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科学土壤
培育创新动力
古冶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提高全区科学教师的科学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0月19日-21日在林西第一小学开展2022年古冶区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活动。此次活动的16名教师是在全区八个教学联盟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他们通过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新颖别致的科学实验,带领孩子们做科学、玩科学,妙趣横生,精彩纷呈,散发着浓浓的科学味。
比赛首先由习家套小学赵兴老师讲授的《电磁铁》一课拉开序幕。大方得体的教学方式,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循循善诱,引导启发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遨游。
赵三小白博思老师执教的《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让孩子们发现原来滑动和滚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会影响小车运动的快慢。
唐二小李伟杰老师通过《神奇的纸》一课,让孩子在玩中懂得了普通的白纸改变形状后就拥有了神奇的本领。
学生们通过学习吕二小吕硕老师的《弹簧测力计》一课,既观察、认识和感受到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又通过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学习力学的知识。
林二小马丽老师《观测风》一课,与学生们一同制作了小风旗,通过观察风旗的状况来确定风速及风向,进一步提高孩子们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小学乔璐老师执教的《机械摆钟》课上,学生们亲历了一场计时工具的产生过程,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激发了他们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黑鸭子小学侯立杰老师带来的《一天的食物》一课,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记录一天的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分类。孩子们在调查、讨论、记录和统计活动中,掌握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吕一小钟媛老师执教的《观测风》一课,巧妙地设计了课堂小游戏,在几轮模拟吹风之后,增强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判断,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古冶小学张翠义老师带来的《不同的季节》一课,让学生熟悉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加爱护环境的意识。
林一小甘洁诺老师执教的《身体的总指挥》一课,引导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依据日常生活和游戏体验了解脑的功能。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保护脑和科学用脑的意识。
七百户小学尹春梅老师讲授的《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赵一小徐春红老师带来的《不简单的杠杆》一课,教师设计用木尺作杠杆撬动大石块的模拟测试活动,并用小石块代替用手撬以确保活动的客观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唐一小高丽娜老师执教的《水的作用》一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并且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到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
金山小学于爽老师讲授的《神奇的纸》一课,二年级学生通过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的方法,对比形状改变前后纸的变化。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就会有丰富的答案,发现纸的神奇之处。
笪家庄小学胡佳奇老师带来的《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一课,使学生了解到我们吃下的食物在体内的奇妙之旅,初步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认识。
建国小学陈慧娜老师执教的《不同的季节》一课,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举例说说在不同的季节,动植物有什么变化?还有人类的衣着由什么变化?这一问题,让孩子们建立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活联系。
活动最后,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科学教研员胡迎春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十六位参赛教师,同台竞技,各具特色。教师紧扣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使命引领未来。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科学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更将推动我区小学科学教育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创新!
转自:“古冶区小学教研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