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记道德与法治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022/10/17 15:35:47 阅读:598 发布者: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记道德与法治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022年10月8日,在赵瑞霜校长、倪贤生校长等校领导的陪同参与,社会·道法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本学期社会·道法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应期开展。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两位年轻教师为我们展示两节课题同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首先由陈雯雯老师带领八(2)班进行课堂教学。陈雯雯老师从“谁的手”进行导入,通过出示不同双手的
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铺设,引领学生探索“手的价值”,为这双手而代言,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紧接着,陈雯雯老师将“袁隆平的手”与“清洁工的手”进行对比,抛出了关键问题:“谁的双手更有价值?”这一问题迅速激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们针对相异的观点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不管职业、身份如何,劳动者不分贵贱”和“应当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结论。陈雯雯老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三:针对材料、数据图表等信息对未来作出合理规划,即现在的我与将来的我应当做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就业志愿与目标,并就如何实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接着由虞珊珊老师带领八(1)班进行课堂教学。虞珊珊老师从《中国24小时》导入,展示了一天中每时每刻不同劳动者们所从事的劳动工作,并就其中学生周边生活的典型劳动者进行分析,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要不辞辛苦地劳动?他们的劳动创造了怎样的价值?”随后,虞珊珊老师引导学生们针对身边抗疫劳动者们进行“镜头对焦”,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迅速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生们纷纷就该主题讲述给他们印象深刻的抗疫劳动者,反思劳动者们的生活艰苦与其创造的“隐形”价值。最后,虞珊珊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黄文秀为例,出示充分的图表与数据,引导学生针对社会状况等信息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理想志愿。
下课之际,虞珊珊老师以富有启示意味的语言结束了本堂课的教学,劝勉同学们应当亦实际行动实现理想之志。
转自:“瓯海区教育研究院附属初中”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