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2022/9/30 14:53:46 阅读:167 发布者:
新学期,新气象,《仙游初中数学教学与研究》将新课标精品内容做了梳理,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加结构化、系统化地学习新课标、新教学、新评价,从思维到能力,达到再一次地跃迁。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
教案是关键环节,教案不改,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也倒逼新教学模型必须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如何理解大单元中的“大”?
首先是目标阶位高,如,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以产品/作品为导向;教学单位大,需要教师将多个课时合在一起来思考、操作;课程建设显,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估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单元组织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组织者作为“骨架”统摄所有学习活动 。
再来说评价。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纸笔考试要重建试题属性,教师应明确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双向细目表已完成使命,将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也可以参考2021的PISA数学素养测评实践模型——
表现评价有三种类型:构答反应、作品、行为表现,考验学生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解决高分低能问题。
过程数据即e-评价,借助新技术,5G、云储存、AI等,变数据为证据,解决有分无德、有习无惯等品格问题的评价。
转自:“仙游初中数学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