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至14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陈金香校长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中,结合学年工作实际,针对作业管理、项目研究、专题总结等层面,举行教学峰会,分享教学思考与教育成果。
峰会一:作业管理峰会·发现新蕾
在双减政策的扎实落实与创新推进中,学校创新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形成发现作业管理生态系统。在学年教学峰会的作业管理分会中,学校特别为新教师的作业设计成果提供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六位教师代表从不同层面进行分享。
新蕾教师代表分享
蒲姝宇老师结合低年级段英语教学工作与不再布置书面课后作业的要求,提出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考,她认为课后作业设计“三要”原则:要与单元设计一致,保持整体性与递进性;要丰富课后任务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乐中学;要重视德育,挖掘作业中的育人价值。
董昭老师以“创设任务情境,在体验中学习”为主题,从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单元活动和单元评价四方面,并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分享自己对于单元教学的理解。她根据单元内容和单元目标,将该单元主题设定为“字的百花园”,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设定三个任务情境和九个体验活动。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吕静晗老师以“轻叩诗歌大门,创新单元作业”为主题,以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从学习内容与单元主题分析、作业定位、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四方面,以组建“班级小诗社”为载体,在有梯度的学习任务中分享自己对于单元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王嘉美老师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问题解决和教学感悟四方面,以线上执教《摇篮曲》一课为例,以“问题链”意识构建教学框架,利用多媒体创设美好情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张俊老师以“多元表征助概念理解,分层作业促巩固应用”为主题,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作业设计和总结反思四方面,分享她在作业设计上的研究与探索,并做到把握教学起点,增加作业的适切性;关注数形结合,凸显分数的意义;关注动手实践,凸显分数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费丹老师以“创设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量感—《时分秒》单元设计”为主题,从单元教学背景、单元整体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三方面,阐述她对单元教学的理解。
集团校长激励发展
面对六位教师的分享,陈校长高度肯定一年来青年教师们敬业态度与师者认知,以及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同时,以“理想 本领 担当”激励青年教师未来有作为。陈校长语重心长的对青年教师们表达三点期望:第一,期望青年教师们以发展的眼光看现在,明确自身的新理想。第二,陈校长以学校的发展历程为例,期望青年教师们不断提高基础型本领和成长型本领,用热爱专注来投入自己的事业,完成新理想。第三,期望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认知的宽度、广度和深度,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学生、教师、学校乃至全区的教育发展中。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不断努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本领和责任担当成为实验一小集团校冰峰的一角。
峰会二:项目研究峰会·发现共享
聚焦核心素养导向,延展课程育人场域,深耕发现思维课堂。在学年教学峰会的项目研究分会,各项目组以“项”深处“项”未来为主题,开展总结交流。
项目组分享
ETC单元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组
张春红主任、赵波老师、于子洋老师、张若冰老师进行汇报分享。2021年1月,通州区教委推行了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副中心ETC小学语文单元课程资源建设,我们学校有幸被评为实验校。2021年上半年完成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个单元资源包建设工作。2021年下半年完成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个单元资源包建设工作。
以此为契机,项目组围绕“大单元设计”主题,按照“理念—设计—课堂实践”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的工作要求,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一位教师都从无数次“理念—设计—课堂实践”的反复研讨中,逐渐理解新的教学设计方式。
课程资源建设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开辟了崭新的航道,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年来的项目研究,我们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21年上半年研发的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程资源建设评为区级一等奖。
2021年下半年研发的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资源建设评为区级一等奖,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程资源建设评为区级一等奖。
自主教育项目组
刘玉强老师、高晗钰老师、王心怡老师、刘小妹老师和徐佳老师,以“聚焦‘三会’ 聚力远航”为主题,进行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
2021年11月,为促进我校数学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双减”工作的高效落实,特级教师钱守旺数学工作室在我校正式启动。在陈校长的专业引领下,在钱守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徒弟教师们立足校本教研,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能力上的增长。他们用教学实践诠释项目理念,深刻表达“培养学生成为思行并举的自主人”的独特性和探究性。
依生而动,以学定教项目组
李晴老师、张凯歌老师、高雅洁老师进行展示汇报。根据新课标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教研组确定了“以问题为导向 促学生素养提升”的研究方向,从“根据问题入手 确定教学目标”“抓住核心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提供资源与根据提升学生学习力”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享。
德育实践活动项目组
滕春颖老师、刘小妹老师、李晓歌老师做主题汇报。德育实践活动项目组在“发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多元之才。项目组结合学校和班级特点,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参与中获得,在劳动中创新,实现新时代发现少年的健康幸福成长!
德育实践活动项目组
李文宇老师作为劳动实践园项目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劳动实践项目组已经成立两年间,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在劳动实践园中开展种植活动。孩子们通过自己选择蔬菜种类、翻土、播种、亲自参与蔬菜成长过程中管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整理的能力,在劳动技能、撰写报告等多方面得到了历炼,实现了同学们对植物、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学副校长总结
徐宏副校长结合项目组分享交流,总结项目实践的历程与经验、收获和感受,并表达两点期待:第一,项目研究是依托陈校长深化发现教育的顶层设计,深度落实校本教研有效路径,是实现教师研究力提升的加速器。第二,希望各项目组能够持续关注研究过程,及时总结交流,并聚焦项目特色进行创新性研究,并成为学生思维进阶的孵化器。未来,希望教师团队通过项目研究,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都得到更加进一步的提高,有效促进多学科的协同与发展,真正使思维课堂成为充满研究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沸腾的课堂。
峰会三:专题总结峰会·发现聚焦
在专题总结峰会中,学校聚焦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单元整体教学等层面实现的专题研究模型与教学策略创新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分享。
郭倩老师以《以课后习题为路径 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为主题,分享实现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郭老师深入研究课后习题,定位习题功能,以此来指导单元教学学设计,这样才能做到教学重点突出、训练内容充分得当。让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受益匪浅,切实达到了课堂外的减负、课堂内的提质增效。
张秋爽老师以《字里有“乾坤” 思维促发展》为主题,从语文新课标入手分析识字教学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依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识字教学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动作识字法、游戏识字法、归类识记、辩异识字法、生活情境识字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识字,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刘岩晶老师以《新课标概念下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结合数学新课标落实双减工作中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从坚持内容结构化原则构建知识网络、坚持过程性原则促进深度学习、坚持生活化原则强化实践探究三个方面分享了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
张凯歌老师以《灵活设计教学 激活高效课堂》,聚焦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从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设计多样作业提高学生积极性三个方面分享了在线上授课时的教学设计。张老师提出教师把“教”减少,把学生的“学”放大,引导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利用好网络教学的优势、灵活设计分层作业,努力地为学生创创设合理的英语学习情境,进行高效学习。
徐宏副校长希望老师们以规划、学习、总结、反思为关键词,整体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继续学习落实新课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总结和反思,迎着未来,勇敢前行。
学年教学峰会在收获与反思中接近尾声,通州一小教育集团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之路上将以发现教育为内核,扎实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为培养未来多元之才俯身躬耕,砥砺前行。
转自:“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