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风乘势而上 启教研扬帆远航——张店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齐鲁科学大讲堂第76期网络教研活动纪实
借东风乘势而上 启教研扬帆远航
恰逢九月收获季,科学筑梦向未来。度过了短暂的中秋假期,我们再次相聚齐鲁科学大讲堂,深入浅出的教研让我们再历思想的洗礼,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科学人一起筑梦启航。
一、课例展示
来自桓台县第二小学的张瑞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电的本领大》一课。
张老师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停电现象说起,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想象整个城市或国家停电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初步感知电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接下来各小组交流了自己调查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调查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家用电器的种类、数量、功能,发现电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用途。继而通过观看视频,从家庭生活拓展到社会各行各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在此基础上,学生分享了自己调查的家庭每月用电量,通过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学生计算出了小组各家庭的月用电总量,进而推算出全班、全校所有家庭的月用电总量。将以上两方面的调查数据相结合,学生深刻认识到电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并总结和分享了自己发现的节约用电小妙招。
张老师注重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目标定位准确,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构建合理的科学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渗透,用数学思维方式拓宽了科学探究方法的丰富性,有意识地让学生以准确、流利的语言进行表达、渗透了实事求是、低碳环保的习惯养成,促进了学生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张瑞珊老师的《安全用电》一课,张老师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安全用电问题。第一个问题:电可能带来哪些危险:引导学生探讨了直流电、高压电、雷电可能带来的问题。第二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安全用电常识和安全用电标志?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安全用电和生活中要怎样安全用电。第三个问题:如果触电要怎么做?引导学生了解触电后的救护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安全用电插座,让学生了解常用的电工用品设计的安全措施。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始终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
课的开始,孙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魔术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整节课“游戏”引领了整个探究过程,从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给磁铁找朋友、捉迷藏的好朋友、让小鱼游起来和生活中的磁体这五个方面,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及时渗透方法指导。
整节课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在对比实验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建立科学需要用事实验证的观念。理解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
二、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环节,全国实验教学能手、山东省小学科学教研员、淄博市名师王海明老师以《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让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为题,对三节课例进行了深入的专业点评。对三节课例进行了深入的专业点评。
王老师首先对张瑞珊老师的《电的本领大》和《安全用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两节课属于科学讨论课,在实施过程中有两大原则:一是要科学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源,二是要通过汇报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接着,王老师从达成的教学目标、亮点与特色肯定了这两节课,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增加问题思维含量、丰富学习资源三个方面提出了中肯可行的意见建议。
王老师接下来对孙金凤老师的《研究磁铁》进行了点评,首先肯定了这节课的亮点特色,游戏中引导低年级学生“玩”中进行科学探索,实验材料丰富, 有效地实施概念转变教学。接着从关注活动进阶设计、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意见建议。
三、卢主任总结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卢巍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卢主任首先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这三节课进行分析,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给予了肯定。建议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前,要先弄明白本节科学课的作用,让孩子们在每节科学课上都有所新发现。最后卢主任希望老师们从关于科学观念的培养、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实践的经历、科学态度的涵养这些方面体现新课标的观念。
四、活动掠影
齐鲁大讲堂听课反思
2022年9月13日齐鲁大讲堂,我一共认真聆听了三堂课,分别是《电的本领大》、《安全用电》和《研究磁铁》。下面我针对这三节课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电的本领大》一课,从张瑞珊老师的课堂调控来讲,她能够很好的把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并把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拿捏得很好。完全把学生放到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张老师个人素质来说,大气、语言干净,和学生互动非常得好,能完全地把学生调动起来。
从张老师安排的课堂内容来看,她能够把电的本领,通过实验,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
《安全用电》一课,也是张瑞珊老师的。整堂课在一个逐渐深入的讨论过程中度过,一个个问题随着张老师的提出,学生的思维也不断深入,答案就在一次次解答中明确起来,虽然问答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并没有因此觉得枯燥,没有开小差的现象,也没有失去兴趣应付的感觉,我想这得益于张老师这几十个由简到难,精彩纷呈的问题的设计,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引领学生思考的明灯,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很快找到答案,进而进入更难的问题,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回答起来要容易一些,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这样从简到难,逐渐解决的,给了学生足够把握的难度和思考空间,问题与问题之间也是整体的攀升。一节课下来,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解决了教学难点,意犹未尽。
第三节是孙金凤老师的《研究磁铁》整堂课条理十分清晰,听着循序渐进,每个环节的过度都十分自然。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以小组形式研讨设计方案和实验验证的时候,积极性、参与都很高,充分显示出了教师对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可以说,是一节非常不错的课。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看到了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为我下一步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设立了一盏指路的明灯。
(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 孙小丽)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