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研引领促成长 蓄势待发启征程——南沙区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初中数学)学科共同体建设活动回顾

2022/9/20 11:09:01  阅读:915 发布者:

学研引领促成长   蓄势待发启征程

——南沙区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初中数学)学科共同体建设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构建并完善从新手到专家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发展支持体系,促进区域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紧跟新时代教育新导向,聚焦关键问题,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名师专家资源、校际资源等,促进区域教研和教师成长的系统化、整体化和专业化,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初中数学科于2022828日下午14:30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初中数学)学科共同体建设活动。该活动由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数学科初中组教研员黄安锦老师主持,参与活动人员包括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初中数学中心组全体成员、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霍锐泉老师和冯少勤老师,以及672021年、2022年全体新入职老师约150人。本次活动对区域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顶层设计、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此项活动规划三年,从整体化和专业化角度设计学研内容以促进区域教研和教师的共研共学共成长。

南沙区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

活动伊始,黄安锦老师向新教师介绍了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活跃于各类比赛、科研、教学活动。从宏观的职业规划到微观的教学日常,从初入职教师的感悟到优秀教师的分享,从上岗前的自我装备到角色转变后的教育反思,字字句句皆是肺腑之言。

1

战略引领,专业赋能

     霍锐泉,任教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中学,有着“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省第一批中小学教师研训专家库成员、市数学骨干教师实践导师等多重身份。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霍锐泉老师着眼于国家层面,以教育政策意识为切入,就教师职业生涯提出了三个要点:一是明方向,二是有理想,三是学榜样。“新教师应当秉承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奋斗目标,践行‘四有’好老师的精神,做学生的引路人。”随后,霍老师融合数学学科特点,提供了“五年一阶段”的长期性职业规划指引和“教学—管理—科研”的教师成长三维模型,指引新老师要向数学教育界里的名师专家“大咖”们学习,不断扩充“长方体”容量,共同迈向专业性强的研究型教师。

       冯少勤,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是“广州市优秀教师”,南沙区高层次教育后备人才,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在数学教学上,一丝不苟,不断耕耘,有着丰富教学经验。

    冯少勤老师凝结多年教学教研经历,向新教师们分享许多“干货”,提到如何钻研教材、多做什么题、怎么高效听课、如何批改作业、怎么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参加培训比赛的必要性等等。冯老师从教学点滴出发,以小见大,认为“浅入深出”不如追求“深入浅出”的境界,与我们共勉。

     李晓琳,任教于广州市南沙执信中学,是初入职教师代表。

   不同于经验老师的谆谆教诲,李晓琳老师以新老师“过来人”身份分享关于如何身份转换、快速成长的所思所想。入职一年以来,李老师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反思实践经历,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随后,李老师分享了“四十”而思的教学心得,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梳理教学和教研体会,教学中“课前再创造”、“课中看生成”和“课后善发现”,教研中多学习,如多向跨学科经验教师学习、向经验老教师、专家请教、活跃在同台竞技的教师圈等。她认为作为新老师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长,努力奔赴上研究型教师的道路。

当然,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也会为新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培养出更多人才,共同为南沙数学教育发展戮力同心!

2

夯实素养,创新驱动

会上,黄安锦老师以“双减”政策引入,向新教师们发出拷问,“新时代背景下,年轻老师该怎样成长?经过努力会长成怎样?”他强调教师应对自身的目标与成长有所掌控,希望新教师们能在站稳讲台后找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实现人生价值。

黄老师以自身教学经验及成长历程,向我们传递了“边学边做”的精神——读政策法规,学模仿实践,研教学问题。研读国家的政策法规有助于我们明确工作方向,用行动回答国家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同时,善于积累并学习相关的材料资源,如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各版本教材、专家学者优秀论著等,也有很多路径平台,视野决定高度,博览才有输出。但最终,教学归于学生,是人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反思问题,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黄老师从教学和学术研究给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顶层设计建议,指明不同阶段成长的关键问题,同时给出了南沙区后期区域教研和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顶层设计。

立德树人,任重道远。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需要的是数学教育里的浑厚底气和创新能量!

转自:广州市初中数学省级学科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