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研促成长 云端课堂展风采--张店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山东省第80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纪实
2022/10/27 17:59:03 阅读:242 发布者:
线上教研促成长
云端课堂展风采
张店区科学教研团队
2022年10月18日,齐鲁科学大讲堂山东省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第80期如约而至。张店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研员张苗苗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三个环节:一、济南市市中区两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课例展示;二、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专家组成员、济南市教育学会理事代表李宝林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点评;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卢巍主任做总结发言。
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高老师创设了参观动物园这一学习情境,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游玩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本节课高老师依次带领学生参观了海洋馆、猛兽馆、禽类区、家畜区四大园区,首先帮助学生对动物有一个大致的分类,然后分区观察描述动物的特点,学生在细致观察中进一步对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游戏环节,通过猜猜它是谁?学生在一问一答中,进一步掌握了不同类别动物的特点。
《认识身边的植物》这节课,高老师通过唱歌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回顾歌声中提到的植物,学生耳目一新,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角色。这节课高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在观察植物叶子形状这一环节,借助遮罩动画,让学生通过叶子的形状来判断植物的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观察植物颜色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植物颜色,从不同种类植物的颜色不同,到同种植物颜色也有可能不同,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层层递进。认识植物大小的环节,通过向学生介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和最小的植物,让学生开拓视野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认识植物的生长环境这一环节,学生认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本节课设计巧妙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植物世界,激发了学生亲近大自然,要在大自然界中真正的去观察植物的兴趣。
《它们有生命吗?》一课,马老师设计了三个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经历对比、概括、归纳等思维方式,初步了解生命的特征,能够辨别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生命的。在活动二中,马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了蚕、鸟、小狗等动物的生命历程,素材的选择贴近孩子生活又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命的多样和神奇。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探究发现动物、植物他们的生命特征,从而引导学生总结生物体的生命特征,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让学生切实成为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
专家点评
李老师对本次讲堂的三节课畅谈了收获和建议,这三节课都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大概念。
高老师针对生物的个性化特征和共同化特征进行研讨,一方面要让孩子通过观察去发现动物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和共同的特征,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发展他们的认识、观察能力非常重要,五官和人造的工具参与观察。认识的结果、认识的手段和认识的方法都要学到。 低年级的重点是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完进行思考,然后根据差别分类,根据共性归类。
马老师的课,承载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本质的不同,另一部分是对生命部分共同的特征的归类。从多样化入手,教学思路可以更清晰,来体现生命有特殊性,比如动物需要呼吸,植物需要阳光和养分。
总结发言
卢巍主任对本期两位教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
1.针对高慧阳老师出示的《认识身边的动物》和《认识身边的植物》两节课,卢主任指出,一二年级阶段,认识身边的动物和植物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身边的动植物的不同特征以及共同特征,另外,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观察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重视观察的手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和人造工具。
2.针对马云老师执教的《它们有生命吗?》这节课,卢主任指出,本节课承载了生命和非生命本质不同的重要概念,在执教时,要对生命物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多样化到统一性。同时,要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