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大单元 |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读资料

2022/10/8 11:28:42  阅读:273 发布者: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解读与建议

贾嫚

一、单元整体解读

关于人文主题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虽然这4篇课文内容不同,体裁不同,写作时代不同,但却鲜明的表达了“家乡”这一主题,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和认识祖国各地的渴望。

与家乡、祖国相关的人文主题贯穿于小学六年中,从二年级的“家乡”到三年级的“祖国山河”,从四年级的“家国情怀”到五年级的“深爱祖国”,再到六年级的“民俗民风”,编者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编排了一系列认识祖国、热爱祖国的文本,旨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

首先“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旨在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样的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一下

第三单元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一下

第六单元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二上

第四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

二下

第六单元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低年级的重要能力训练点。这一训练要素在低段提出了明确要求,到了中高段,其作为一种阅读方法,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难句和文章,体会作者情感。

这一单元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两个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究竟要如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仔细研读助学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本单元在《黄山奇石》中以“陡峭”“云海”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形象进行图像化,如出示

,让学生理解图中的陡峭;让学生说说印象中大海的样子,然后再引导想象“云海”,避免生硬的“解词”。《葡萄沟》中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比较“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的区别,再说出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不用“五颜六色”,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

根据以上对本单元第一个阅读训练要素的细致分析,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的共性特点,可将单元阅读目标细化如下:

1.借助上下文的语句和生活中的经验等帮助学生试着推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2.能够初步借助提示词和

,边读边想象文章中事物的画面,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学生积累语言和语言经验,学习语言表达的基础。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一下

第四单元

积累词语和古诗。

一下

第六单元

仿说仿写句子。

二上

第四单元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下

第四单元

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其实“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贯穿于每一篇课内课外文章。课标中对于语言积累要求分为四个阶段: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从中可以看出从学习和积累作者的语言表达,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和写作表达中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扩展积累,使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概括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词语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学生借助形象思维,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达到熟读成诵,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综上所述,本单元的第二个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四条学习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背诵写景文章的课文和片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根据提供的情境,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将积累的写景词语和语句运用到句子中。

3.通过朗读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的辽阔和美丽,学生能够有认识和赞美家乡的愿望。

关于表达训练要素

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留言条写作属于应用文写作的范畴,从二年级的“留言条”到三年级的“日记”,从四年级“书信”到五年级的“简单的研究性报告”,再到六年级的“倡议书”,从编者的编排思路中体现了由易到难梯度发展序列。

课标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再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并创设了两个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到生活当中。

基于以上分析,可将单元写话要素目标细化如下:

1、认识留言条,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并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

2、了解留言条格式(先写是留给谁的,再写有什么事,最后写自己的名字和时间,右对齐)和内容(要写清楚时间、地点和具体的事情),能根据具体需要撰写留言条。

二、教学规划建议

结合单元整体解读,根据细化的阅读和表达学习目标,规划整个单元的主要学习活动如下:

板块一:放眼祖国美景,调动情感体验

本单元围绕“家乡”,想为我们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回忆曾经去过或者在书上看到过得美景,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唤醒主动学习的意愿。

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1、通读四篇课文,发现单元主题,与同学交流自己去过的地方的体验。

2、发现四篇写景文章分别写了哪些地方,自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每个地方的特点。

板块二:细读文章,感受语言之美

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目标细化,本单元具体篇目的学习目标可从感知、理解、运用阅读训练要素的维度进行定位,展开学习的过程,将阅读要素的训练落到实处。本单元训练的两个阅读要素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1、阅读《古诗两首》,结合

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在诵读中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背诵两首古诗。

2.阅读《黄山奇石》,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以及

说出

“陡峭”的意思;学习用“……好像……”“……真像……”说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用丰富的想象来写奇石的样子并起一个有趣的名字,体会表达的多样化;背诵2~4自然段。

3.阅读《日月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背诵2~4自然段;理解和积累“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4.阅读《葡萄沟》,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以及

说出

“五光十色”的意思,可以查字典验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键词句,如朗读“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要读出十分喜爱,富于变化的语气;仿照“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写“……有……有……有……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两个四字词语)”

板块三:学写留言条,运用于生活

1、什么是留言条:在日常生活中,有事情要通知对方,或有事托付对方,对方不在,却又没时间等候对方回来,写张字条留给对方。这种文体就是留言条。

2、留言条格式:第一部分,在第一行正中间写出“留言条”三个字。第二部分,写出留言条是写给谁的,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第三部分,再写有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要告诉对方的事情。这是留言条的正文,在称呼下一行写,要空两格。第四部分,写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在留言条右下角写,先写名字再写日期,名字日期各占一行。

3、留言条应用:选择下面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来源:我在小学教语文

统编版三上第四单元《续编故事》读写联动课型

王卫华

唐光丘

本期课例分享

由主题阅读课题组核心专家王卫华老师和主题阅读课题组名师唐光丘老师为您带来统编版三上第四单元《续编故事》读写联动课型

课例视频

文本教学解读

“一主”教材】

这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续写故事。在指导写作过程中注意导读的要求:猜想故事情节;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文章中,重点关注批注。回顾总结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题目、从

去猜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允许多种情节,多种结局的可能出现。

“两翼”教材】

在《新主题阅读》的《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坚强的啄木鸟》两篇文章中,重点关注批注,运用所学到的续编故事的方法,可以续编作文要求中《过生日》的故事,也可以续编其他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单元小诗强化主题,积累优美语言。

2、通过生活经验和尝试来猜测故事情节,合理地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

教学内容

1、第四单元写作:《续写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会猜测和续写故事。

2、《新主题阅读》:单元小诗《故事梦想家》《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坚强的啄木鸟》。

3、续写《新主题阅读》中《坚强的啄木鸟》。

来源:立小言淘学记

四上四单元任务群与教学设计

夏老师点滴

第一,引导学生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可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到神奇的情节,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奇;也可让学生找出触动自己的人物或情节,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神话主人公的形象;还可借助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添故事的神奇色彩。

第二,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神话是虚构的,并非真实的故事。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发现神话中的人或事,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对此,教师可顺势点拨:神话本身就是虚构的故事,是超越经验的想象。还可通过设置“天地和世间万物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火真是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吗”等类似问题,适时链接相关传说或科学事实,帮助学生认识到:关于同一事物的神话不是唯一的,神话故事不等同于科学事实。

第三,不能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机械地处理成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学。教学中可让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再细读课文提取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真实经历文本信息的提炼过程。

第四,本单元各部分之间关联性比较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如,“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可以穿插在具体的课文中进行教学,最后进行梳理、归整;习作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知晓,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积累习作的素材。

任务群设计与安排:

教学设计:

任务一

走进神话世界

单元导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单元目标和要素

2.能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3.能感受阅读神话故事的快乐,

【教学流程】

活动一:走进神话世界。

1.阅读单元导读页,请生关注单元要素和目标。

2.看单元导入页插图,观察到了什么?

3.对神话有哪些疑惑?

4.引入快乐读书吧中疑问。

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神和英雄是怎样生活的?

5.出示课文,引导学生感知什么是神话:

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尝试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

活动二:介绍《中国古代神话》

1.引导生阅读快乐读书吧《神农尝百草》片段

2.出示图画,介绍《本草经》

3.交流感受,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神农

4.引导读书P60小贴士,总结神话特点(人物个性鲜明、神奇、表达对世界的认识、激发想象力……)。

活动三:拓展阅读《山海经》《世界神话传说》。

1.出示《山海经》各种主人公

2.展示故事,请生阅读

3.总结规律:故事虽简短,但不够完整,随着社会发展,后人把这些小故事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故事内容完整,情节丰富,人物更具有神力,读起来更有意思。

4.出示《世界神话传说》片段,请生阅读

5.展示其中主人公的

6.出示学习单,请生在学习单上拟定学习计划

任务二

一起读神话

活动一:学习《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劈、缓”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5个宇,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流程】

板块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学习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

4.找出故事的结果。

5.找找故事的起因、经过,指导分段,引导学生关注书上连环画。

6.小组合作:给连环画取标题

7.引导生关注课文最后一句,抓住这个句子,抓住关键词“创造”,思考讲了一件什么事?

8.是如何用“整个身体创造”的呢?创造之前是什么样子?

我们下节课继续。

9.巩固认读词语

1)包括生词和偏正结构的短语如

“四季的风”等。

2)归类指导书写

版块二:感悟神奇,学习起因、经过部分

一、抓住时间词,体会神奇

出示内容:

第一处: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第二处:有一天,盘古醒来了。

第三处: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第四处: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第五处: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1.读读有时间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神奇

追问:为什么神奇?

预设:有很多时间词。

讲解“十八”“九”等数字在古代语言中的含义。

2.这此写时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吗?

如果让你来创作神话故事,你会怎样写时间呢?

3.把这此表示时间的词语排列起来,发现了什么?

对应着这个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些词语交代清楚,才能讲好故事。

4.借助第一幅连环画,讲讲起因部分。

二、抓变化,体会神奇

1出示原文: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发现意思相反及相近的词.如“经一重“清一浊”,读了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合园地知识想象画面)

2.盘古开天辟地时带来哪些变化呢?请谈一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勾出,并将意思相反及相近的词语圈出米,说说你的感受。

3.引导关注动词,模拟

“顶”“踏”“站”这几个动词,来体会盘古身体竟然可以不断变长的神奇以及创世的艰辛。

借助第二幅连环画练习讲盘古劈开天地的故事。

4.同桌相互配合演读第

3~4自然段,一人想象画面说画面,一人朗读。

出示: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边读边想象面面,读出盘古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

2)师生合作,交换读盘古身体和变化的部分。

3)看对应插图,看到听到了什么?

5.借助第三幅连环画练习讲盘古撑开天地的故事。

6.抓住省略,休会丰富性

1)第5自然段描写盘古身体发生巨大变化时,末尾用省路号。请仿照文中的句式,补充”他的(

)了空成了(

)的(

”。自己说说。

2)提示想象:然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等会交成什么?

3)出示大自然

,这些可能是然古身体的哪些部位交成的?

7.借助第四幅连环画练习讲盘古化为万物的故事。

板块三

体会人物形象,讲述过程

一、练习复述故事

1.再次出示四幅连环面。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上补充相应的时间,注意神话故事中时间的神奇。

3.提醒将神奇变化的地方讲得详细些

4.小组合作讲

5.小组展示

6.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你心中的盘古

活动二:拓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

1.拓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生讲述自己读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引导生学习制作人物卡片。

任务三:一起讲神话

活动一:学习《精卫填海》和《嫦娥

【教学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6.学习《嫦娥》,了解古诗大意,想象画面,想象嫦娥心理,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

1.出图精卫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精卫的故事

(板书:精卫填海)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3.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

提示:“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

抽读

2.朗读课文。

1)师范读,生拿笔划停顿节奏

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并把握节奏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

3)教师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

课件出示:

炎帝之/少女

/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小组赛读,评比。

5)齐读,读出节奏感。

板块二:了解故事内容

一、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课件出示:

炎帝

名曰

溺水

返回

衔接

教师引导:有的句式有些难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

女娃游于东海

以堙于东海

老师指导:这样的句式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句子的顺序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句子的顺序不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义就简单多了。这样的结构在文言文中很常见。

2.小组合作理解文章,讲讲文章的大意。一人说一句。

3.小组展示

4.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

5.出示课文译文,全班再说一说。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板块三:体会精卫的精神

1.请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请生讲

2.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精卫鸟之后,做了什么?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什么精神?

课件出示: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常:经常

之:的

堙:填塞

师:这说明精卫经常?

预设: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海。

师:那请用个词语来形容精卫。

)的精卫

引导生说出精卫锲而不舍、不服输的精神。

3.从《精卫填海》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和同学交流。

板块四:学习园地古诗《嫦娥》

1.生自读古诗

2.师范读,生掌握好停顿,再读

3.借助插图,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交流有疑惑字词。

4.说说在诗中看到了什么?

5.想象画面再读诗句

6.嫦娥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7.再读古诗,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熟读。

8.引导背诵

板块五:布置作业

1.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为精卫制作一张形象卡片。

3.阅读《中国古代神话》,给喜欢的人物制作形象卡片,给故事绘制一个包含起因、经过、结果的思维导图。

活动二:学习《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会写“悲、惨”等14个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故事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古希腊神话

1、简要介绍古希腊神话。

2、生起来自诉近期读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谈谈感受。

版块二:初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1、齐读课题,读好“斯”

2、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悲惨

驱寒

盗火

奔驰

坚强

押入

恶人

惩罚

吩咐

遭受

啄食

锁链

挽弓

砸碎

1)读词语,每个两遍。

2)正音:

cheng,第二声。

3)讲解词语:

驱寒,驱就是赶的意思。

砸碎,都是石字旁,联想:用石头去砸。

吩咐,上级告诉下级或长辈告诉晚辈;与“嘱咐”区分;近义词是命令。

4)学习多音字:还

5)提示书写:

啄,点不能漏掉,就像啄起来的一条小虫。

佩,右边里面第一笔是横。

5)再读词语,每个两遍。

板块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理解:课文中的“盗”。

1、这个故事有没有其他名字?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3、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二)起因部分

1、人类没有火时,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渡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2)指导朗读,语速:慢——快——慢。

3)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害怕、痛苦、悲惨、忍受病痛……

4)再次齐读句子。

2、有了火的时候

1)正因如此,普罗米修斯对人类充满同情,为人类偷来了火种。有了火之后,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2)指导朗读。

3)为什么用省略号?

4)提取信息:火的三个用处?

——生: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安全)。

5)小结:当这三个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因素都写到了,其他内容基本已经包含在里面,不必再写了,因此可以用省略号省略。

6)再次齐读句子。

所以这是故事的起因

(三)分段:起因、经过、结果。

1、普罗米修斯如何取火的?请生找出相关内容,说说经过部分讲了什么?

2、结果如何?

——普罗米修斯重获自由。(板书:重获自由)

3、梳理结构

——起因(1-2),经过(3-8),结果(9)。

小结:分段时,将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在一起。如第8自然段,也是讲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因此归纳在经过部分。

板块四:深入课文,了解故事

(一)经过部分

1、梳理: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的三方面。

1)读好三个神的名字,以及受惩罚的地名。

2)概括三个方面。

——劝说、被烧、被啄。

小结:把事情写具体的关键,是要抓住不同的方面来写。

2、第一个方面:火神劝说普罗米修斯的部分。

1)齐读第4-5自然段:对话。

2)指导朗读:坚定的语气。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

3、第二个方面: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山上的部分。

1)齐读第6自然段。

2)上个单元学过:用词准确。这里哪些词语能看出宙斯的凶残?

4、第三个方面: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部分。

1)小组赛读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

——可是一到晚上,肝脏有重新涨了出来。

2)这种可怕的刑罚,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3)完整读第7自然段。

(二)结果部分:演演故事

1、大力士解救普罗米修斯时,问:“你为什么这么坚持,承认一下错误不就行了?”

请生答

2、另一位不知情的天神路过,问:“你为什么会被绑在这里?”

请生答

三、小结

读同类的故事,要先找到起因、经过、结果部分,就能大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五:小组合作讲故事

1.小组接龙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一位同学讲感受,多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普罗米修斯。

2.小组展示

板块六:升华交流

1.故事中哪个情节触动到了你?请给同学们分享

2.读书上53页阅读链接故事,思考同样是取火,两者有什么不同?

板块七:布置作业

1.为普罗米修斯制作一张形象卡片。

2.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给喜欢的人物制作形象卡片,给故事绘制一个小故事的情节图,借助情节图讲清楚故事经过。

活动三:学习《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读一读题目《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你能说说这两个课题的不同吗?

2.出示生字词:惊慌失措

混乱

陷入

恐怖

一项

巨大

熄灭

石浆

塌下来

杀了

传颂

功绩

3.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块二:回顾方法,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1.请生回顾1214课的起因、经过、结果

2.借助本单元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借助表格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题

起因

经过

结果

15.女娲补天

天破了

拣五色石

恢复平静

炼石补天

获得新生

斩龟撑天

杀死黑龙

烧灰堵缝

3.生根据板书说课文主要内容

4.小结:当我们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故事讲清楚了

板块三:感受神奇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是怎样体会神奇的?

2.自读课文,从课文中勾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说说神奇之处。

引导关注动词:撞,断了

竖,撑起来

撒,堵住了

3.小结:原来动词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其实在这个故事里,女娲还拥有炼石补天斩杀黑龙的超凡能力,那你从刚刚找到的神奇之处,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女娲呀?

4.引导生感受女娲的善良勇敢,甘于奉献。

板块四:把故事讲具体

1.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五彩石的经过讲清楚

师:怎么样把它说清楚说生动呢?

师:同学们,其实呀,当你把他的情况做的事情结果说出来,那你就把它——说清楚了。

2.自主学习女娲拣石头时会遇到哪些情况?

生说

总结: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搬不动的石头遇到恐龙。

3.把你想到的最困难的一种情况写到导学单上。

4.想象她解决困难的简单动作或超凡能力填写导学单。

5.根据导学单练说故事。

6.小组合作,借助学习单,接龙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

7.小组展示

板块五:总结升华

1.在讲述中你认为女娲是个怎样的人?勇敢

2.请生答,然后引导生说说依据

小结:同学们利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把故事说清楚说生动,其实神奇的想象和深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板块六:拓展阅读

1.阅读喜欢的神话故事书,给喜欢的人物制作一张形象卡片。

2.设计一个包含起因、经过、结果的表格,把经过部分的动词、神奇的地方补充完整。

3.借助表格给低年级同学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动作。

任务四:想神话

编神话

我和

过一天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积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8个词,联想相关的人或者故事。

2.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围绕“我和过一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并誉写清楚。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对神话的认识

1.引入园地交流平台,生谈谈对神话的认识

2.回顾神话中的人物形象

活动二:选出人物

1.选择一个喜欢的神话人物,说说为什么喜欢。

2.在理由里提炼出他的人物特点写在学习单上。生交流

3.出示园地词句段运用的8个词语,说说能联想到哪些人物或故事?

4.补充题目:我和

过一天

活动三:确定事件

1.说说我和他一起去了哪些地方?

2.做了哪些事情?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回顾所学课文中人物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但一定是正能量的)

活动四:构思情节。

1.与众不同的相遇-----开头引起兴趣。

2.波澜起伏的事件-----经过曲折,情节起伏。

1)利用情节图梳理故事情节:

在这里引导学生想象做的事件,要超乎寻常,结合人物特点丰富故事情节。

(2)让画面神奇起来:

出示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句子,朗读句子,说说神奇在哪里?

总结方法

3.结尾抒发感受,体现不舍,期待下次相遇。

活动四:完成评价

1.根据自己故事主题和情节图定时30分钟完成故事内容。

2.师巡视指导。

3.根据评价标准先进行自我评价,再同桌互评。

评价标准

1.故事的开头、经过和结尾是否完整。

2.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句子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字迹工整

3.根据自评和互评进行修改。

活动五:讲故事

1.学生把自己修改后故事用计算机记录。

2.老师归类整理后制定成班级故事册。

3.每天选1名同学给低年级的同学讲故事,可以尝试加上动作。

来源:夏老师点滴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

赵朴

一叶守望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

大概念:

1.

阅读小说,要通过抓住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表现(语言、动作、心理)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

创作虚构故事中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时要聚焦故事情节的渲染和典型环境的描写。

学习目标:

K

1.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U)小说中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的。

D1.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能根据量规,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习过程:

活动一:任务驱动,初写《笔尖流出的故事》

发布任务:班级要举行“故事之星”评选活动,要求根据提供的写作材料创编故事,要想写得足够吸引人,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同学们,拿起笔先自己试一试吧!

活动二:开启学习之旅,寻找习作智慧:

阅读导语页,了解小说多数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从阅读要素入手,提炼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人物行动构成情节,人物在情节中展现自己、塑造形象,而情节又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环境也影响着情节的发展,三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会找到一些写作智慧。

(一)聚焦“情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板块一:抓住主要人物,梳理故事情节,解密小说结构:

情节是推动小说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情节间的内在联系,是解密小说结构、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品味小说叙述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教学中,紧扣“小说中的情节”这一学习任务,围绕核心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三篇文章中故事情节最具代表性的是《桥》。因此,将《桥》这一课作为桥梁,学习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借用情节图,使文本的内在结构更加清晰化、明视化。

首先,关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其次,引导学生拟定小标题,师生共同完成情节图。最后依据情节图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桥》情节图

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懂得了借助小标题绘制情节图的方法。利用所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图式支架,采取自主思考—同伴协作—师生交流的学习路径,可画出《穷人》《金色的鱼钩》的情节图:

《穷人》情节图

《金色的鱼钩》情节图

板块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体会情节的作用。

完成之后,学生会发现,曲折的小说情节读起来往往比较吸引人。学习“词句段运用1”感受古典名著中,故事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板块三:绘制出自己作品的情节图,按照量规要求自评并及时修改。

评价任务1:快速浏览习作,围绕小说的人物,评价情节。

(二)聚焦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关键描写方法,丰富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聚焦关键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品味独特个性、了解性格特征、感受人物形象。

板块一:(1)教学中,围绕“感受人物形象”这一学习任务,以《桥》和《穷人》为例,紧扣关键词句,品读人物形象。教学《桥》时,以“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其次,围绕关键词进行品读想象;最后,师生展开交流。学习中,教师将重点句子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第15自然段中“冲上前”“揪出”“凶得像只豹子”,让人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20自然段“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让人体会到老汉舍己为人的伟大。

2)《穷人》一文,以桑娜紧张、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刻画出她朴实善良的人物形象。教学时,紧扣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开展反复朗读,品味性格特征。首先,学生边默读边划出文中描写桑娜心里想法的句子;然后,品读思考,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最后品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结合课后小练笔想象补写桑娜内心感受,在相互交流中品味人物形象。

3)学生初步学习阅读方法后,自主阅读交流《金色的鱼钩》,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板块二:结合“词句段运用2”,试着写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板块三: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根据量规自评并修改。

评价任务2及评价量规:为了突出人物形象,采用的描写方法。

(三)关注环境描写,感受独特作用

借助环境描写,读者一方面可以感受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能够被文中独特的气氛所感染,深入地品味文中人物独特形象。

板块一:教学时,可将《桥》一课作为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从《桥》这篇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将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探寻文本的独特表达。

其次,品味环境描写内在意义。如,老汉对小伙子有两次“吼”,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描写--洪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和“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揣摩这两次吼的意义有何不同。由此既可以理解环境描写营造出危急的形势,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也可以深入理解老汉的双重身份--他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一个“父亲”角度,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教师可以借助课后题,让学生再深入文本,找一找还有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讨论并交流它们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课文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人物形象也在环境变化中逐渐彰显出人性的光辉。)

最后,迁移所学方法。学习《穷人》的环境描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品味插图,再次回顾开头“温暖而舒适”的渔家小屋,联系全文探讨环境描写对桑娜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小屋的温暖舒适,不仅体现桑娜的勤劳持家,也暗指这不只是客观环境的温暖,更是人情的温暖和一家人的善良,为穷苦

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之光,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主题,赞美了桑娜夫妇善良、高尚的心灵。环境描写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屋的温暖舒适跟西蒙家的阴冷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更能切身理解桑娜“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畅所欲言,除了小屋环境“温暖和舒适”这一段,课文中还有哪些环境描写也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作用?如,恶劣的天气对渔夫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引导学生圈画、交流,朗读。(《穷人》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突显了人物形象。)

板块二: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运用的环境描写,根据量规自评并修改。

评价任务3及评价量规:环境描写

(四)学习“交流平台”,总结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活动三:再次整理自己的习作,誊抄习作,做故事会汇报。

按照评价量规,小组评议,推选一名参加班级故事会,全班评选出班级“故事之星”。

来源:一叶守望

转自:“青岛市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