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语文跨学科学习专题 | 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2022/9/28 14:51:45  阅读:2458 发布者: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的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意识。在设计名著阅读的跨学科学习任务时,教师要遵循情境性、实践性、真实性、融合性、贯通性的原则,抓住关键信息以及主要线索,结合多学科知识,强调跨媒介表达,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借助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以《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活动为例

|  张彪

2022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语文新课标”)颁布,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义教语文新课标的变化之一,就体现在“课程内容”要求上,“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在这个基础上,义教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通过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一层面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面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面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学生跨学科学习,上的还是语文课吗?跨学科学习要跨哪些学科,学习什么?面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很多教师一头雾水、一脸困惑。下面,笔者以《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有关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阐释

所谓跨学科学习,就是聚焦一个源自现实世界的有意义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和知识对主题持续探究,形成观念物化的产品,由此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张华教授这样阐释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义教语文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也有明确的表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首先,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一种组织语文学习的方式,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各领域的相关知识,来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同时,设置语文学习任务,创设情境,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其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无论如何“跨学科”,如何“运用多领域的知识”,最终目的都是语文学习。这里谈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还是统属在语文课程中的任务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最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更主要的是在强调跨媒介的表达。不同学科就是不同的文本表述形式,也就是不同的媒介。跨学科学习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围绕同一问题产生不同媒体的呈现,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最终指向语文学习。

二、名著阅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一)《海底两万里》的教学定位

《海底两万里》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书目,教材中强调借助本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典型的科幻小说,是作者依托科学研究(知识),通过科学幻想创作出来的。全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关系相对简单,很适合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默读的方式,开阔视野,提升阅读速度,抓住关键信息以及主要线索,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通读名著整本书,是名著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聚焦相关情节内容,进行深入阅读。

(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1.确定总任务

基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目的,本节课通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本次跨学科学习的总任务是“奇幻海底”十日游旅行项目设计。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作为“旅行社海底旅游项目”的研发团队,依托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设计“奇幻海底”十日游的旅行项目。小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立足《海底两万里》名著内容做好分工,然后进行设计。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总任务是完成“奇幻海底”十日游旅行项目设计,具体如下 : (1)成立旅行社,8/组,负责人1名,统管全局;(2)明确旅行主题,即明确宣传语(广告词);(3)明确此次旅行适合参与的群体;(4)明确本次旅行项目的行程、路线以及特点;(5)旅行项目要形成PPT和文档,便于展示宣讲;(6)旅行项目汇报5~6分钟/组。

这个总任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所以在布置本次任务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了以下几个读书活动,作为前期铺垫:引导学生在线上平台完成课前的阅读演讲,尤其抓住《海底两万里》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有整体的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世界地图上标记名著中重要事件发生地及对事件情节的概括;学生共同在世界地图上绘制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为完成任务群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设置分项任务,形成任务群

当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内容有了大体了解之后,各小组根据“奇幻海底”十日游旅行项目的要求分头设计。在此之前,教师已经要求每个“旅行社海底项目开发团队”(小组)做好十日游项目策划书以及宣讲PPT

在制订项目活动要求的过程中,各小组组长也要参与到项目活动内容及要求的制订中,确保各组活动完成的质量。项目活动策划书中,首先要根据旅行主题确定宣传语(广告词),还要制作项目宣传片(短视频),使宣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旅行项目的策划书中,要对行程路线、景点安排、主打景点特色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要求。尤其是行程中“高光点”的推荐和介绍,引导学生通过细读名著情节,筛选出2~3个重要的情节作为“高光点”,每个景点要做“奇境导览”“奇人导游”“奇妙体验”的安排,既突出名著内容的重点,又能够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提取要点、对比筛选、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确定好项目活动的要求之后,组织全体小组长梳理并制订活动评价量表,确保各小组在活动中能够参照评价量表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任务一:制作旅行项目宣传单(或者宣传片1分钟左右)。具体做法:通读全书,初步感知,写一个150字左右的宣传语,宣传“奇幻海底”旅行项目中吸引人之处。立足全书内容,有吸引力、感染力。

任务二:制作旅程行程单(介绍时间安排、行程路线和交通工具)。行程单包括行程路线图表、鹦鹉螺号潜艇介绍文字和图样。具体做法:梳理文本,用表格或者画图的形式,梳理出“奇幻海底”行程路线;对鹦鹉螺号潜艇的特征进行生动描绘。

任务三:细读重要情节,推荐行程高光点(2~3个)。具体环节和做法:(1)奇境导览,根据书中内容,写出高光点的特点和值得游览之处——简短推介;(2)奇人导游,请书中人物做导游,根据这一情节中较突出的人物形象(三个景点不要重合),以他的口吻为这个景点写一篇导览词;(3)奇妙体验,根据书上内容描绘在高光点游客会经历的奇妙事件,如海底森林打猎、采珠、观赏大战章鱼3D电影等,形成“活动体验”项目书(选做)。

三、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当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形成之后,教师要注意分项任务之间的关联及逻辑,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完成相关任务。

(一)运用美术、信息科技学科知识,完成“任务一”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第一项任务是完成“奇幻海底”十日游项目宣传单或宣传视频的设计。完成这项任务,学生不仅要运用语文课上形成的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等能力,还需要综合美术、信息科技等学科知识,甚至需要边完成任务边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习。设计宣传单或者宣传视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宣传单的美术设计要过关,宣传视频要有配乐、字幕、画面,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全面考虑“受众”,才能把宣传海报(如图1)优美地设计出来,把宣传视频形象地录制出来。

1 宣传海报

(二)结合地理知识,梳理“奇幻海底”十日游路线,完成“任务二”

设计“奇幻海底”十日游路线的时候,结合名著中具体地点的经纬度,可以确定游览过程中的重要景点位置,然后简单说明设计游览的理由。这时候,学生需要面对世界地图,纸质版或者动态电子版的,运用地理学科知识,结合名著中的具体描写,综合气候、地理位置、景点特点等信息,确定“奇幻海底”十日游的行程路线,在运用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生:我们第一个奇景导览的是海底森林。精彩的海底森林景点,身穿高级的橡胶潜水服,脚踏铅底鞋,在柔软的细沙中行走,看海水颜色渐变、珊瑚虫反射七彩光。软体动物一路撒磷光,胭脂红、橄榄绿、玫瑰粉、浅棕黄,植物成林。自行搜集标本,收获多多。这里的导游是皮埃·阿罗纳克斯。

生:接下来是海底森林的狩猎体验。在这里,你可以零距离感受海底的美景,欣赏海底的风景。可以看到许多生物,如海草、珊瑚等,还可以在鱼群里面穿行,然后在中途看到许多像蜘蛛一样的动物,充满新意,也很刺激……在这里,你可以观察珍珠生长,研究珍珠,看船员演示如何养护珍珠,亲自尝试,还可以穿潜水服到海底近距离观察珍珠。不管你是不是珠宝达人,都不能错过。

(三)基于生物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旅行三餐设计

既然是“奇幻海底”十日游的项目设计,那么,一日三餐就是重要的一项。旅行三餐,同样需要结合名著内容,根据海底潜行特点进行设计。设计餐食的过程中,要运用生物相关知识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旅客群体特点,荤素搭配,提供多种选择。

生:我觉得我们组有个部分应该是比较精彩的,就是10天的特色食物。说到旅行,特色食物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特色美食以及制作过程。实际上,大家正在品尝的美食均来自海中,盘中像鸡肉的食材是海归子,这里还有由顶级厨师烹饪的各种食物,供大家品尝。这里保存的鲜海参,马来人不会说有更新鲜的第二份,还有一种奶油是从雌性鲸鱼身上采集的。糖是从北海的大墨鱼、海藻中提取出来的……

(四)应用美术知识及绘画能力,还原鹦鹉螺号的原貌

《海底两万里》中有具体介绍鹦鹉螺号构造及特点的文字。本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的一项任务就是介绍潜艇的情况,直观地画出小组学生对潜艇样子的认识。

这里要完成的相关任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文字对内容进行转化,形成图画方式的表达。本次活动汇报中,每个小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可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生: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设计的潜艇(如图2)。鹦鹉螺号的性能大致和书上形容的一样,但是为了大家能有更美好的旅行体验,我们新加了一些功能。比如驾驶底舱,它由玻璃制成,便于看清海底的情况。然后是船长舱、导游舱、船员舱和游客居住的地方,还有图书室、展厅、储藏室、机械室。底下是一些储水舱、储氧舱,潜艇还有海水淡化器等。整个外形是一只雪茄的形状。大家可以到图书室畅游书海,在展厅欣赏稀世珍宝。为了安全,整个艇身由工字钢制成,它的玻璃由多块六边形的小玻璃组成。整个骨架就是龙骨,弓一样的形状,像射箭的弓,最大抗压距是0.35毫米,排水量8762吨,全长42米,宽77.2米,全船由自身内部发电,最高时速可达35海里。

2 潜艇想象图

(五)借助多种媒介刺激旅客感官,提升体验感受,完成“任务三”

“奇幻海底”十日游的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是由“奇境导览”“奇人导游”“奇妙体验”组成的“高光点”设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调用多种媒介对旅客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从而使旅客印象深刻。

依托《海底两万里》名著内容,学生经过筛选、概括、比较、梳理,确定了行程中重要的“高光点”,然后通过多种形式对这些景点和特点进行展示。

生:我们的行程高光点,第一个是亚特兰蒂斯,奇境导览古老的神秘大陆、失落的神秘文明。我们的船舰导游是尼摩船长,他安排了徒步活动。第一项活动是观看亚特兰蒂斯文明复原3D电影,纵览一万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大西洋城……最后,介绍一下我们组的整体分工。我是组长,负责设计行程计划、组织分工和PPT修改;郑同学负责绘制宣传单;李同学负责设计宣传语;贺同学负责介绍潜艇,他的地理知识比较丰富,也负责提供一些地理知识;容同学美术水平比较高,负责绘制潜艇图纸;赵同学负责安排所有的行程高光点;马同学负责PPT制作。

(六)依托互联网进行实时评价,完成各小组的量化评比

在各小组完成总任务汇报的过程中,其他组成员参照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见表1)。值得一提的是,制订任务群活动要求的过程中,各小组的组长也参与到任务群活动内容及要求的制订中,确保各组活动完成质量。由于这一环节是借助互联网进行实时评价,所以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拿到学生评价的数据,更加有利于获得学生对各小组汇报的反馈,让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更加综合和客观。

1 评价量表

具体评分要求如下:(1)高光点推荐,请记录旅行项目的高光设计(地点+事件);(2)设计创意,小组的整体设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简单陈述理由);(3)行程设计依据,小组设计行程的内容是否以原著内容作为依据(分条简洁记录);(4)核心竞争力,你认为小组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5)总体评价,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小组设计的整体评价并打分(满分为100分);(6)行程建议,基于小组设计,根据原著内容,你的修改(补充)建议是什么;(7)推荐星级,综合整体项目设计,你给这个项目评定的星级是几颗星(最高为五颗星)。

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原则

义教语文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强调,要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其中,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本次任务群就是在第四学段进行的一次以设计、展示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在任务群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对问题(任务)的探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逐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学会提炼、表达,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呈现学习成果,获得学习的愉悦。

(一)要具有情境性

义教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相关任务,从而获得语文知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在设置任务时要特别突出布置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境性。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完成任务会更加投入,学习体验以及收获会更加丰富。“奇幻海底”十日游旅行项目设计,就是结合学生外出游览的生活经验,创设“旅行社”开发项目的情境,借助网络平台、平板电脑、视频制作等设备或技术,推进任务的完成,从而使任务群的学习更具情境感,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更具向心力。

(二)要具有实践性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实施与推动学习任务群完成时要注意实践性的特点。所谓实践性,就是学生能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尝试完成相关任务。在完成任务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多学科的优势,运用多种知识和经验储备,付出智慧,付出时间,付出努力,动手、动脑,参与其中。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的任务群设计,就是引导学生能够结合知识与经验积累,做出一份“奇幻海底”十日游的设计文案,并能够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赢得更多的投票和支持。作为小组团队中的一员,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为完成任务贡献力量。

(三)要具有真实性

完成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依托创设的情境,学生能够认识到完成相关任务的真实性以及严肃性,重视任务群任务的完成。在认识统一层面,任务群推进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网络平台助力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奇幻海底”十日游的设计就是借助网络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依托 《海底两万里》内容来实现的,真实性是学习任务群实施中的关键一环。

(四)要具有融合性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在任务活动布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科间的相互交融,引导学生调用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完成任务。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用经验与知识进行语文学习,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完成,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进行不同媒介表述的转化,从而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的任务群活动综合了多学科知识。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小组学生合作完成总任务,形成“奇幻海底”十日游项目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宣讲,形成一个综合的学习成果。

(五)要具有贯通性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要注意任务间的贯通性,先后布置的任务、大任务小任务、综合任务分解任务,无论是哪种任务,都需要有关联,能够指向总任务,为总任务服务。任务群的目标在每一个任务中都能够得以实现,所以任务群虽然是多个任务的集合,但是“群”的内部组织要明确且紧密。《海底两万里》任务群中的任务都指向“奇幻海底”十日游项目设计方案的总任务,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的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意识。无论是设计大单元、大任务群,还是面对单篇课文或者单个知识点,都可以融合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拓展学习资料、增强学习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一种方式,通过多种媒介的运用和转化,不断提升语文能力。

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时空,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发挥技术对教学的拓展作用,凸显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引导学生整合多种媒介学习内容,借助任务群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层面与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DDB213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文章来源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年第9

转自:“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