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刚刚!中小学教师工资、职称要有新变化!最新“岗位设置”政策来了!

2022/10/9 11:11:36  阅读:148 发布者:

县管校聘后,中小学岗位实行县域统筹管理的重大改革又来了。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提出不再在国家层面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作统一规定,而是在明确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础上,授权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

中小学岗位实行县域统筹管理,协调县域内同学段学校教师岗位结构并向乡村适当倾斜,乡村中小学可以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教师、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教师中高级岗位……

01

我们知道,评职称的教师属于“专业技术类”岗位,总共有13个等级,包括正高级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十一至十三级。

就笔者本地区而言,自2011年启动岗位设置2013年落实岗位工资待遇以来,已有10年。

笔者学校当初在岗位设置时,还没有高级教师,中级职称八九十三个职级对应的比例是30%\40%\30%40多个小学高级教师(即现在的中级职称)进入八职级的也就10人出头。

签订合同时,领导在大会小会上言明,岗位设置二至三年一变,每职级相距也就50块钱左右。

因此,很多老师大度地一笑了之,对能否聘上高一职级岗位都淡然处之,也就少有“唇枪舌战”“烟火味浓”。

但谁曾想,这一聘竟然10年不变,不仅“两三年”的许诺忽悠了人,特别是随后的工资改革,岗位工资大幅调整,薪级绩效大幅上升,由原来相距的50,此时一般都拉开到了两三百,一些在当初本有一争,因大度礼让的,在工资的大幅调整中如梦方醒,忿忿然,感觉愚弄后又无处诉说,满肚子气的。

一些青年之秀,干着最重的活生产出最优的绩,却也只能在初级中苦苦挣扎。

特别是这几年的“退休潮”,一大批曾经是学校的“中流砥柱”,退休后也按在职时的八九十职级拿工资,那九十职级的一说起就来气,退休了,也把人搞个三六九等,工资差一截不说,主要是没面子,只差骂娘的。

但你生不逢时,这政策使然,你又能怎样呢?

这新的“岗位设置”《意见》来了,又将会对中小学教师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是好是坏?笔者想,“优秀”二字是最好的回答。

02

《意见》指出:针对中小学教职工聘后管理弱化、“一聘定终身”等问题,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奖优罚劣,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树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良好用人导向。

“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可以说,这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德”“能”“勤”“绩”“廉”的五个方面基本相同。

多年来,我总是佩服李老师在职称评聘上的牛逼。

那些年,学校有些领导总是利用上级文件中某些条款的弹性,制订学校“因人而宜”的评聘方案。

面对此,李老师说,论师德是区优秀教师,论管理是市优秀班主任,论教学成绩,常在年级排名一二,论论文课题,核心期刊、评选获奖一大摞……。

评聘方案无论怎样整,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最终李老师在学校第一个获评高级教师,获聘最高岗位职级。

这就是“优秀”的底气!

相信哪届政府与组织,哪个校长或领导,都不会容忍“摆烂”的人,当然也会想方设法唤醒“躺平”的人。

县管校聘也好,县域岗位设置也好,其初衷都是让我们做“优秀”的人,优秀者胜出,躺平者出局。

03

“优秀”二字,还体现在“哪个学段学科都有盼头”。

《意见》说:优化岗位结构,根据区域、学段、学科、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制定高级教师岗位设置办法,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各类学校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要保持相对平衡。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有种观念根深蒂固,在小学参加统考排名的是主学科,在中学列入中考的是大学科,其它不是副科就是搭头。

受此影响,职称评审,岗位评聘,这些主学科大学科就占了优势占了大头。

比如,笔者学校现有9名高级教师,语文、数学就占了七个,其余音体美科学英语思品劳动等近十个学科仅只体育一名,科学一名。

高职/级评聘在主学科中打转转,让小学科老师当陪衬成看客,既冷却了他们热望的心,也消退了这些老师上进的激情。

这次,《意见》强调学段学科间的平衡,这让小学科的老师有了盼头。

但小学科也是“江湖”,同样有比例,同样有竞争,也同样需要你的足够优秀。

04

“优秀”二字还体现在“特设岗位”的奔头上。

《意见》说,落实岗位倾斜政策。

乡村中小学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教师,经批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特设岗位,特设岗位岗位等级可放宽至专业技术八级,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这就是说,如果某位教师的职级已经在正常晋升中达到专业技术八级及以上,他愿意进入倾斜政策中的特设岗位,便可以在“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的情况下被评聘为更高一级岗位职级,八级(中级)可以聘为七级(副高),五级(副高)可以聘为四级(正高),离开了这所学校则回到原本的职级,走出特设岗位还需要走正常的职级评审程序才能完成职级晋升。

在当下,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八职级或七职级已经是到顶的岗位了,《意见》的出台,可以说又给了他们上升职级的一个途径,甚至可以是正高级。

虽然不是终身的职级岗位,但至少足以呈现人生的一种价值,收益一份更高的工资待遇。

但这些,也需要我们足够的优秀。

05

“优秀”二字还不可忽视地体现在“优秀的人际关系”之中。

《意见》说:竞聘上岗可以综合采取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同行评议、教学水平综合评价等方式……

要注重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评价……

“面试、民主测评、同行评议、教学水平综合评价等方式”,

“要注重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评价”等,可以说,这些都是人际关系的代名词。

1986年职称评聘以来,省市区及各学校的职称评审细则,虽然以重能力实绩为主导,但都不可避免的有“团结协作”“服从分配”等这样的条款表述,这“团结协作”“服从分配”及“民主测评”“同行评议”。

如换用大白话说,就是自己与他人相处的关系。

有些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认为这无关紧要,这不就是文件上的一个行文摆设吗?

真是这样吗?

当许多教师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中“吃亏”后,才明白教师的考核评聘,除教学成绩等一些相对刚性的因素外,还有太多太多的人为软性因素,一些靠领导靠同事,甚至是家长学生的主观评价因素。

从而明白,“团结协作”等人际关系的表述,并非是“聋子的耳朵”,而是一能撬动整个评审环节与每项内容的万能杠杆;

从而明白,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也是一个江湖,充斥着复杂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人际关系网络。

老师的工作不像工厂的工人那样,能用产品计件来量化,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良心活”。

“良心”是很难量化的,只能靠人来评价,靠别人对你的看法与主观感受。

而人又是最富情感的动物,往往评价一个人,都要受到自己情感的支配。

因此,上级及学校的评审细则,无论做到怎样科学怎样细化,都难逃出“情感”的樊篱。

即使你能凭出色的实绩冲破这些人情的“樊篱”,但最终极有可能,在领导“量身定做”的评审细则中,在民主集中制的投票、研究中,也会把你淘汰出局。

职称名额总是有限,职级晋升总有难度。为了晋升,教师之间不可能没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应是良性的,公平正义公开的,是在“团结协作”良好的人际关系下的竞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我们能力提升,实绩丰硕,具备晋升条件之时,没有理由不去借用“团结协作”良好人际关系这一东风,在职称晋升的前程上顺畅通行!

06

亲爱的老师,新的“岗位设置”,《意见》给我们提供了晋升的大好平台。

“奖优罚劣,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给我们明确了晋升的大好前景,我们当在教育路上,积极修行,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足够优秀的人。

有了优秀的底气,何愁岗位设置“高职级”的位置中没有自己呢?

转自:“同步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