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引领大单元 笃行新课标 | 广州市2022学年上学期第七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

2022/10/28 14:16:00  阅读:670 发布者:

广州市2022学年上学期第七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

2022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理念,针对这一新理念,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的初中数学中心组积极开展大单元理念的落地研究,指导广州市内各项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落实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能有效整合学科知识,使知识结构化,链接真实情景,促进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20221014日,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组在教研员伍晓焰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应用题大单元教学”为主题的全市初一数学教研活动,为全市开展大单元教学作出了较好的示范引领。

一、主题发言:

“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应用题大单元教学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马腾冰主任从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两大困境出发,结合教材的编写思路,提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两种应用题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一是以模型作为单元划分,结合人教版编写思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的思维求解,最后回归到实际问题,体现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主线的四大环节:问题转化——建立模型——问题求解——问题作答;二是先集中学习模型,再专门学习应用题,结合北师大和沪教版教材,将其分为模型求解和应用题学习两部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最后,马主任以“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分享了两种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案,即以知识单元整合的并联方案和以方法单元整合的串联方案。

二、课例展示:

用代数语言描述实际问题

在大单元整体设计中,单元起始课是开宗明义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教学的方向标。如何渗透单元的核心思想,发挥单元起始课的重要作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纪妍琳老师执教的应用题大单元起始课“用代数语言描述实际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本节课通过以高速公路为背景的大任务,提出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问题1:从算术法到方程法,体会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

问题2:方程法的运用,归纳方程法的步骤和关键——找等量关系;

问题3:在更复杂的背景中,找关键词,进一步学习梳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紧接着,跳出大任务的背景,让学生在简单情境A中经历“抓关键词,寻找等量”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再置换关键词得到情境B,从很自然地从等量关系到不等关系,从方程转换到不等式。最后回归到大单元的结构中,建立起整个大单元的学习框架。结尾以问题:“用代数语言描述实际问题之后,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为接下来的大单元教学提供一个生长点。

纪老师备课感想

     此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经历了多轮修改才得以成型,每次修改后教学设计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每次修改,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目标不断聚焦细化、师生互动不断丰富的过程。

     面对一个以主题为组织单位的大单位教学,授课者需要在设计前就明确其单元内容、课时目标。但一开始,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却没能明确此节起始课在大单元教学中所应承担的作用与价值,“怎么设未知数?”、“如何读题?”等等的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的内容,似乎都可以放在我的这节课当中,导致课堂容量过大,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未能得到突破。

     经过多次与市中心组老师们的线上研讨、线下试讲磨课,我结合课程标准明晰了此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做出取舍,最终使得教学设计成型。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大单元教学的课时设计应该是“明确”而“灵活”的。“明确”是指课时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且需要理清其在大单元中所承担的作用与发挥的价值;“灵活”是指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留有余地,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而灵活确定生成的程度、目标达成的程度,给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空间。大单元教学是“可进可退”的,每个课时的目标应该是有重点的次重点的,每个课时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达成重点目标即可,这便是单元教学的特点与优势,不需要急于在单独一个课中达成目标,而是通过单元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达成。

三、课例点评与专题讲座:

解读问题解决与单元教学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姚静教授对本次大单元教学课例作了精彩点评,并对问题解决与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解读。姚教授首先给我们明确了“大单元”的内涵——学习单位,即不仅包括内容结构化,还有整体活动设计、对接素养目标,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其决定性环节是基于“核心素养”整合不同的“教学方略”。大单元设计需要把握“放大镜”的整体思维和“望远镜”的素养目标。

同时姚教授认为,对于单元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定单元,然后对教材解构重组,形成新的单元系统和内容,确定章节和课时,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等。在建构新的单元系统时注意单元主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分解。如马主任关于“问题解决”为核心大单元设计,以“问题解决”这个大概念来统领,从主题到具体的每个章节和课时,层层建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单元链。

对于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大单元设计,姚教授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思考如何将素养目标分解,层层解剖落到具体的每一节课和具体的活动中,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并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总结反思;二是问题解决要注重情景设计,建议设计一个富有层次性的情景结构,组织开展教学。  

四、教研活动总结

最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初中数学教研员伍晓焰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做总结发言。对于大单元的学习和研讨,伍老师主要提出两个观点:一是大单元教学要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需要我们站在三年初中甚至初高衔接的基础上去理解、整合板块知识;二是本次大单元研讨的三个环节“大单元设计的研讨——课例展示——课例点评”三位一体,构建了一个大单元研讨与落地的新开始,鼓励各区校和个人以此为基础开展新的教学实践。

五、部分教师教研感受

感想1

本次教研活动令我收获颇丰。华南师大附中马腾冰主任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应用题大单元教学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在新课标要求下,应用题大单元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相关的课程目标。应用题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个难题,难在将冗长的题目信息提取出有用的条件分析当中的关系再进行问题解决。纪老师的课很好的展现出这一难点的突破过程,纪老师围绕行程问题,在同一个背景下,逐步将问题深化,不断抽丝剥茧,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表达式的过程,作为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能很好的给学生奠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为后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解决做了很好的铺垫。这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启发,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以知识系统性的方式教学,对他们的知识建构、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也许会更加有帮助。

感想2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获益良多,更加了解了大单元教学,基于教学需求,以教材为基准,教材中的关联性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形成大单元。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也更了解知识在考试中怎么考察。合理制定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能更清楚的知道应讲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

感想3

对课时设计与单元设计有了新的认识,需要注重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性、单元的整体性。在课时设计教学时,关注各课时的关联性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从方程的学习开始,由小学的算式到方程,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抽象能力、应用意识;在讲授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单元设计,单元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也是课程计划的背景条件,我们要打破“课时主义”的束缚,用整体思维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按知识主题、核心、大概念等加以组织,使相关要素联系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感受数学价值的魅力。

感想4

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推进,是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把教材的碎片知识点,融进一个系统的大单元体系中去,用问题解决为突破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课标学习研究落实的方向。教学和教研的高度统一,课题和课堂的结合。才有机会真正把教学当成研究工作来对待,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六、写在最后

广州市初中数学中心组针对新课标的大单元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实和渗透,组织和引领了广州市各区各学校的大单元教学研讨工作,并指导一系列课题研究。特别是本次活动,在伍晓焰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既有具体的课例展示,又有专家理论层面的点评和提升,为后期学校一线开展大单元教学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姚教授高屋建瓴的指导,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马主任、纪老师,以及中心组教研团队和华附初中数学教研团队在过去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教育教研,越研越明,希望我们数学人发挥刻苦钻研的精神,集思广益,砥砺笃行新课标理念。

转自: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