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云端共话读写研 -外研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秋季学习培训活动

2022/10/27 17:53:48  阅读:475 发布者:

    在大庆市英语教研员王红军老师的引领下,全市英语教师于1012日在钉钉上进行了第五期《2022外研版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秋季学习培训》。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通过主题单元体现英语学习的学科育人整体性、综合性及实践性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为了围绕读写结合的最新理念和实践策略,在主题单元视角下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升育人的质量,进行本次培训。培训共分为三部分。由北京教育学院张金秀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北京市特级教师蔡琼进行主题讲座和案例分享,对广大教师推动单元整体教学以及读写结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第一部分《主题单元视角下的读物结合》讲座

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张金秀教授以“多维阅读”读物为例进行的讲座围绕三方面展开

分别是主题单元视角下读写结合的核心理念进行交流;理念在课堂上能落实的实践策略进行梳理来分享;北京景山学校的蔡琼老师多维阅读整体设计。

一.核心理念

  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整体性、综合性、情境性不能靠单个课时和单个课时的叠加实现,而是应该在更加长期的学习周期内老师做的整体设计才能实现。整体教学成为我们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主题单元是指围绕学习主题重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持续性评价的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是单元教学的灵魂和逻辑起点。决定着单元的育人价值的方向。

  当前英语单元教学的三种形态包括三种。教材主题单元、整本书主题单元和项目式学习单元10%(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前期教学理念的发展迭代升级形成,主题单元经历三个阶段,即从语言知识(语言功能)能强调交际运用、话题教学教会学生做事、主题教学能做人做事。主题教学更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更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能够感悟到做人的价值取向和道理。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主题、情境、探究和表达四个方面。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联接生活、增强合作体验,综合的单元的输入和内化后的表达和输出的产品导向。

  单元内实现的三个转化。把教师要教的转化为学生能学的,把学生要学的转化为学生能参与的,把学生能参与的转化为学生可展示评价的。

  主题一词起源于德国,—词起源于德国,原指乐曲中最能表现音乐特征的主旋律,后来被引申为文本的“立意”或者“主旨”。在基础教育领域,通常主题被界定为根据文本的内容和言法形式。所提炼岀来的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词语,而且主题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情感,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智慧世界。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主题是指文本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

  要注重标题、话题和主题的区别。标题是文本题目,并不直接反映话题或主题,但是文本内容与话题或主题密切相关。话题是文本内容,通常可以在文本中直接获取。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有材料和变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需要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推断和提炼。

  主题意义一词来自语言学。语言学家莱昂斯将意义分为四类,概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和主题意义(Lyons, 1994)。其中主题意义是和文本内容、语言特征、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从建构主义角度而言,主题意义是在个人与文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的积极互动中建构形成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二.读写结合

  当前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读轻写、读写分离。模式化和应试化。学生缺乏英语读写兴趣,尤其惧怕写作、写作质量不高。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量的阅读和生活经验相结合。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用英语写作是发展大脑用英语思考的能力,是一种你需要持续改善你的英语流畅度的交流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看,写作不阅读更重要,会写作就有很强的职业就业能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国际阅读观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只是单纯的阅读的活动到解码、理解的阅读理解再到读写结合、阅读策略以及多模态文本的读写素养。

  读写素养就是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印刷或书写的素材,去辨识、理解、诠释、创作、沟通等的能力。可以定位信息、理解信息和进行评估和反思信息。对读写都有很大的启发。

  从学术上看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读的好的写的就好;写作能力来源于持续的阅读;好的读者有一种能够支持他成为好的作家的技能。

  从高考评价改革来看,浙江卷上读后续写、概要写作任务体现了核心素养评价中的英语读写结合;北京卷的阅读与表达新题型的考查点体现了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意味着传统读写分离的教学要向读写结合的教学转变。

  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一是读写的知识共享,即阅读与写作是相似的,阅读与写作中隐含的共同的认知策略;从阅读或写作中概括得到的知识可以扩展到另一个过程中。二是全语言理论,以整体的、未分割的语言围绕情境统整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听说事件、读写事件的情境中,而不是在技能练习的碎片中发展语言和思维。

  读写结合的三种模式一是常见的以读促写模式,二是以写促读,更关注读中的遣词造句。三是读写交互模式。

  读写结合的三个关键点是意义结合、语言结合和教学结合,从内容知识、结构知识、交际知识到在读写连续体中促进语言理解、增进词汇、句式的丰富性,以及在显性教学中持续强调和重视过程。

阅读和写作互相提供结构支持、内容支持、词汇支持和动机支持。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写作理念急需更新。写作训练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作家,不是考试,而是拓展学生的学习体验、生命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重在育人。写作并不必然是写完整语篇,有意义的笔头表达都是写作。写作有助于阅读理解、思维训练以及语法练习;写作教学应该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写作活动中的小组合作,突出写作的社会性。

  读写结合在读的三个层级都能嵌入写的活动。终极目标是做积极的读写者,在解码层面读写结合:如笔头提问;在理解层面读写结合;如概要写作。在表达层面可以读写结合,如仿写、续写、创写。

  读写结合的教学要坚持情感先行,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支架能够让学生以成功孕育成功,学生才会喜欢写作。通过创设社会交往情境发挥同伴作业,同伴读写和教师指导原则,提供策略支架。

三.实践策略

  在主题单元框架下整体设计读写连续体活动,从提炼单元主题到设计单元产品分解子主题。安排课时、设计每一节课时产品、设计课时探究活动。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出自于《多维阅读》第12级。体裁属于观点表达为主的论说文。

整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了四个和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四个章节分别提出四个问题。

  整本书的学习主题是提出关键和给出证据。在整本书学习活动结束时,学生能够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复述;选择其中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支撑依据;就同学们生活中遇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依据。

教学课时和活动安排:第一课时:激趣导读,课后自主阅读。第二课时:交流讨论。

  读写活动连续体,二读一写读整本书,填写结构视图。三读二写读整本书,写自己生活中的困扰。四读三写,读同学微写作;写建议。

拓展写作目的,丰富读写情境。

设计多样化读写活动。

给学生提供过程性结构视图工具。

运用表现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

第二部分 《主题单元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案例分析

  来自景山学校的蔡琼老师以“多维阅读”读物为例。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建议中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解读、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提炼主题意义,构建体现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单元目标体系,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

  蔡老师分享的单元主题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案例来自《多维阅读》13A Lions Story

本课内容从WhatWhyHow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

基于基本情况、语篇背景知识和读写能力进行学生分析。

确立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与两个分课时目标。

设计单元读写活动任务链

第一课时的主要读写活动

第一课时的课后续写作业

学生分享彼此观点

第二课时的课后续写作业和评价量表

第三部分 《单本书连续课时精读教学模式研究》案例分享

  来自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静以虚构类绘本进行案例分享,的李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研究缘起 词--篇的语言学习方式的变革

来自教师们的困惑

二.理论基础 强调学生的整体阅读,设计三类课和阅读任务单

三.研究内容  强调引导学生按照“整进整出”的原则进行整体阅读、互动与输出。

英语学习活动观贯穿课程始终 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四.案例分享 具体课堂流程如下

通过三个课时落实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通读全书,整体输入

第二课时整体互动,深入理解

第三课时创意写作,整体输出

五.反思与感悟

  连续课时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参与阅读、学习、理解和思辨的过程,落实2022版课标倡导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英语学习活动观” “六要素整合课程内容”等理念

   通过今天的培训,澄清了广大教师的困惑。通过张金秀教授的讲座,从理论层面学习了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实践策略。蔡琼和李静老师的多维阅读案例分享,让教师们学到了具体操作的流程和方法,对课堂读写教学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在大庆市英语教研员王红军老师的指导下,落实《2022英语课程标准》基于主题的读写结合整体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坚持以主题意义为核心,贯穿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在读写结合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转自:大庆市初中英语教研平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