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云聚 共读课标 共赏说课 共品语篇
记杨海春名师工作室暑期系列活动(中)
D4
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提供的8AU7 Seasons Reading 1课件,是否落实了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 Reading 1
评课1: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学习理解一应用实践一迁移创新,活动由浅入深,从低阶到高阶,引领学生从理解文本到超越文本;改变零碎无序的课堂活动。
这节课根据文本诗歌的语篇特点,把文章分成四节,每一节都精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以Summer为例,学生先读Summer片段,然后完成图片匹配,以检测是否理解文本内容,并易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直观的形象。教师再提问: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in summer? 哪些词能够体现作者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中的作者情感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诗歌的用词之美。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把发现诗歌之美的教学环节放在本篇诗歌四节文本都学习完之后,而不是上课一开始就抛出这个问题。学生之前英语诗歌接触的不多,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上升高度到鉴赏文本。诗歌之美应该是学生自己品读,总结出来的,而不应该是老师直接灌输的。
评课2: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让学生自己仿写一首关于四季的诗歌,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的场景,让教学与生活贴近,最终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
一、学习理解
1、导入部分是一首描写了四季诗歌的歌曲,让学生感知并注意到本节课的话题是四季。
2、Free talk 部分的两个问题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 What are they ?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第一个问题学生不看视频也知道,可以不用问。第二问题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而是老师主观地问了like ....best.以及第三个问题What makes the poem so beautiful? 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已经把诗歌的一些特征灌输给了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先关注这一语篇的题材是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或者小组活动去获取、梳理、概括、总结,建构有关诗歌的知识(押韵、拟人、意象等)
二、应用实践
呈现雪莱的诗歌和《春晓》,学生体验诗歌所选的内容、押韵等,分析与判断之后,让学生填写到横线上。这时可以深入语篇,把知识内化与运用,以学生为主,小步子地让学生选一个自己想写的一个季节,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一季节的景象,可以模仿原文的结构,然后自己创作一句押韵的句子,转化成自己创作诗歌的能力,为最后的整首诗的创作做好铺垫。
三、迁移创新
1.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想象创作诗歌的时候有一个抓手,帮学生搭建一下写作的支架以及呈现一下评价的标准
2.写作以后先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诗歌的重点,进行自评,然后可以推选学生大声朗诵,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等。
我们在践行英语活动观中,要多创设需要学生能力的活动,多设计需要学生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只有自己在真实、深刻、完整的活动和体验之后,形成他自己真正的素养。
观摩2022年全国中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说课大赛半决赛,用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评课。
D5
评课1: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阳光英语分级阅读初一上The Fantastic Washing Machine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发挥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尝试利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品质。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通过阅读文本感知文章内容,通过图片对比、问题链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结合语言、行为分析人物情感变化。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通过图形组织器- 情节三角图(The Plot Triangle),故事山等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本的细节信息。通过读者小剧场内化与运用语言。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通过对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进行产品评价表的分享与评价,表达观点和看法。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群文阅读,完成个性化读书心得、笔记等学习任务,进行更深层次的主题意义探究。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每次活动开展前,教师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评价要求。如在读者小剧场环节,教师给出了以下标准进行参考:表达是否流利,情感是否充沛,语音语调是否地道,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是否到位等。及时的评价可以推动学习有效进行,也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课2: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阳光英语分级阅读初一上 Letters for Mr James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1、用have you ever received any letters? How did you feel then? 直接导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踊跃表达。
2、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封面和插图推断人物情绪,渗透虚构类文本阅读策略——故事山;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1、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故事山”梳理故事情节,并分析文本的故事线和情感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
2、“sort out the details of each part through different questions or activities”是否应属于学习理解类下的 “获取与梳理”类活动?
3、引导学生关注写作手法。教学目标之一为信件写作,建议在此环节给予学生一些更具体的写作指导,为学生最后的写作搭好充分的支架。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eacher/people in the town?”启发学生思考主题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联系实际生活,写信给他人表达关心,并思考关爱他人的多种方式,迁移课堂所学,创新表达自我观点。
2.“what touches you most in the story?”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考虑换为”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3.整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活动的完成情况可清晰监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写作环节前,建议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写作评判标准,学生写作更有方向,之后的评判也更有据可循。
专家点评收获:
刘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上课不要完全套路化,课堂要上出自己的风格,不要把阅读课上成精读课,其实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就会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天一实验高老师基于整进整出的理念和英语学习活动观,对文本进行了整合,对主题意义进行了重新建构,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设计。首先,高老师对进行了文本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定位,其次,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解读,然后进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从阅读,分享,写作,交流和创新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以活动带动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内容,在活动中使用学习策略,同时在活动过程当中进行迁移创新,进行重新写作,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D6
聆听王蔷教授的讲座:“课标修订原则和变化以及课程六要素”
培训预告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系列培训即将开始!
王蔷教授就英语新课标的修订背景、修订原则、整体结构、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
王蔷教授指出英语新课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确立素养目标,凸显学科育人价值;2.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学科育人价值;3.创新教学方式,变革学科育人路径;4.优化评价方式,确保育人目标达成;5.改革培训模式,构建育人支持体系。其中,王蔷教授分别建议我们要注重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和课程目标的素养本位、优化分级体系设计和重构课程内容结构、推动单元整体教学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和设计单元持续性评价、凝聚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等。
转自:“锡山区中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