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名家 | 钱梦龙:如何上好语文课
2022/11/21 13:54:20 阅读:155 发布者:
钱梦龙:我们该怎么教语文?
如何上好语文课?钱老认为,现在很多老师都感叹不知道怎么样教语文了,那是因为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大弊端,去知识、去传统、去训练的新课标中的一些提法让老师教学成为了空中楼阁,要重新找回教语文的感觉,一定要反思,语文是一门什么课程?
上课前多问问“我教的是什么课?
为什么要教这门课”
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自己: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课前自问”就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种课程意识,看似很“虚”,其实它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把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在民族语教育,并不是把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狭隘化了,也不意味着语文课程可以放弃思想、人文教育。我教的是语文,几十年来始终坚守的一个立场是,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既然本质上就是民族语教育,那么我上课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并解读文本的?那就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
以阅读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丰富的表现力;在此同时,必然也受到范文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情操的熏陶感染,因为学生学习的文本,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的堆积,而是典范的、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内涵的言语成品。因此,正是对民族语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中提出的不要系统的教授知识,无疑将语文教学置于空中楼阁,这种去知识,去传统的做法让老师越发越不知道语文该教什么。
语文课,其实离不开
生动活泼而又有效的“训练”
早在1982年,我就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主的教育理念。这一直是指导我的教学实践的教学理念,它支配着我上的每一堂课。
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理念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而不久前中学生发展纲要中,就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纲要性条例,说明至少有两朵花还开着。而这些年来,应试式的“操练”愈演愈烈,莫名其妙地在“训练”和应试式“操练”之间画上了等号,于是,在一片反对应试教育的声浪中把“训练”也连同脏水一起泼掉了。
那么,训练是什么?怎么训练?
实质上训练是一个怎样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问题。老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首先必须真心实意地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而不是越俎代庖,把教师自己认知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其次,必须真正把教师的作用定位在“导”,也就是只能因势利导,使教师的“导”成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削弱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师生互动,必定是生动活泼的有效的“训练”。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训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强,学生要学会阅读、学会作文、学会听说,并通过读、写、听、说的实践提高语文素养,更不能须臾离开训练。排斥训练,无异于抽空语文教学的内容,使语文课程蜕变成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跟思品课、政治课、历史课等其他人文学科没有了区别,结果必然是严重降低语文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提问,
才是语文教学的诀窍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诀窍”。教读必须做到两点:
转自:“青岛市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