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刘娟老师为我们分享了“新高考研究-读后续写的能力培养”的讲座内容。刘娟老师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新教材编者,曾获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等多类奖项。通过此次讲座,全面具体地介绍了新高考卷中读后续写试题特点,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方法到此类题型的备考指导与建议,给教师们提供了小说欣赏和读后续写在英语课堂上的实践范例。
一、读后续写试题特点分析(全国卷)
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刘老师从考试大纲、考查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等角度入手,介绍了此类题目特点和考点。只有了解题型设计的出发点,教师才能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此类英语写作教学活动。
通过分析对题目考查的四个能力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两个要点:第一,读后续写需要学生在解读前文的基础上,在续写故事中表现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第二,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了解英语国家与其他语言国家的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差异。
二、从知识到能力,从输入到输出
通过小说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进行美文积累和模仿,达到输入到输出的效果。这一部分,刘老师分享了小说阅读的课堂范例,并推荐了相关课本和报刊资料提升学生的文学篇章阅写水平。
1. 读什么?
刘老师推荐了分级阅读材料《典范英语》、牛津书虫英汉读物系列、《多维阅读》和《阳光英语》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怎么读?
刘老师通过分享《父亲的小提琴》课堂讲解实例,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小说阅读课的课堂目标、课堂引入和重难点、师生互动、知识点总结和课后任务布置。
u引入:
使用文学sentence jigsaw作为引入,为学生进行后续学习和文学篇章阅读做准备。
从sentence jigsaw过渡到passage jigsaw练习,考查和巩固学生对于小说四阶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ending环节进行人物情绪分类:开心、悲伤、惊讶等,为读后续写练习做铺垫。
u阅读理解:
从小说四要素入手进行阅读文本分析
引导学生寻找《父亲的小提琴》中四个人物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讨论引出小说阅读中Protagonist和Antagonist的概念并进行举例讲解。
了解角色之后,进而深入分析人物描述方法,促进学生小说阅读鉴赏力提升的同时,在写作中使用类似的描写手法。
通过逐句分析,帮助学生整理出三种人物描写方法:character’s physical appearance, character’s thoughts, words, and actions, reactions/comments of other characters.
进行人物描写的个别单词分析,引导学生进行critical thinking:推测作者在使用动词、形容词、副词、逻辑连接词等,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u课堂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表格,进行组内讨论和完善,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故事结尾预测和分享。
教师分享小说结尾,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准确的词汇和语法使用、前后呼应的情节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表现,同时设计what if 问题启发思考,为后续作业练习作准备。
u课后作业
最后进行作业布置,学生可以选作任务:完成书评或重新撰写故事结尾,促进学生课下进行词汇语法巩固、写作手法复习以及贴近外语文化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课堂实例分享结束后,刘老师继而推荐了相关课本和报刊,助力学生进行小说阅读能力培养和美文积累和写作。
在课本使用过程中,刘老师强调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小说阅读切记不可只让学生浏览阅读,了解大意,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小说分析和写作手法提炼,帮助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两个学习阶段打好阅读基础,积累写作技能。此外,刘老师还介绍了美文积累和模范的素材:Teens Senior英语报上的三个板块:Teens Learning(学习拓展版)、Extra Credit(酷文解码)、Your Voice(青春随笔),其中包含文章总结改写题:在学生选词填空的过程中掌握地道的词组和句型表达。
最后刘老师总结道,美文积累是厚积薄发、从模仿道创造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好词好句的分类、情节发展的思维导、情感价值观的读后体会等三个纬度进行帮助学生创造性学习美文。
三、备考建议
在解读前文之前,刘老师分析了读后续写命题规律有三:首先,综合考查读写结合能力,其中包括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次语篇选材情节曲折,逻辑性强,写作要求续写的部分多是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最后,读后续写文本材料一般是是记叙文,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画面感强。因此,考生在续写过程中,应体会相应的语言特点,继而完成语言风格契合度高的短文。
刘老师从解读前文、续写技巧和协同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备考指导。
u解读前文
u续写技巧
u协同能力
注意故事的协同性,刘老师强调语言的恰当性胜过语言的丰富性,在学生习作中可以看到长句爱好者,使用高级但不符合语境的词汇,需在修改中注意读后续写题目对于前后呼应和风格一致的考查。
刘老师分享读后续写有效教学课例,通过解读前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构建续写文本。
u解读前文(设计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小说中的四要素)
分析文本后,学生对于小说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主要情节和情感等有清晰的把握,在后续创作中有更准确的依据和合理的故事线发展。在本堂课的续写练习中着重强调学生对于环境和情感描写的把握,进而达到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
u环境描写(setting)
介绍背景描写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为主要情节的发展铺设氛围。
请学生阅读续写段落的首句,进行背景或环境氛围想象,教师使用以下图片进行辅助联想。
u情绪描写(emotion/characterization)
情绪描写分为两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在续写练习中更加注重间接描写的使用,能够体现出出作者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写作表现力。教师分享学生习作中间接描写片段,请同学们思考相关段落表现出的情绪(开心、悲伤、惊讶、激动等)
通过情感态度训练后,学生根据以下人物情绪进行间接描写,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续写技能中的情感描写。
u课后作业(高考真题)
完成2017年浙江卷读后续写真题,使用课堂上讲解的两种写作技能(环境描写和情绪描写)进行人物性格塑造和故事续写。
分享续写技巧的课堂实例之后,刘老师重点介绍了此类题型作答在协同性上的要求,并使用学生习作进行分析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评分标准、继而给予学生作业更准确的批改和建议。
从内容、语言、逻辑三个纬度打分,其中与原文情景的融洽度、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学生作文中更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经过阅读分析可知,本文体裁为记叙文,主题语境属于做人与做事,主要讲述了一对双胞胎在母亲节做早餐,从一开始的一团糟,到最后在爸爸帮助下,为妈妈送上一份惊喜的故事。本题考查的核心价值是引导考生尊重父母,表达对母亲的爱,让考生学会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帮助,迎难而上,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刘老师分享了两位同学的习作如下:
蓝色字体部分体现了协同性原则,即与上文情节的呼应,Jeff’s hand burned和father 的出现均为上文提及的情节。红色字体体现了人物情绪描写,母亲十分激动,泪光闪烁with tears sparkling in her eyes,此处母亲的情绪可以有更好的表现方式,如下:
本篇内容在协同性上表现更佳,其中surprise和picturing the surprised look on their mother’s face呼应了全文的主题,第二段中French toast and porridge回应了上文中双胞胎在厨房制作的食物。此外,在母亲情绪的刻画上,本文使用了a broad smile crept upon her cheek as she hugged the twins as tight as possible,使用笑容而不是泪光表现幸福快乐的情绪,更契合文化背景。
最后,刘老师针对读写能力培养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语言输入:重视故事阅读,重视优质文本材料的开发和解读,引导学生积累有效的语言素材;第二,语言输出:在平时的续写练习中,重视语言的优化,分类整理叙事语言,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微情境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第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充分解读原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精批精讲,从语言质量、故事主题、情节发展、人物情感、故事衔接、书写卷面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升。
本次讲座,刘老师从读后续试题特点分析入手,设计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输入到输出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最后从解读前文、续写技巧和协同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此类题型的备考建议,在理论知识介绍后,辅以课堂实例讲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教师们展示了写作技巧和要点,对于此类题型的课堂构建,以及其他类阅读课程的设计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研究价值。
转自:“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外语教研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