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共同体
主 持 人:赵娟平
成 员:马文佳 孙 岩
吕向阳 马 丹
姬焕焕 李盈春
王 华 邢珍珍
王 玲 周碧妍
赵娟平“名师+”研修共同体立足于课堂教学,以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为方向,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合作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聚焦课堂、聚焦课改、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名师+”研修共同体,为区域性中青年教师的提升与发展搭建平台,让语文教学艺术的明灯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教师简介
西安高新区第十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主持陕西省基础资源创新型项目《基于微课背景下初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并顺利结题。获西安市第五届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辅导学生在“语文报”杯、“冰心文学大赛”等多个比赛中斩获名次,个人获辅导特等、一等奖。个人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也多次获省级一二等奖,相关论文发表于省级、国家级期刊。
王玲老师注重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以个人体悟带动学生体悟。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思考是学习的重要前提。教育是一场心灵结伴而行的短暂旅途,她说:愿在“名师+”这场相聚中不负韶华,亦不负自己。
中考作文我来写
_____挺管用
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
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往往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
请以“______挺管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⑤不少于600字。
- 遇见美好 -
《自嘲挺管用》 七九班 陈羿霏
小时候我总是疑惑:为什么父亲在人前总爱自曝其短,然后逗得旁人哄堂大笑呢?父亲告诉我,这是自嘲。我抿着嘴:自嘲,自我嘲讽?
时光飞逝,这个疑惑从未在我的心中消失。我尝试去寻找答案,却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有一次……
那时临近“六一”,身边所有人都因即将到来的节日而紧张忙碌着,我和几个同学也整天忙于排练。那时候,笑声是我们排练的主旋律,可偶尔也会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一次,两个同学起了争执,谁也不愿意退步。我在其中当和事佬,却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眼看着那个瘦弱的女生眼眶泛红、鼻尖微皱,似乎下一秒就要哭出来。我情急之下,一句话像有自己意识似的蹦出来:“哎呀!这怎么看别人安慰都一套一套的,为什么到我这儿?我只想找个绳套一套!”女同学一下子被我的话逗笑了,柔柔地拉起我们的手,说:“好啦,好啦!这事儿我退一步,听大家的。”
这时旁观的同学,也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XXX,行啊,都会自嘲了,还挺会说话的呀。这就是‘不鸣则己,一鸣惊人’吗?”说罢,还鼓了鼓掌。我怔了下,这就是自嘲吗?我好像有点懂了。
自此,我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和朋友说话间也总多了很多“金句”,尴尬也总就这样化解于无形。可是当我游刃有余时,我的朋友却遭遇了尴尬时刻……
有次正聊得开心,朋友幽幽地说了一句:“这不就是她傲么”,空气顿时冷凝到了零点。朋友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说错了话,可一时半会儿也不知该说什么解围。只能望着人家,又望了望我。我灵机一动,拍着她“别看了,父母给人家留的是背景,到我这儿就只剩背影了。”朋友立马就坡下驴“好好好”,转向别的话题,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这次尴尬就这样化解了。
如今,我早已懂得:自嘲就是自我解嘲。或许出于无奈,或许出于好意,然后自曝其短。有时化解尴尬,有时化解难堪,有时为人为己解围。在言语戏谑间,让交谈的彼此都感到舒适,这难道不是一种处世智慧吗?
这样的自嘲,你不爱吗?
- 遇见美好 -
《耳畔絮语挺管用》 七八班 郑怡珺
夜幕低垂,细碎的银河缓慢流淌,暗夜的风送来缕缕静谧,一些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絮语也响彻在耳畔。细细辨认,那是母亲萦绕在生命中最温柔的印记。
儿时,母亲的絮语是一抹温柔,引领我认识世界的宏大。或许是对色彩构成的图画不解,我死死抓住妈妈:“妈妈,这是什么?”或许是对街边雕塑的好奇:“那又是干什么的?”四五岁的孩童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小小的脑袋里是数也数不完的问号。妈妈就像一位慈祥的智者,用她温柔的声音诉说着世界的奇妙;她的解答像一把把通向未知的钥匙,引导着我对知识的汲取;她的指引也像画中的一笔笔,勾勒出世界的轮廓。我的世界,在她的温柔与耐心下,逐渐壮大。
大一些,母亲的絮语是定海神针,让我度过青春的躁动与浮夸。从前的那位青衣稚子,变成鲜衣怒马的少年后,总有些年少气盛,常常认为所有事都不过尔尔。喜欢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认识世界,并且沉溺其中不可自拔。这时,我身后总是传来母亲充满忧虑的劝说声:“做好当下该做的事,不要那么浮躁。”许是少年心性吧,即刻便要与她一争高低。但妈妈只是用她平静的声音包裹住我的怒火和冲动,一遍又一遍地劝告着我。就这样,没有打骂,没有指责,有的只是一次次语重心长的劝诫,有的只是一次次温和的鼓励,我度过了青春里最艰难的浮躁与自大。
如今,母亲的絮语是一股暖流,汇聚成令我奔涌前行的力量。蜕变的发生总是不经意的,不知何时,我早已变得沉稳。面对充满荆棘的前路,我没了从前的意气用事,但一人前行,总是有些疲惫。当我回到家时,总有一个温柔的声音:“你回来了,先去洗手,饭马上就好”、“累不累呀,今天有没有困”。妈妈永远会用她那包含着爱的话语,冲刷走我一天的劳累;她总会夹上一口热腾腾的菜放到我的碗里,将一种熨帖的暖意浸润到我的心底。
耳畔的絮语渐渐散去,留下的是母亲的炽热爱意,烙印进了我的日日夜夜,绵延而经久。
教师寄语:
生活是一首歌,一首待你续写的歌。在文字中记载喜怒哀乐,在叙写中细品时光岁月长。
遇见
赵娟平“名师+”研修共同体
主持人简介
赵娟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语文教研组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教学新秀”;西安市“卓越型”教师,西安市骨干教师;西安市优秀班主任;参与并实施教育部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试教活动;参加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参与《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析与教学指导》编写工作;荣获国家级赛教一等奖;陕西省青教赛二等奖;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国家级课题优秀实验教师;赵娟平“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西安市高新区语文教研员;第三届“中华少年说”语言艺术全国决赛总展演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参与并主持各级各类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荣誉六十多项。
赵娟平老师说:人生中要走的路有很多,但一定要走的路有两条——读书和行走。读万卷书是向内滋养精神,行万里路是向外拓展视野,这两条路都可以让人获得心灵的成长。
语文只是生活的影子,生命的歌声。她从生活走来,从生命走来;同时,她又向生活走去,向生命走去。
转自:“赵娟平初中语文研修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