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导】送教下乡做引领 云端教研共前行——记呼和浩特市教研中心送教下乡、视导课线上听评课活动
2022/10/28 13:44:14 阅读:506 发布者:
为了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市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土默特左旗教育教学水平,2022年10月18日,在呼和浩特市教研中心贾娜老师和土默特左旗教研中心岑俊芳老师的共同组织下,由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廖利文老师、呼市第四中学陈晓华老师、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刘瑞凤老师、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刘爱玲老师和土默特左旗金山学校苗欢欢老师执教的送教下乡、视导课线上听评课活动隆重展开。
十月的青城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但是阻挡不了老师们教研教学的热情。本次送教下乡视导课采用线上开展、同课异构的形式,让智慧凝聚云端,让研讨线上开花。
环节一:初中语文送教下乡、视导课
陈晓华老师执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陈晓华老师从这篇驳论文的标题入手,通过与之前学过的立论文《敬业与乐业》对比,明确了驳论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重点突破作者驳论的部分,并结合我国当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北斗导航系统、量子通讯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及当前抗疫动态清零的重大举措拓展延伸,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体现了语文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苗欢欢老师执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苗欢欢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带学生重回1934年的旧中国,让学生切身感受被国民党反动派的悲观论调所笼罩的黑暗社会,点明了写作缘由。苗老师还立足学情,巧妙地结合课本中预习提示、课下注释以及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注重思维与能力的提升,引导恰得其法,做到了初三与高中的完美衔接。最后拓展延伸部分通过说“脊梁”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整节课苗老师通过连麦、互动面板留言等多种方式与学生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节二:高中语文送教下乡、视导课
廖利文老师执教《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诗歌联读
廖老师以课标为依托,从内容、语言、手法、创作背景的角度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诗歌进行联读,课上她不断地启发学生通过文本体会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写文学短评指明了方向。
对于廖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作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互动面板区域内留下的是学生思维的足迹,麦克风中洪亮的声音是他们对文本最朴实的感受。
刘瑞凤老师执教《小说复习——分析文本特征》
刘瑞凤老师结合线上教学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直播平台,进行互动教学,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空中课堂”。
刘爱玲老师执教《文言文断句复习》
刘爱玲老师认为,解读古诗文要超越语言,直击思想。
环节三:线上评课、研讨
晚上7:30在岑俊芳老师的组织下,老师们齐聚腾讯会议进行线上评课、研讨。
首先由各位做课老师说备课思路、设计意图及教学中的困惑,再由市教研室贾娜老师、赛罕区教研室车潇玉老师点评、答疑解惑。
贾娜老师特别解答了高三老师的困惑“如何培养学生答创新题的能力”。贾老师认为,高三一轮复习讲究“提效”,可以依托导学案等精当的课前准备作为前提,把最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高考题中的创新题。
车潇玉老师高度评价了几位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思路,赞赏几位老师的课都能通过指导朗读明确作者感情,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注重对教材的把握和挖掘,踏踏实实地上出了语文的味道和经典的味道。
正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真正的教学践行者,一定要有“工匠精神”,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此次送教下乡、视导课听评课活动非常有意义,这既是对我旗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也是对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一次新的探索。我们将以此视导为契机,今后继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中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