境界与乐天地。
转自:“平度市初中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