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英语“降级”属误读!但学英语的目的和评价方式需改变

2022/10/9 11:15:52  阅读:176 发布者:

最近,“教育部回应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建议”连续两日登上微博热搜。

92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教育部表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那么,真的要降低英语教学的比重吗?教育部究竟回答了什么?舆论的关注点又是什么?对英语老师而言,传递了哪些教书育人的信号?这需要我们一一来理清。

“英语降级”属误读!

先来看看主流媒体的报道标题——“建议‘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教育部答复!”“英语教学比重应该降低吗?教育部答复来了”……读者先入为主的必然是“降低”这样的关键词。这种标题设置本身会向公众传递一种印象:教育部表达了有关英语降级的态度。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追溯到教育部网站去看信息公示的原文,就会发现,这份有关英语教学的答复,实际上是针对两条建议,均来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这两条建议一条是关于增加对中国孩子传统文化教学的建议,另一条才是对英语教学时长,与英语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教育部的这份“答复”中,梳理起来,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对“英语降级”的态度和倾向,同时的确对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给出了正面肯定,也展开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各门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而涉及到英语学科,“答复”中明确了两桩事实:

第一桩事实是,英语学科课时的确比较少,答复中,教育部表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等。中小学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

那么,英语比重的下降是在本次新课标中的新变化吗?其实查一下文件,我们就能发现,国家上一个版本的“课程设置及比例”文件,是2001年的版本,见下图:

200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可见,英语课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占比6-8%的课时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比重降低”。

当下,大多数小学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小学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到六年级时英语课时占比不超过8%

第二桩事实,高考英语比重不变。

答复中明确,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现阶段外语统考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

英语不是不重要了,更不是不用学了

事实上,在教育部发布的“答复”中,比课时数多少更重要的信息,是对英语教学目标的界定:

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种描述到底是对英语学科的降级,还是提出更高要求,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显而易见的是,放弃英语,或是刷题学成的“哑巴英语”,一定难以达到《新课标》描述的标准。

也有人指出,英语教学目前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它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语言来教学,而是将其作为一门选拔科目来教学的。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一门语言,而是为了选拔考试。英语是一件工具,但我们学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排名。

正是为了排名,多年来,学生学英语已从中学提早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升学、晋级、评职称等都要看英语成绩,虽然可能工作与英语并不相关。

“比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更重要的是,改革招生录取制度解决应试英语问题。”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近年来,针对英语科目的教学改革与中高考改革建议接连不断,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和真正用到英语的机会不成比例,存在100%10%的关系。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应试教学倾向,导致不少学生花很长时间学英语,可还是“聋子英语”与“哑巴英语”。另外,并不是所有大学、专业以及职业都对英语提出很高的要求,相当比例的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毕业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用到英语的并不多。在此背景下,“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这些建议也就得到不少舆论支持。

“然而,如果不再把英语作为必考科目,随之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英语被边缘化。可在很多专业、技术领域,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必须懂英语;当前的科技文献、顶尖学术期刊大多以英语为主。在普遍不重视英语的情况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必然受到影响。”熊丙奇认为,因此,根本的问题在于“教招考一体化”的考试、招生、教学体系,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由高校自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考科目与成绩要求。

熊丙奇说,学生可根据自己报考的学校、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多学或者少学英语,“不搞‘一刀切’才能解决中小学‘应试英语’问题,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学习英语和中国文化认同并不矛盾

针对关于“用英语教学降下来的时间,去增加或者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琴棋书画,让孩子们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候,去接触到我们的中国文化,从小就增加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建议,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考。

教育部表示,重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近年来,注重通过多种形式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

关于英语学习,在学科之上还有一层简单粗暴的“概念替换”,那就是: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等同于更亲近西方文化,等同于一定会失掉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自信。

但事实是,无论是本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真正有价值的认同感,都是建立在深度理解之上的,而深度理解绝不是单一性的理解,而是经过与主体经验的连接、在多维文化中的比较、反思与取舍之后的思想加工之后,才能引发强烈的情感认同。

在这样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英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英语学习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并不会产生冲突,在教学设置中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本质上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一个人无论是在国内发展还是在国外发展,学习好英语都非常有必要。毕竟知识没有国界,对于那些国外最前沿的知识而言,学习者只有懂得外语,才能真正读懂、把握第一手资料,进而通过深入学习为我所用

所以,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比较之上,还是建立在文化拒绝之上,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在强调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英语学习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来源:明师俱乐部

转自:“同步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