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项目化学习探索五育融合新成长——记杭州市小河小学暑期教师培训活动
2022/9/9 8:46:01 阅读:522 发布者:
聚焦项目化学习
探索五育融合新成长
——记杭州市小河小学暑期教师培训活动
未来的社会,不是以领域而是以挑战组织起来的。我们要培养能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就离不开“项目化学习”。随着今年4月,义务教育新课程新课标发布,项目化学习成为热词。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目化学习”需要培养统筹思维,还要拥有突破边界去思考的跨学科意识,这势必涉及到一系列认知和实践问题。就此,小河小学在8月30日特邀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卢夏萍为全体教师作了《项目化学习的操作框架与要素理解》的讲座。深入探讨“跨界融合,项目化学习”,以期达到五育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
小河小学在2017年派教师参加平移项目培训开始,就已经踏上了探索项目化学习的道路。2018年9月,小河小学进行的项目化学习跟进实验,确立了易碎品防护项目。10月,浙江省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学术论坛暨“课程平移项目”总结展示会上,小河小学作为全省12所小学当中的一所进行了展示汇报,并得到了专家好评。2018年9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的项目组,2019年9月设计并开展了幸福生态校园项目,覆盖全年级。至此,项目化不再局限于教师小团队,而是扩展为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资深教研员卢老师妙语连珠,用生动的案例,向全体老师们讲述“什么是项目化学习”,“如何实施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大致可分为七步:其一,通过入项活动来创设合作文化;其二,通过问题驱动,创设情境性问题;其三,定义挑战,转化评价量表;其四,通过学生视角的学习解读量规;其五,方案设计;其六,制作测试;最后,展示性评价与反思。卢老师指出,项目化学习并不是全然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是对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项目背景、项目评价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把要教的知识点转化成项目。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正是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分别对应应用性取向的学习和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理想状态下,知识学习的成分应大于知识应用本身。
讲座的第二部分,卢老师以项目化学习的黄金法则七要素为依托,就驱动性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描述。教师在选取和设计驱动性问题的时候应围绕项目主题设计,契合课程标准的具有凝练意义的问题。它是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和推动学生问题解决的关键文题。因此,好的驱动性问题是开放性的,而非封闭性的。时间一晃而过,全体老师受益匪浅,一分钟都舍不得浪费。
小河小学STEM项目总负责袁华锋老师也坦言,按照项目化思路,身边有很多内容都具有实操性,比如小河小学9月下旬即将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照卢老师提到的步骤实施改进。从STEM平移到项目化学习多年,小河小学全体教师对项目化学习深有感触。项目化学习更接近“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以连接学科学习和社会实践,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可以把将来学生可能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前到教学阶段来。当然,项目化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大家长期学习和探索,实践与思考。小河小学的项目化学习一定会越来越好。
转自:“杭州市小河小学 拱墅教研院附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