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优化策略探索

2022/9/29 11:32:54  阅读:131 发布者:

一、因需而设,深耕编写意图,解读语文要素

课堂作业以课时为单位编制,应该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在研读教材、教参等各类相关材料外,还需要认真钻研课后习题等作业的编写意图,只有认真吃透教材与作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准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让课堂作业在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导教、导学等功能。

以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教师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五道作业题,并制定相应的能力目标。

1.紧扣学习重难点,助力教师把握语文要素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因此,本单元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简要复述的能力。而本篇课文学习重点是了解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2.以课后题促导学,提供课堂设问基础模板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精读课文,课堂作业设计涉及了书写生字、形近字对比再组词、阅读课文获取有效信息判断对错、提取关键字完成思维导图、运用提示语引发思考、课外拓展阅读等题型。诸如此类题型为教师的课堂学习设问提供了丰富而适切的模板。

3.螺旋进阶有提升,拾级而上实现语言运用

课堂作业中螺旋进阶式的难易编排,助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第一、二两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类积累与运用,属于语文基础知识,重在积累和运用。判断题的辨析内容都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也就是学习难点。注重整体感知,第四题是对文言文故事情节的梳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是学习重点。第五题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4.评价有弹性,作业完成过程促进个性发展

课堂作业作为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其在评价上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设计一些选做题或需要教师协助下完成题目。利用作业本,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达到教学要求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适时而导,推进深度学习,夯实语文要素

1.作业前置,为教学预设提供生本依据

完整的课时学习一般是从学生课前预习开始的。小学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因此教师可以将基础性的题目稍加设计成一份预学单,以此来检测预习的效果。如以《王戎不取道旁李》预习单为例,建议用时10~15分钟完成以下预习单:

2.合作探究,为深度学习搭建有效支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路径,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发散图”“情节发散图”“鱼骨图”“变化图”“经历图”等形象图表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搭建学习支架,开展合作学习:

如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用简洁、直观的图示设计课堂上的作业任务,让抽象的文字信息可视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将有效驱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思维逻辑和阅读能力。因此,有了图表这种形象化的支架,学生就能更好地整理信息,梳理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表达。

3.促进理解,为思维课堂创建达成任务

课程标准强调教科书在内容上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学习提示语,这些学习提示语是对知识点、学习方法的提示,更是教师设计课堂作业的指路牌。教材中提示语所在位置、内容的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有的是提示知识要点,有的是提示学习方法、书写注意点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些提示语设计课堂作业,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

以六年级《故宫博物院》第1题为例。根据“泡泡”提示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小组交流、组内讨论、推荐展示”等环节进行学习。其中课外查找资料的联结学习,既是对课文的补充,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教材上还常设表格填空,让学生依照示例来完成。此类表格学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将此类表格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根据情节,仿照示例,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再次的创作。如:四年级《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结合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学习课文时,借助支架实施学习活动:先出示表格,明确要求;再根据示例,填写表格;然后从同桌交流到全班交流;最后情景表演,表现评价。学生再根据示例,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填写,然后进行创造性地复述与表演,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还通过创建有趣的驱动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4.分层评价,为教学诊断提供过程评价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分层布置”“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分层布置”是指优化的弹性课堂作业结构,分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面对分层作业,学生可以各取所需,教师也可以由此来分类评价。

三、整合创构,培养高阶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1.与教材联结式整合,思辨中成长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夏天里的成长》第2自然段时,根据课后第2题,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填写。在展示交流时,学生设计的表格出现两种样式,表1,“动植物、怎么长”两个要素;表2,“生物、时间和怎样长”三要素。学生填写表格后开展思辨,如下表:

抓住找“微小不同”思辨学习契机,在对文本准确理解、概括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联结式整合使课堂作业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思考的氛围,并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所在,体验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思维也得到发展。

2.向阅读延展式构建,拓展中成长

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借课堂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在学习这一单元前后需要学生大量阅读关于“鲁迅”的文章,可以是鲁迅自己写的文章,也可以是别人写他的文章。以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鲁迅逝世后,许多作家写了悼念文章,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郭沫若的《民族的杰作——悼念鲁迅先生》等,你可以找来读一读,对鲁迅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过此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巴金、臧克家等作家写鲁迅的文章。在课堂上阅读此类文章,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全面了解鲁迅,而且在教材文本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课外阅读,进一步加深情感共鸣,更是通过群文阅读促进学生积淀阅读素养,养成在阅读中积累、思考的好习惯。

3.向生活实践式探索,活动中成长

语文学习要课内外有机结合,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更是一种深度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思维。以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课堂实践作业:请对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进行一次小调查,记录下时间、地点和看到的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和同学交流后,选择一条写下来对小区居民进行宣讲。

为完成这项课堂作业,学生必须到生活中去学习,有过亲身体验,才能有发自肺腑的感受。有些课堂作业未必要当堂反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通过生活实践来寻找答案。学生完成“宣传标语”课堂作业时需要在小组实践活动中,在家附近的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最后制作标语张贴或悬挂在恰当位置,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既能了解自己家乡的环境,又能培养能力,同时还达到热爱家乡的情感熏陶。活动归来,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真实实践体验再进行作业的评价。这样生活实践化的语文课堂作业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与提高。

通过深入挖掘,高效发挥课堂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势必可以实现语文要素的高效落实,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作者单位:孙 峥,浙江杭州桐庐县文正小学;沈国娟,浙江杭州学正小学。

转自:“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