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 | 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与大单元教学设计研读资料

2022/10/8 11:25:43  阅读:205 发布者:

《一封信》:课堂需要不同的声音

一枚叶

课文《一封信》题为“一封信”,故事中实际出现了两封信,把教学目标定为“能从课文中找到两封信的内容”“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两个方面。

第一个目标旨在训练孩子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从文中画出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的内容,用序号和不同的线标示出来。再请同学起来分别读这两封信。

通过检查和提问,孩子们都完成得不错,再点出两个问题一起交流——

露西听到妈妈说下周去看电影,喊道“啊!太好了”这句,是不是信的内容?

这句的表达对象不同,要让孩子学会区分。

妈妈说“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这句话,露西在信中应该怎么写?

这个问题初步涉及人称的转换,有的孩子能理解,有的孩子比较懵,举例、示范,也不强求所有孩子都能明白,知道在信中应写成“请您告诉我们”就可以了。

到这里,第一个教学目标完成。

接着,交流两封信的异同。

先读第一封,问他们感受到什么?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孩子们说“感受到露西很想念爸爸”“感受到露西很难过”“感受到露西很孤单寂寞”,都说得很准确。

课文中的信以自然段的形式出现,对孩子们来说,并没有获得“信”的概念。课前,自己用书信的格式手抄了第一封信,在这个环节展示出来,孩子们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再看着读,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露西的心情。

可是,这样一封信,露西却把它揉成一团,为什么呢?

立刻就有孩子说“因为露西觉得爸爸看到这封信会很担心,也会变得不开心”,就是标准的答案啊,简直要怀疑是不是在课前做了“过于充分”的预习了。

当然,应该对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信心。表扬了这个孩子,能从爸爸的角度看信的内容,就是“为他人着想”。

然后,就叽叽喳喳说开了。

有的说“这封信太悲伤了,爸爸看到会觉得我一离开,家里就发生了不好的事。”

有的说“爸爸看到后心情不好,可能工作也不能专心了,会被老板批评,扣钱。”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一封信如果寄给爸爸,会对爸爸的生活、工作带来影响,所以露西自己也不满意。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

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您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还有,下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再看第二封信,同样出示了手抄的、书信格式的这封信。

先引导发现这封信的情感基调,关键词在一开头就写出来了——“过得挺好”,孩子们说在这封信里感受到了快乐和温暖,会从信的内容中发现线索。

比如“太阳闪闪发光”“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会让爸爸感觉“我们的生活”很舒服,天气也好,家里的小狗也开心。

比如“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爸爸看了就会放心,想到虽然自己不在家,妻子和孩子也能自己解决难题。

比如“下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会和她们一起高兴,也想回来一起看电影呢!

聊到这里,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你更喜欢哪一封信?”

不出所料,请了三四位同学,都是说“喜欢第二封”,再让讲一讲自己怎么想的,都是重复刚刚交流时说的原因,比如“可以让爸爸放心”“为爸爸着想更好”等。再问下去,大概还是都会选择“喜欢第二封”。

课堂上,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跟在别人后面说。提问时,只有有一个孩子领头喊了一句,马上就出现一批声音,跟着说同样的答案。

这不是个例。

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的思维,从小就让孩子要顺从、听话、随大流,几乎不给他们质疑和批判的机会,在课堂上,多少孩子便只会人云亦云。

而且,只要我再追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立刻就有很多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答案,毫无自信。

又或者,有多少语文课上的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还要不停地让孩子们说“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不用多长时间,孩子们就知道“老师想让我们这样认为”,都会选择那个“无比正确”的答案。

为什么不可以勇敢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呢?

于是,这样说了一句“就没有喜欢第一封信的小朋友吗?我想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看到有一个孩子是平日比较内向胆小的,就请她说。

孩子说:“我喜欢第一封信,因为我读了很感动。”

多好的“感动”,这是真正的阅读。

第二个举手的孩子说:“我也喜欢第一封信,我觉得露西写得很真诚。”

第三个孩子说:“我感觉露西写第一封信时都是自己的想法,第二封信是听了妈妈的建议。”

这三个孩子的“不同声音”太珍贵了,一下子把大家“一条道走到黑”的思维拉了回来。

是啊,第一封信传递出来的难过、孤单、伤心等情绪,就是一个孩子想念爸爸的真实情感啊,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倒觉得第一封信会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共情。

这三个孩子说得多好,先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才能从爸爸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样,再讨论“为什么第二封信更适合写给爸爸(不是更好)”,就更能明白其中的奥义。

两封信都在表达露西对爸爸的想念与爱,只不过,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选择悲观,也可以选择乐观,可以选择自怨自艾,也可以选择将快乐传递。

两相比较,孩子们就明白了,妈妈的引导是更适合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在遇到痛苦、伤心的事情时,可以选择的一种态度。

露西在写完第二封信后,她的心情是不是也变好了呢?

孩子们都说:是的。

这时候他们的理解,一定比起先大家都跟着说“第二封信好”,更深刻一些吧。

这也正是我想要的课堂。

来源:一枚叶

四上习作2:小小“动物园”教学流程

丁素芬

本次习作很有趣,要求如下:

想一想: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

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写好了读给同桌听,看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

根据以上的习作要求,我们可以为本次习作做一份评价量表:

教学目标:

1.尝试多角度观察家人,准确写出家人与动物相似的特点。

2.抓住人物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想象的乐趣。

3.通过习作评价量表,学习自主评价与修改作文。

教学流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找准相似点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一个可爱的小小“动物园”里,看,这是一位绵羊妈妈——

为什么说妈妈是绵羊呢?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波浪卷——外在特征

都爱吃素——生活习惯

性格都很温和——性格脾气

(板书:多角度

相似)

2.你觉得你的家人像什么动物呢?交流分享:

我的

(家人)像

(动物),因为

。(从不同角度说说理由)

二、展开想象,绘制小小“动物园”

1.把自己家想象成一个小小“动物园”,你们家都有哪些“动物”呢?他们和相应的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完成习作任务单(一):

交流习作任务单,点评中引导多维度、多视角。

三、鉴赏片段,讨论:怎样把特点写生动?

1.出示关键词,学生选择:

老黄牛(磨叽)

猫头鹰(夜猫子)

蜜蜂+鹦鹉(勤劳、话多)

2.选择两个片段,交流:小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人物的?怎样才能写生动?

(一)

要说老黄牛,那必须是我爸。晚上,我叫爸爸去洗澡,他总说再等五分钟。五分钟过去了,他半步都没有挪动。只有我妈的强行命令才能让老黄牛缓缓起身,走向卫生间。一次,我让他陪我打篮球,他说再等五分钟。我傻傻等到五分钟,去叫爸爸,他又说再等十分钟。无奈,我接着等。十分钟到了,我让爸爸快走,他居然说再等半小时一定走。我生气地要哭出来了:“爸,你到底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马上,马上!”爸爸平静地说道。不知过了多久,爸爸终于答应我去打球了,可我一看表,大声叫道:“下午五点了,篮球馆都关门了!”

(二)

我的妈妈是只“猫头鹰”。她如猫头鹰一样,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妈妈好像有做不完的工作。晚上,我洗漱完毕,准备睡觉,常看到妈妈还在工作。一盏台灯,一台电脑,一沓书本,读啊读,写啊写,好像时间和她无关。有一次,我发现已经十点了,催妈妈赶快睡觉。她却精神地说:“你先睡,我不困,过会儿。”我一觉醒来,发现妈妈的灯还在亮着。唉,妈妈真是“夜猫子”,太辛苦了!

(三)

妈妈体型偏瘦,和魁梧的爸爸比起来,小巧玲珑。她有时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家里飞来飞去,忙个不停。特别是周末,她从这个房间飞到那个房间,把每个地方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比机器人保姆还勤快。有时,她又像一只喋喋不休的鹦鹉。我每次上学前,她都会连问N个问题:“作业带了吗?红领巾带了吗?水杯呢……”爸爸每次上班前,她又会换一套问题:“手机带了吗?车钥匙带了吗?晚上在家吃饭吗……”哈哈,家有“小蜜蜂+鹦鹉”妈妈,时而幸福时而麻烦呀!

把人物特点写生动,可以把人物最符合这个特点的平时表现写出来,还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写。

(板书:平时表现

具体事例)

3.完成习作任务单(二)

四、完成习作,评议修改

1.学生完成习作初稿。

2.小组交流习作,分享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3.小组里谁家的“动物园”最有意思?推荐分享。

4.修改习作。

五、教师按量表评价,评讲,二次指导

PS.本学期习作指导量表与任务单参考了上海特级教师谈永康团队编写的作文教学指导用书,详见习作1链接(四上习作1:《推荐一个好地方》任务单设计)。

来源:丁丁de笔记

“漫画”老师》习作范文

孙天越等

hello

Autumn

Autumn

“双面”老师

503班孙天越

他的皮肤黑黝黝的。肚子圆滚滚的,像充满气的皮球似的,那雪白的大门牙、那炯炯有神的睛眼,活像一只可爱的松鼠,有趣极了。他既幽默又严厉。

他幽默时能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有一次,老师叫小胖同学背日积月累,小胖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流利地背完了书,昂着头,骄傲地望着老师,老师眉开眼笑,露出了那雪白的大门牙:“嘿,看不出你小这个小胖肚子里还有点儿知识。”我们哄堂大笑起来,甚至连对面的高楼大厦都能听见。听了老师的话语,我心花怒放、眉飞色舞,心里好似盛开了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眼泪,开心极了。

他严厉时十分可怕,像一只发了怒的雄狮子。有一次,一位同学写的作业很丑,老师看到后眉头紧皱,最终忍无可忍,把作业狠狠地撕了下来,摔在讲台上,走下去把那位同学拎上了讲台,眼里的寒光射向他。他脸色苍白,低着头不敢看他,老师使出了他的“狮吼功”:“你为什么写得这么差,这是什么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我们立刻寒毛竖立,仿佛我树上的叶子也被惊吓到而落了下来。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高枕无忧:幸好我的作业说得过去,要不然我就完了。我叹了口气,外面乌云密布,欢快的鸟儿也不再歌唱,躲到了它们的巢穴里。

但是不管怎样,他始终都在教我们学习,帮助我们成长。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位“双面”老师,既幽默又严厉的老师,我们喜欢我们的“双面”老师。

Autumn

“变脸”老师

503段弘炜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既严厉又幽默的老师。他的个子不高,身材有一些微胖,他笑起来会露出两个大门牙,像一只小松鼠,给人一种很温暧的感觉。

老师发火的样子你绝对没见过,那场面,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有一次,有几个同学的作业没完成,老师的脸瞬间从晴空万里变成了狂风暴雨。老师凶神恶煞,一拍讲台,用狮吼功吼道:“我是不是一天不说你们,你们就浑身难受,一个个都吃了熊心豹子胆,连作业都不写,干脆别待在学校了,早点回家去吧!”。此话一出,全班顿时鸦雀无声,仿佛只要说了一句话就会立刻被碎尸万段。我也被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惊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老师发怒的样子很可怕,但老师幽默的样子也很可爱呢。有一次,我被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本以为语文老师知道了会让我遭受“双重打击”。但迎面走来的语文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还一边拍着我的肩膀一边感慨似地说:“没想到啊没想到,竟然有人能活着走出数学老师的办公室”。随后又指着我激动地说:“那个人就是你,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把刚被批评的阴影抛到了九霄云外,笑得半死不活。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位既严厉得可怕,又幽默得可爱的语文老师。

Autumn

我的语文老师

503罗宇昊

他的个子高高的;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他的眉毛一耸一耸,总会把我们逗得开怀大笑;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可以看出每位同学的想法;他笑起来还会有两个小酒窝,他还有一个肉嘟嘟的小肚子,走起路来动来动去。这就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郭老师。

郭老师非常幽默,我很喜欢他。每次上郭老师的课就好像有一股甜滋滋,清凉凉的风,掠过我的心头!记得上周五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表演吃橘子,哈哈哈!课堂上大家都笑疯了,精彩的游戏和老师幽默地讲解,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我的心里像绽开了朵朵鲜花,就要蹦出来似的,开心极了!

其实,这正是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是一节幽默的作文课,这样的学习氛围怎能不吸引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课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课堂上的趣事,我也仔细品尝着郭老师给的橘子,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我难以置信,上课还能这样有趣!真是太佩服郭老师了!

当然了,作为班主任,老师也有严厉的一面。当有人上课不听讲或注意力不集中时,郭老师就会停下讲课,一动不动的,用锐利的眼神盯着他,喝斥道:“赶紧坐好,全神贯注地听讲!”那声音震天动地,仿佛整个年级都听得到,让人不禁吓得瑟瑟发抖,心里打鼓似的咚咚直跳。于是,赶紧坐好,认真听讲,其他同学也吓得胆战心惊,但是到了下课,老师又会亲切的和我们聊天。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他亲切又幽默既像良师又像益友,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来源:

童趣习作

六上第三单元习作

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来自恰切课堂)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

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

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

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最好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心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4)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例文赏析:

谦让

让生活更美好

傍晚,一抹黑色出现,静静蚕食着天空,路灯逐渐亮了,像是家人对孩子的呼唤,柔和的亮着,指引回家的路。

我和妍骑车穿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家驶去。

到了回家的路口,我向妍道别,然后回过头无奈的看着连续不断的汽车,像窜流不息的小溪一样流过。我粗略地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多辆。

终于看见一条大一点的车缝,我眼睛一亮,正要冲过去,一辆汽车在我鼻前呼啸而过。我目瞪口呆,轻抚着胸口,在那里,我的心脏正急促的跳着……我苦笑不得,继续等待。

突然,一辆车的速度慢了下来,无视后边拼命鸣笛的车龙停了下来。窗玻璃被旋开,一位阿姨扭过头对我说:“小妹妹,你等很久了,你先过吧!”从没想过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在我身边,我原以为,这座城市,已经被冷漠吞噬了。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那位阿姨却笑着说:“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常常被前面的车堵得不行,直到有一天,一辆车很谦让地让我先过。”

我突然感觉,城市的空气里多了些温度。我向她道过谢,继续向家前行。很快,我坐在了沙发上。回想起那句话,心口暖暖地充满着一种叫感动的东西。

第二天,我骑车去上学。我和另一辆自行车被堵在一条小路上。小径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于是,我偏过头,轻声地对我旁边的人说:“你先过吧。”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就迅速地骑了过去。原来我也可以让人感动啊,想着想着不禁轻笑了出来。我开始觉得,这座城市很温暖,很可爱,很美好。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5)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课前搜集“让生活更美好的

或文字资料”,为本节课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做好了准备。

2.运用《明天会更好》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说出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为本节课的习作打好基础。

3.运用微课导学,开阔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

4.范文引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写出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前沿丨新课标指引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一体化课例

卜庆振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课程的思想性,在课程性质中就强调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将这三大文化写进语文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的“主题与载体形式”。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亲近鲁迅”为主题组织内容,与“革命文化”紧密相关。同时,选择了不同文体的文章,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但在判断所属任务群是“实用类”还是“文学类”方面存在困难。此时,借助教材单元提示,围绕编者目的,可以明确与新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紧密相关。

在新课程中,我们自上而下,围绕“革命文化”这一主题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进行梳理,可以看到与之相关的目标、内容、任务、评价、质量标准方面的具体建议,为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一体化找到明确的要求与标准。

现将新课标中相关要求与建议列举如下:

1.课程性质:致力于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2.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课程总目标(指向单元学习目标):第1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课程第三学段要求(指向单元学习目标):

【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与鉴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表达与交流】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梳理与探究】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最后还特别提出: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

5.相关学习任务群(指向单元学习活动和评价):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提示】

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6.学业质量5-6年级(指向单元学习评价):

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材分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专题,是新教材第一次为一位作家单独设置的单元,包括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怀念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小说、散文、还有诗歌。“语文园地八”中有关于鲁迅的名言诗句,习作“有你,真好”等内容。这个单元的编排从不同角度、不同文体、不同写作手法中感知立体生动的鲁迅形象,走近文学经典。学生可以多角度了解鲁迅,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在小学高年段接触鲁迅及其文学作品,既是为学生打下人生的精神底色,也是对初中阶段学习大量的鲁迅文章做好衔接与铺垫。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在五四版教材中描述较为清晰:这个单元选取了一组与鲁迅有关的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从而激励我们向鲁迅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要素和新课标中的三大文化主题中的“革命文化”高度相关,与课程总目标第1条“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一致。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人文要素的实现提供了语文知识、技能方面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背景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读懂人物精神。

关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给出了更清晰具体的归纳,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课文归纳: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有的人》;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如《好的故事》。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后练习提取一条,即:写多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为不同事件列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五四制教材中,还有一条语文要素:通过反复朗读和默读,揣摩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并体会寻常词句的深刻内涵。这个要素和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三学段的教学提示是一致的,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寻常词句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重在回忆印象深刻场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情感。新课标任务群的设计重视阅读与表达的一致性,不再将阅读和写作分开。这个要求和阅读要素是否能够关联起来呢?就整个单元的选材来看,都是围绕一个人进行的,这些文章组成一个单元,也体现出“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特点,学完整个单元,学生也可以在单元习作中表达出“有鲁迅,真好”的炙热情感。当然,也可以将之前归纳的语文要素形成概括性理解: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或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人物精神和情感体验。基于这样的概括性理解,我们可以在习作中表达到其他名人或身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表达对这些人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

关于鲁迅: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之前大多停留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样的刻板印象层面,许多学生的心目中,鲁迅是神一样的存在,高高在上,不可亲近。但在本单元的组织上,编者有意打破这一点。如选择了鲁迅的侄女的文章,从儿童视角和亲人角度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鲁迅形象;选择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表现鲁迅童年生活,表现鲁迅对儿童的理解与关爱;选择鲁迅学生的文章《有的人》,表现晚辈对前辈的敬重;选择鲁迅自己的散文诗《好的故事》,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角度,将鲁迅从神坛拉到学生身边,我们以“亲近鲁迅”为主题,创设情境,以“假如我是鲁迅的伙伴、亲人、学生、朋友、敌人、自己……”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鲁迅更为丰满的凡人形象和伟人形象,更好地感受他的形象气质和精神境界,主动学习他的民族情怀。

由于鲁迅生活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有差异,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对鲁迅文章内容理解的困难,教材在语文要素中给出了学习的支架,即“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关于知识、技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如教师教学用书所说:“这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学习的‘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观照。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同时,在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给出“列小标题”的活动设计,这个技能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学习过,是一次迁移运用,可以在进一步地阅读和写作中使用,体验语文学习内容螺旋上升的特点。

学习目标:

1.

认识“郑、拜”等

25

个字,会写“缚、厨”等

25个字和“毡帽、项圈”等

29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精彩的语句和鲁迅的名言。

3.

借助网络资源,结合“阅读链接”和相关书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鲁迅先生形象和性格特点,归纳其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

4.反复朗诵课文,揣摩精彩语句的意味,体会寻常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习文章运用的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分析其效果与作用。反思归纳鲁迅身上的精神品质,寻找向鲁迅学习的方向和路径。

5.

能运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事件表达鲁迅或其他人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真挚情感。

评价任务: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特点,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朗诵课文和名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鲁迅名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够熟练使用百度、知乎、哔哩哔哩等网络资源,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借助“小管家”等小程序,实现跨媒介阅读与运用,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默读课文,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人物精神,概括出自己情感体验。

4.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作者使用的对比、象征等手法及作用。概括鲁迅先生形象和性格特点,归纳其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

5.能运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事件表达鲁迅或其他人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精神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学习结构:

青春献礼二十大

传承鲁迅民族魂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1.全卷共10页,4大专题,7个任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引导语句,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

为庆祝中国共青团建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东平县各中小学团队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小东和小萍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研究了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走近鲁迅”单元,计划组织开展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鲁迅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引导同学们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激励自己向鲁迅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亲爱的小伙伴们,请你一起来参与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吧!

专题一

描绘鲁迅形象(21分)

为了让全校同学了解鲁迅,学校筹备组拟做几块展板,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初识·鲁迅档案(12分)

小东:小萍,鲁迅先生可是国际“巨星”,咱们一起为他制作一个明星档案吧。

小萍:好啊,不过咱们语文课本上有鲁迅先生的介绍,可是有几个地方我记不清楚了,你能帮我填上吗?

小萍:看来咱们的小伙伴都很了解鲁迅先生啊!小东,你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思想家”吗?

小东:1940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小萍:是这样的,不过有很多同学对此还不了解,我们在展板上放一段文字说明吧,不过我有几个字不会写,还有几个字不会读,你能帮忙补充上吗?

小东:我们的小伙伴太棒了。我发现小萍用的成语也不错,“饱经风霜”用的就很好。

小萍:是的,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饱经风霜”我查了,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意思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小东:不过,小萍有一个成语用得不太恰当,你能帮她找出来,并说明原因吗?

3.你:哦,我发现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在这里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萍:你真聪明。不过,这里面还有个句子有语病。

4.你:嗯,我也发现了,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东:谢谢大家。我马上去修改。

【任务二】聆听·鲁迅名言(6分)

小萍: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因为是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东:是的,鲁迅先生的民族魂集中体现在了他的一些名言和诗句中。我想围绕鲁迅先生的民族魂再做几块展板,展示他的主要思想。

你:好主意。

小萍:习近平总书记也引用过,并且激励我们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6.你:嗯嗯,我知道“老黄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东:你的文学涵养真不错。不过网上有很多冒充鲁迅先生的名言,大家要仔细分辨哟。

【任务三】亲近·鲁迅作品(3分)

小东:我在搜索资料时发现,鲁迅先生喜欢画画,从小就喜欢临摹《山海经》里的插图,长大以后,他的美术造诣很高,经常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还为北大设计了校徽呢。

小萍:是的,是的,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封面就是他自己设计的。

小东:这个封面看上去很乱,还有大片的黑色背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吗?

8.你:学习《好的故事》的时候,我了解了《野草》的写作背景,当时的鲁迅________

小萍:太好了!我感觉鲁迅先生真是太有才了,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啊!

专题二

梳理鲁迅思想(13分)

【任务四】策划·鲁迅印象(13分)

小萍:咱们为本次活动搜集的资料真不少呢。

小东:是呀,接下来,要邀请各个班级的同学,结合上面整理的资料,在教室里的宣传栏上,策划一次“鲁迅印象展”了。

9.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拓展——“鲁迅印象谈”(7分)

小东:让我们回顾鲁迅眼中的人和事,重温他人眼中的鲁迅,书写我们眼中的鲁迅。

10.活动内容的整理与拓展——“鲁迅先生印象展”(6分)

你想从哪些方面展现鲁迅的形象?

专题三

传承鲁迅情怀(26分)

【任务五】评议·感动中国(10分)

小东:一百多年来,鲁迅先生的民族魂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生生不息的“民族魂”。本次主题活动,计划借鉴“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展示鲁迅精神的新时代风采。小东和小萍整理了以下资料,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1.请你模仿“中国航天人”的示例,为鲁迅的颁奖词拟定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迹或相关材料的内容,用最简短的句子或短语进行概括;也可以从阅读过的材料中找出最恰当的词句进行概括。(4分)

12.请你模仿“中国航天人”的示例,结合鲁迅的主要事迹,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字数在100200字之间,使用第二人称,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精神和自己的情感,突出人物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6分)

【任务六】传承·中国脊梁(16分)

小萍: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你阅读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写下自己的阅读思考。

当代神农氏

① 20世纪60年代初,饥饿,像蒙蒙的雨雾,笼罩在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中华大地上。袁隆平看到,在公共食堂的灶台上,堆堆野菜,大锅清汤,岌岌可危的村民住房里,躺着一个个因饥饿患水肿病的大人和孩子……

②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的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一个黄色的小笔记本上,袁隆平记下了这个奇妙构想。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

”,驱走在中华大地肆虐的饥荒恶魔。

③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④ 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袁隆平认为,经典理论没有实验根据,因为他自己就曾经发现过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⑤ 19646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

⑥ 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⑦ 第一天,没找到。

⑧ 第二天,没找到。

⑨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⑩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⑪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把这株稻子取名为“野

”。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命运,总是朝敢于向他挑战的人微笑。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

(作者刘建祥、李振湘,选文有删改)

1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想一想,袁隆平爷爷算不算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你的理由。(4分)

14.文中第5段到第12段具体写了袁隆平的一次成功,第13段简略写了袁隆平的无数次失败。请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样写的目的,写下来。(4分)

15.袁隆平在寻找“雄性不育植株”时,“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这里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读《当代神农氏》这两个题目,你有发现这个题目有哪些好处?如果请你给本文再取一个合适的题目,你会取什么呢?(4分)

专题四

寻找身边“鲁迅”(40分)

【任务七】寻找·身边榜样(40分)

小东:本次活动已经尾声,在活动过程中,你对鲁迅先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你对鲁迅先生的民族魂有哪些新的理解。

小萍: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理想,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鲁迅精神”永远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

17.小东:在你的身边,你发现谁是闪耀“鲁迅”精神的“明星”?他们可能是有名气的大人物,也可能是平凡的小人物,结合自己的发现写一篇文章。

小东:要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身上的“民族魂”。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品质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3)不少于500字。(4)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六年级“亲近鲁迅”单元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人:东平县实验中学西校区

卜庆振

修订:刘慧霞

仝玉霞

李海燕、秦余芳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重点词语,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特点,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朗诵课文和名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积累鲁迅的文学常识与名言,能在新的情境中恰当运用鲁迅名言。

3.能够使用网络资源,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默读课文,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人物精神,概括出自己情感体验。

4.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作者使用的对比、象征等手法及作用。概括鲁迅先生形象和性格特点,归纳其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

5.能运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事件表达鲁迅或其他人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精神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2019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题

钟玲玲.“双减”背景下的单元练习作业设计[J].语文建设,2021(22):16-20.

来源:中小学老师参考

转自:“青岛市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