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单”三境界:遇见、学习、实践

2022/11/21 8:34:01  阅读:265 发布者:

施爱珍,乐清市柳市镇第十六小学副校长,温州市学科骨干,获温州市首届师德楷模奖,多篇论文在市级获奖,执笔的《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素养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获温州市二等奖,《大单元视角下素养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路径》等多个课题获乐清市一等奖。

第一重境界:遇见三单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2019年,我从一直负责德育工作二十几年的副校长转到新学校柳市十六小分管教学工作,正碰上我校创建温州市教学常规示范校时,学校最后申报自主项目特色是《作业布置优化,促进有效学习》,后来因为这个项目占了主体分,成功通过示范校,因这个项目,机缘巧合,进了张教授的《作业优化:“三单”实验研究联盟》钉钉群。但是在群里两年多,“忘尽天涯路”——未见张教授真容,也未接触“三单”实际操作的东西,自以为“三单”是课前预习单(或前测单)、课中练习单、课后作业分层单。而我校就在作业分层单这个如何设计与备课、磨课、评课会如何结合摸着石头过了三年,而今天与张教授面谈才知道他因工作原因,那个钉钉群这两年“没再使用”,怪不得不见“真身”。

第二重境界:学习三单

认识庐山真面目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直以来想参加这个“三单”实验培训,但可能我们在农村,我的年龄很多人都要躺平了,所以这些名师培训班都无机会进去。

这次可能因为我和同事在平台上报得特早,学号是12,终于见到了“三单实验”的理念、实操步骤、运用模式等,见到了张教授的“大作”,他把“三单”实验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与大家共享,真是我们学员的幸运,学生们的幸福!我在这五天里,每当学习到一个理念和一个模式的操作后,越觉得“相见恨晚”。因为我在2012年就意识到学校的课改首先是教师理念的改变,当时做的第一个大课题就是关于农村小学教师如何磨课提升专业能力,我和老师们一起磨了100来节课,很多老师都说在磨课中提升了不少,课堂教学水平也大有进步,乐清市优质课一等奖也拿到了。如果当时这“三单”操作,用上诊学单、导学单、拓学单的话,我想不少老师应该都能走向名师了。在磨课课题之后,我又做了“学校教研如何有效交流”这个课题,意在引发教研组如何高质量的备课、磨课、评课。如果我们当时在教研中,用上任何一张流程图的运作,都将是我们学校教改中的一大突破。

今天学了张教授的三评教研、四招教研、五环教研、六学教研等流程图,感觉每一张都渗透着张教授对科研的远见、创新,感觉每一张都浸透着张教授对“三单”付出的汗水、心血,张教授为“三单”实验真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虽然我遇见“三单”有点迟,但学习“三单”却不迟。感恩遇见“三单”,感恩遇见张教授,教研路上不孤单,有你做“科研力量”的精神靠山,我们为“伊”(“三单”实验)消得人憔悴,也甘之如饴。

第三重境界:实践三单

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三单”就在身边!

听着张教师的金句:科研是一种思维、一种力量、一种气质、一种生活;看别人的,想自己的等等,我想着立即把“三单”实操带进我们年轻的柳市十六小,让我已经躺平的心,想继续带领老师们,用“三单”实验的理念与模式,开始我们学校第三轮课改项目的科研之旅。张教授在第一天曾问我们:在若干年后,你能在自己的退休词上写下什么?我听到这一提问时,当时没多少想法,接触到“三单”的一系列实操后,今天我能答:我希望在这几年里把这个“三单”实验科研模式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搭建起柳市十六小系统的教研成长支架,让教师们用科研的视角来进行教育教学、解决问题,追求到高品质的教育教学生活。那一天,“三单”实验在温州这片土地上会开花、结果。

转自:“科研力量”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