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预测过程的充分展开

2022/9/13 11:31:13  阅读:229 发布者: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重点学习预测策略。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预测策略的支撑作用呢?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展开预测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体验预测的作用,借助阶段性预测引导学生关注预测的依据,借助结果性预测启发学生联结自身的阅读与生活经验。下面以《小狗学叫》为例作简要说明。

一、阶段性预测关注依据

阶段性预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证据”意识,即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追问“后来呢”“我凭什么做出的判断”。

1. 以情节为依据预测发展

按照情节的发展,我们通常可以把文章分成起因、经过和结果三大部分,预测贯穿其中。童话故事情节紧凑,上下文关联密切。开启新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出示引导性话语能够帮助学生预测情节的发展。引导性话语的编排及学生的预测都以情节为依据。

《小狗学叫》可以划分为起因、对话、学叫过程、三种可能性结局等四大部分。

起因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故事背景:一只不会叫的小狗来到了没有狗的地方。

这样的背景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例如其他小动物会怎样看待这只小狗,他们会说些什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该部分可以通过“说一说”的方式进行预测阅读活动。根据故事背景,教师出示引导性语句:如果你是这个地方的人,看到了一条不会叫的小狗,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关注学生的范围要广泛。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走近预测。此外,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预测依据。引导学生从预测位置、预测内容和预测依据这三方面组织语言,形成预测应有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对话部分为第二到第八自然段,小狗在与其他动物的对话中发现自己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对话是由人物语言构成的,语言隐含着人物心情和事情走向。小狗明白了自己的缺陷,也收到了许多批评。所以后来可能会有人同情它、安慰它、帮助它、收留它等。

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同位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的过程正是学生体味人物心情的过程。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预测后续情节,并且注意在文段中寻找依据。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作对比,检查二者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在原文中继续寻找依据,修正自己的预测。

童话故事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便于学生预测。小狗跟公鸡学叫,给自己引来了麻烦,小狗跟小杜鹃学叫,同样遇到了麻烦。读者很自然地会考虑小狗会不会再跟其他小动物学叫,结果又会怎样。教师可以从人物、学叫方式、结果三方面制作学习任务单。学生先预测,再阅读课文并填写任务单,将之与先前预测作对比,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

2. 关注提示性内容

阶段性预测除了以情节发展为依据,还需关注课题、插图、旁批等提示性内容。提示性内容既是文本理解的工具,也是预测的重要依据。

《小狗学叫》这个课题包含两个信息,分别是前置性信息——小狗不会叫和未来发展性信息——小狗学习叫。这一课题点明了本文的主要事件,也隐含着多样的故事发展方向。通过课题可以预测后文可能写小狗是怎么学叫的、最后学会叫了吗等内容。通过课题进行预测,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对事件发展有自己的想法。

看到文章,我们首先关注的就是题目。题目的简洁性为学生留足了预测空间,教师可以设计“猜一猜”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猜想,但需说明依据。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猜测,教师应鼓励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积极发言,在生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预测千差万别,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会逐渐明确。

其次,插图也是预测的好助手。《小狗学叫》中共有两幅插图。这两幅插图都在小狗学叫的过程部分,是故事情节的缩影,能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插图的情景性较强,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再现当时的场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切身体会人物心情及所处情境,更好地预测后续发展。

3. 重视细节性预测

阶段性展开的同时要注意回归到文本中去。文本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些具体语句中也包含暗示性信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咬文嚼字”,关注细节性信息,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小狗学叫》的四部分内容之间都有过渡性语句,这些语句暗示着情节的发展,对这些过渡性语句的分析正是本文细节性预测的关键部分。

第一自然段的末句“它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毛病,是别人让它知道,不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从这里我们可以预测后文可能写“别人是怎么让它知道自己不会叫的”,这才有了后面的对话部分(第2~8自然段)。在分析这句话时,教师可以重读关键词。通过调整朗读语气,在“自己没有发现”和“别人让它知道”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和预测。

细节性预测的过程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也是体会主旨的过程。关注细节,在情节转折处进行推敲,故事整体架构会更加清晰。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学生在未来阅读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预测策略。

二、结果性预测联结经验

阅读中一般运用预测策略来预测情节的发展和结果。结果性预测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预测时联结自身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对故事结局有独特的体会。

1. 联结生活经验

故事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总是隐含着作者的生活经验,作品的结局也往往隐含着一些生活哲理。联结生活故事预测结果,既有利于学习文本的主旨精神,也有利于体会生活哲理。《小狗学叫》中结局部分采用了留白的方式,共呈现了三种结局片段,也就是三种结局开端,留足了预测的空间。三种结局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人生道路,是三种类型的人,这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许多启示。

如第一种结局:小狗跑着跑着又遇到了小母牛,我们预测它还会跟小母牛学叫,这时的它已经掌握了多种技能。如今正流行“模仿秀”节目,有多种技能的小狗可以一展自己的风采。将结局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的自我认知会更加清晰,也能获得简单的成长感悟。

2. 联结阅读经验

低年级时学生曾阅读过绘本和故事书,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在预测一篇新文章的结局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文本的阅读经验,迁移运用已有知识,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小狗学叫》中的三种结局和学生早已熟知的故事的结局是具有相似性的。结局一:小狗跑到了草原上,遇到了小母牛。小狗在树林中学叫招来了狐狸和猎人,在草原上学牛叫可以安稳地度过一生。这正是“三只小猪式”的结局:第一只小猪搭建了茅草屋被大灰狼攻破了;第二只小猪搭建了木头房也被大灰狼攻破了;第三只小猪搭建了结实的砖瓦房,三兄弟成功抵御了大灰狼。

结局二:小狗遇到了农民,被农民收养,成为了看家护院的狗。小狗不会永远在农民家生活下去,因为被铁链束缚并不比它四处流浪快乐。这对应的正是“丑小鸭式”的结局:丑小鸭被农夫收养后,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最终离开了农夫家。

结局三:小狗遇到了会叫的同类,在它的帮助下学会了狗叫。与这一结局相对的是“白雪公主式”的结局,即有人拯救了处于困难中的主人公。

根据情节的反复性,我们可以预测第四种结局:小狗跟别的小动物学叫,依旧为自己招惹了麻烦,生活循环往复。这其实就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老和尚讲故事”的故事,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三只小猪》《丑小鸭》和《白雪公主》都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教师借助多媒体直接出示这三篇童话故事的结局,并把它与《小狗学叫》的三种结局作对比。学生观察课文中给出的三种结局分别像哪一篇故事的结局,在六种结局间连线,形成呼应。此外,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让其自由表达自己最喜欢哪种结局,并说明理由。在交流讨论间学生能够感知正确的人生观。(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