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活动报道
2022/9/8 9:58:03 阅读:668 发布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学期即将开始之际,为了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课标,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从8月21日起,呼和浩特市梁世伟工作室安排了为期6天的小学数学线上教材分析活动。 8月21日,第一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如期进行,各个区及旗县的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参与,上线人数达300余人。
精彩开篇
活动开始,梁老师对本次线上教材分析活动进行了简明的介绍。梁老师强调,我们教师要重视对新课标的学习,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理念在旧教材中得以落实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鼓励老师们把对新课标精髓的掌握和理解恰到好处地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 希望老师们不断学习,更新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对教育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观、数学观以及数学教育观。
主讲简介
第一期的主讲教师是来自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营坊道回族小学数学教师兼教导处副主任胡永清老师。
培训核心片段
本期教材分析胡老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老师们的实际需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胡老师首先从幼儿家长的困惑出发,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习惯的养成、数学的启蒙,更要重视知识的根基。其次,胡老师分析了新旧课标主要变化及核心素养的构成、表现,针对本册内容就课标的学段要求做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教师的成长路径给出中肯的建议。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纵向对本册教材按知识结构进行了梳理,横向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给出了指导和建议,老师们从中受益匪浅。
胡老师以新课标为纲领,教材为主线详细的进行了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胡老师以幼儿园家长视角提出一年级学生的“零基础”的特征,站在新课标的角度清晰的列出新课标在一年级教学上的变化,也为我们老师备课时教参的使用最大化提出很多建议。
胡老师以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应用意识为核心,用树状图的形式将一年级内容串联起来,每一课都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加减法含义”时,胡老师强调要在情景和活动中理解含义,让孩子们直观地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的转化。在最后胡老师特别强调在课堂中注重多元评价,给学生积极正向的鼓励和引导。
听者收获满满
培训结束,参会的老师们纷纷致谢,并表示收获满满,非常受益。培训内容对即将迎来的新学期工作十分有帮助。
赵丽霞 呼市四中
虽然没有教授过一年级的内容,但是听了胡老师的讲解,我对一年级的内容有了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对一年级的孩子们的认知层面更是有了新的认识。听了胡老师的分析,我体会到一年级的教师,要努力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有趣味,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计算及思考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奠基。
翟彩霞 新城区丁香路小学
2022年8月21日晚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由梁世伟老师精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会。胡永清老师对一年级上册的教材进行了精彩的透彻的分析,听了胡老师的讲座后,我从中学到了不少。胡老师从育人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了解面临幼小衔接家长们的诉求,详细的清楚的介绍了本册教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也教会了我如何分析教材,落实每一模块的教学,受益匪浅。
听了胡老师的讲座我认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应该充分利用好时间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新课标理念,利用好教参,像胡老师一样充分研读教参的每一块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材,在教学每册教材时梳理教材结构,沟通好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要学会用心解读教材,要细心挖掘每一幅主题图中的内在含义,多一些思考,理解教材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且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把学生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育人功能,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学生,专业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爱上数学,学会数学。
梁老师总结
最后梁老师对本期教材分析进行了总结,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要做好幼小衔接,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要重视孩子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鼓励老师们将数学文化、数学游戏等内容以项目式、主题式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新学期,新气象,搭乘新课标的东风传递知识,传递美好。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